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母亲的针线盒

2011-06-28 22:09 作者:朱金华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母亲今年已74岁高龄,刻着深深皱纹的脸上书写着她老人家饱经风霜的人生

听母亲常说,她是湖北老河口人,5岁卖给一家渔民当童养媳,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遭人毒打。有一天实在忍受不住痛打,连跑了四五十里,逃离没有温暖的渔船,远离生她没有能力养她的父母。沿途乞讨来到陕西境内,被一家好心的大娘收养,十二岁嫁人,十六岁便有了自己的儿女,好景不长,30岁又死了丈夫,拉着一串孩子苦度时光。

在别人的撮合下与父亲结识了。当时父亲是信用社的一名职员,因前妻与土匪头目有瓜葛而全家人遭土匪杀害,父亲发誓终身不再娶妻,但看到母亲一家老小无依无靠便答应了这桩婚事。这两个苦命人结合在一起显得格外亲切,母亲所带的几个孩子父亲关怀备至,家中虽然缺油少盐,但母亲却把生活调停的井然有序,白天在生产队里劳动挣工分,晚上在煤油灯下为孩儿们缝补衣裳纳底做鞋。

父亲在县城开会,上级为他颁发了奖状,他上街为母亲买了一个针线盒,回家后连同奖状交给了母亲,母亲没有文化识不得奖状上的字儿,但她知道这是勤劳换回的果实,用汗水浇灌的结晶。

年复一年,父亲为母亲没有买过任何首饰,伴随母亲的只有这个针线盒。

我们姊妹都已长大成人生儿育女了,母亲两眼昏花无力再做针线活儿,她时常拿出这个伴随她度过半生的针线盒,给我们讲述她是如何起早摸黑上工地糊汤里兑冷水赶时间树叶野菜当饭吃熬过最困难的日子,讲述父亲在公社里区里县里地区里省里受表彰的风采。我和哥哥都在金融系统工作,我们是信合人的后代,每当看到母亲的针线盒,都会想起父亲用皂角刺别单据在垃圾堆里捡复写纸用的背影。他老人家艰苦创业克勤克俭的精神永远激励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原载《陕西农村报》2005年11月15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28828/

母亲的针线盒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