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之韵

2011-06-29 23:19 作者:朱金华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山之韵【散文】作者:朱金华 如果不是亲历草庐亭与隆中山水相逢,我也不会对这里的一切如此动情。

离别繁荣的襄阳西大街,西行二十余里,穿青山幽谷,拂苍松翠柏,迎面惊现一座壮观的石牌坊,哦,这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第二故乡——隆中。这座清道光十九年湖北提督程文炳组织修缮隆中时树立的牌坊,历经百年风,仍傲然矗立,雄视四方。横刻着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道出了青年诸葛亮寓居隆中的内涵,牌坊上的一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诗人杜甫吊孔明《蜀相》中的名句。

过牌坊拾级而上,前面便是武候祠了,一阵桂花清香袭来,令我异常清爽,诸葛亮这位圣人自我踏入牌坊之前早已在心中神圣了,此刻更是唯唯诺诺,不敢喧哗,生怕搅扰了先生的宁静。双手合十在塑像前虔诚膜拜。在四周厅堂里,逐一欣赏董必武、郭沫若题写的对联、匾额和名人诗画,聆听来自久远的赞叹,那架七擒孟获时的战鼓仍在发出咚咚的声响……

我徜徉在院中两棵参天古柏之间。有了一种身在古刹寺院里的感觉。漫山的清香是来自院中那棵昌盛繁茂的四百年前栽植的桂花枝头。

三顾堂就在诸葛草庐前面,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策的所在。明朝吴绶在题三顾堂的诗中说:“贤人隐岩穴,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继世心。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凸现出对刘备礼贤下士精神的赞扬和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崇敬。

草庐亭是诸葛亮十七岁至二十七岁居住的房子,周围竹芭松茂,环境幽胜。先生在前《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这段文字中的草庐便是该处了。简陋的房舍孕育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何等样高贵之所啊!我缓步亭内,浮躁之心顷刻平复了许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伸长脖颈探视六角井的深浅,想汲一桶饮下,这可是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用水呀,习凿齿《襄阳记》中说:“襄阳有孔明故宅,古井深五丈,广五尺,曰葛井。”而我现在能看到的井体乃砖砌六边形,上有雕花古朴的六块石栏板。井底为六棱锥形,深约5公尺,直径1.38公尺。

“天下三分汉吴魏江山已无半壤,隆中一息与襄樊祠庙并足千秋”。汉白玉雕塑武候拿一鹅毛扇,边置一锄头,一卷竹简。这儿便是隆中书院了。这个坐落在溪水潺湲修竹之间的书院,照壁、房柱、檐匾随处刻有诸葛亮关于立志、求学、成才、修身养性等方面的语录。令观者受到深刻的启迪。壁上有这样一段文字,东汉兴平年间(公元194-195年)因徐州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徐州,辗转来到当时安定繁荣的荆州首府襄阳,时年龄尚小,凭借叔父诸葛玄与刘表的故旧关系,他得以进入襄阳城南的学业堂读书,在学业堂学习期间,注重学习方法,读书“观其大略”而不求“务于精熟”。同时广泛结交大批名士,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与北来的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及襄阳本地的庞氏、马氏、杨氏等家族成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半月溪小能映五分明月,庄书楼高堪集九州奇书”记述了书院的气度。

观星台是孔明先生在隆中刻苦学习天文知识的场地,呈八卦形,以石代星,群星拱斗,先生在隆中博览群书,对军事和经济有重大关系的天文学是他渊博知识的重要方面。他的妻子黄氏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据说,有一次诸葛亮在黄承彦家与黄小姐斗智,在天文气象上败了下风。于是,他就请教老师,在山上筑起观星台,通过数年的观察研究,掌握了风云变化的规律,为借东风火烧曹操战船播种下智慧。在襄阳,诸葛亮最景仰和敬重有三人,即庞德公、司马徽和黄承彦。“黄月英非美于外而秀于内”,看得出诸葛亮作为华智慧的化身,岂只在军国大事,择妻选妇,也同样充满智慧与品格……

躬耕田已在襄樊学院的脚下传来朗朗读书声,在书声里我仿佛听到了久违的吟诵。

那一池荷叶在秋风中依旧墨绿,蜻蜓仿佛还在荷尖儿漫步。

卧龙遗址有一幅对联“画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是啊!山随人传,地以人名。隆中的山水因孔明先生的隐居而名扬天下。诚如《三国演义》所云: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望着流淌着的清泉,掬一捧饮下,让汩汩的清泉注满心胸,我是饮下了灵山之水……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秀丽的青山给了智者博大的胸怀,是凛冽的甘泉赋予了卧龙腾飞的翅膀。

难舍山涧的苍翠清澈,月挂枝头我仍在流连……

原载《山泉》2009年第一期

 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二等奖

入编《全国散文作家论坛文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29123/

山之韵的评论 (共 3 条)

  • 墨雨
  • 木子英

    木子英精品!拜读!

    赞(0)回复
  • 木子英

    木子英我一向不喜欢无病呻吟的小女子作品,这篇散文点击率虽然不高,比起那些一天点击率达到1000人次以上的精美散文,我觉得其文学价值和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毫不逊色。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