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悠悠乡愁

2011-03-22 11:44 作者:红叶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多少次盼望着,魂牵萦。多少次梦中惊醒,都是为了心底那恋恋不舍的故土情怀……

一次又一次坐上公共汽车,对晕车有些惧怕也很恼人,肉体的折磨,依然阻挡不了我踏上热恋的乡土。

家乡的路是宽敞了,人却稀少了。路遇行人中不是留守在家的小媳妇和年幼的孩子,就是孤零零守家老弱病残的大爷大妈。很难看到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男丁。

依然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祖父辈们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恍如昨天;父辈们拉大车出大力,赶着牛打麦场辛苦流汗的味道依稀嗅到;大哥大姐们谈婚论嫁羞羞答答,仿佛眼前,历历在目;如我一般大的小孩子们东瞧瞧西看看,嬉皮笑脸地凑热闹。一派人丁兴旺祥和繁荣的景象……

如今,村庄依旧还是那些小村子。看到的场景房屋破旧,屋顶塌陷,瓦砾遍地。院落的大门紧锁着。风中飘摇着。仿佛被风轻轻地一吹顷刻间坍塌,夷为平地。

父亲说,这些人家在中华民国的时候,家业兴旺发达,富甲一方。而今,男主人竟然娶不到媳妇逃荒在外,甚至断了香火。另一部分有能力财力的举家迁徙到县城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整个村落人烟稀少,有点满目苍凉的惆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黄土堆成的大山,巍然屹立着曾经地模样。养育着一方民风淳朴的儿女。

村子仅有的一所小学校,在原来的旧址上焕然一新。却因为上学念书的娃娃们少的可怜,政府命令要撤掉。记得小时候,我念书的那会儿,学校五个年级,一个班级的娃娃五六十人不止。不怎么宽阔的操场上,课余时间同学们大的小的,三三两两,跳房子,踢毽子,打排球,热热闹闹,母校留下了我儿时的滴滴汗水和笑语声声。

孩提时,天来了。姑娘们追逐着满上遍野的小野花,你争我抢,看看谁手里采摘的花儿最多,闻闻谁的最香……

天,三五成群结伴去小河边,光着脚丫,踩在河水中捡起小石子,比赛谁的三点水溅起得最漂亮……

秋天,荞麦花香惹得蜜蜂嗡嗡的飞来飞去,忙碌着采集花蕊。花色的,白色的蝴蝶,翩翩飞舞行人的身边。偶尔,贪心伸手去捕捉,总是空手收回。笑呵呵地看着蝶飞远去。庄稼地里的白萝卜脆嫩中略带辣酥酥的味道,想起直流口水……。

天,落缤纷。白茫茫,银装素裹。早晨起来,不敢猛的抬头用力远视,怕伤及眼睛。

如今,家门前唯有的一条自北向南流淌的小河,溪水早已经干涸。每次路过,泪流在心里。猛然间想——此刻,如果让我滴落一点晶莹剔透的泪珠施上魔法咒语,落地的刹那间——-变成儿时清清的哗啦啦流淌的小河。那该多幸福

可以让现在的孩子们和我年幼时一样,夏天,在河边洗衣服,打闹嬉戏。冬天,用自制的木板在河水的冰面溜冰比赛,一个超越过一个……

那些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山杏,那些飘着淡淡香味的榆树,那些开着雪白雪白的梨花,那些成熟了黄澄澄的小麦,那些抽出红丝线露出大肚皮的玉米棒子,那些开着黄灿灿的油菜花,那些一切的一切——民以食为天,赖以生存的果蔬粮食都需要农药来维持生长和成熟。

小时候没有人知道农药是为庄稼地里的害虫研制的科技成果。不管什么庄稼果子都长势旺盛茂密,郁郁葱葱。花香肆意。

今天,家乡的人们生活水平是变的比以前好多了。每天可以吃着白面的馍馍,白面的面条,新鲜的蔬菜。可是,每每我看到眼前这些环境状况,不知道我是该高兴呢?!还是该悲哀呢?!矛盾中思索着……

因为,乡愁情结。我一直执拗地拒绝去庙会看戏,一听到秦腔的那音调,就想起家乡的人们。儿时经常和姑娘小伙子们跑到这个村子那个村子去看热闹的庙会。并且能够自豪地唱上一段大秦腔呢。如今,听到那二胡的调子都是苦音,心里老是解不开的恓惶。

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掬起一滴水,捧起一把黄土,丝丝缕缕中都是你的味道;月下独自徘徊,翘首仰望繁星夜空,眼帘中都是你的容颜;每当我受伤的时候,想起你的博宽厚,抚慰,激励着我前行的脚步……

故乡,我一生眷恋地贫瘠的黄土地,一条条小径留下了我儿时的足迹;一块块田地留下了我亲手种下的小树;伴随着长大的小土屋,留下了一串串银铃般少女的欢笑;弟妹争抢着分吃糖果的情景,我总是心疼弟弟妹妹谦让着;土屋给予我生命呵护和疼爱的父亲母亲都已苍苍老矣。体弱多病,几乎每天吃药打针。居然,没有安逸的享受晚年清闲的光阴,一直拼命地为儿孙操劳着。是我最揪心扯心的牵挂和愧疚……

此时此心,一个滴酒不沾的人,多想豪饮上一杯烈酒。让我笑却笑不出,让我哭却哭不出……

红叶原创 2010。4。14。下午写于寒冷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04334/

悠悠乡愁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