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虚实异位,情深法巧

2011-04-30 16:52 作者:顽童不老草青青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公元756年8月,杜甫身陷安史叛军占领下的长安,因挂念着战乱中的妻儿,写下了一首《月》: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无一字说自己怎样思念妻儿,反说妻子思念自己思念得怎样苦;那么,他自己的思念之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时,他的妻儿住在鄜州,一听到肃宗在灵武即位,他才离开鄜州去灵武投奔肃宗想为朝廷效力,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捉住,带到了长安。他不敢暴露身份,否则,要么出任伪职,要么被杀!他当然知道妻儿在鄜州,其妻根本不知道他在长安!

身陷危城,兵荒马乱,身处异地,音信不通。因此,实境应是,那天晚上,他望着明月牵挂着在鄜州的妻儿;他在月下站了很久,以致雾湿了头发,双臂已觉寒冷!但写出来的却是,其妻在鄜州月下眺望长安,牵挂着在长安的杜甫!

自己生命尚且不保,不说自己处境如何艰危,内心如何痛苦,却说妻子望月“只独看”(其忧思无人分担,他自己在长安何尝不是“只独看”?)忧虑的是其妻的孤单、凄凉,已见诗人之深情;儿女尚小,还不能理解与分担母亲忧愁,还得父亲在长安“遥怜”,则母之思情更苦,诗人之情不是更苦更深?雾湿了头发,手臂寒冷,可见在月下已经站了很久很久,夜已深,露已重,足见其忆情之深!

“香雾云鬟,清辉玉臂”?好一个精装美女!一头浓密黑亮的头发,梳成环形的发卷,被雾打湿了,还散发出香气!朦胧的月光下,一双白玉般的手臂!不到一年前,杜甫的小儿子饿死(“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咏怀五百字》)!兵荒马乱,颠沛流离,一个老女人带着几个孩子,小儿子才饿死几个月,她能养得白白胖胖(唐人以胖为美)?丈夫不在家,她有那心思梳妆打扮?难道她化妆品多得用不完?杜甫自述第二年回到家时,“瘦妻面复光”(《北征》)!当时的实情应该是:他妻子饿得不说是骨瘦如柴,至少也是面黄肌瘦!根本也不可能讲究梳妆打扮!况且还是“老妻”(至少有四十几岁吧?),但在杜甫心中,就是这个场景!这八个字的描绘本身就饱含着深情;而一“湿”,一“寒”又充满着对妻子的关切。上述场景当然是虚拟的。而真实的场景则是,当晚,杜甫自己站在月下,遥望鄜州,很久很久,发湿而臂寒;儿女尚小,当然不可能理解父亲在外的艰辛。结尾的愿望,当然是他自己当时的心情,却说成是妻子望月是的心情(这当然也完全可能):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双双倚着薄帏一同望月,让月光照干我们脸上的泪痕呢?

可见,诗中所写的其妻的行动、情态及心理实际上都是当晚杜甫自己的行动、情态及心理的曲折表现。自己望月思亲是实景,却虚写;其妻望月思亲是虚境,却实写。以实写虚,虚实异位。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其妻之形象一虚一实,交相辉映,其妻的形象鲜明生动,诗人的自我形象及其深情就包含在对其妻的形象的描绘之中。

这种以写对方思念自己来表现自己思念对方的手法,后代也有人用的,例如:

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欧阳修《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但此三词思念者本人都出现,《月夜》则只出现被思念者;三词皆情深之作,然于字面上显露较多;《月夜》则思念者之情寓于被思念者形象之中,其情深而婉。

且《月夜》作于战乱之中,当时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多少家庭流落他乡、骨肉分离?故其忧思客观上表达了天下离散家庭的共同心理,其结束战乱,亲人团聚的愿望是天下百姓

的共同心愿!其情愈深,对叛乱的愤恨就愈重。这些,就更是上述三词所不能比拟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13801/

虚实异位,情深法巧的评论 (共 1 条)

  • 赤诚奉献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