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乡间滋味

2011-03-04 07:40 作者:字娱自乐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乡下人的吃喝没有城里讲究,对食物的色香形状并不怎么看重,唯一有些要求的,就是要有个滋味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乡间的或从乡间走出的人都是伴着各种各样的滋味长大的。于是,时间一久,人们对乡间所有的感情就逐渐浓缩到对食物滋味的感悟上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滋味也就成了人生经历的写照。

同许多人一样,也有一种来自乡间食物的滋味令我不能忘记。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它为我精心储存着儿时的一份快乐。那时候每年的正月,村里照例都要唱上几天土戏,演戏是村民,听戏的也是村民,场地是露天的场院,行头是大伙共同凑钱购置的,是地地道道的自娱自乐。每天戏以后,管事的就在后台煮上一大锅面茶,对唱戏的和听戏的一块加以犒劳。面茶其实不是茶,而是用炒熟的面粉加上切碎的豆腐丁儿做成稀面糊。那时候白面还算是稀罕物,加之这东西很热乎,能驱走身上的寒气,所以就显得格外香甜。我们小孩子根本不认真看戏,只是一边在台下面追逐打闹,一边盼着去喝面茶。散戏后,我们跑进后台,从大人身体缝隙间挤进挤出,将接来的一碗碗面茶喝下去,直到冻得冰冷的头上冒出丝丝热汗,才高兴地离去。随着时光的流逝,土戏的情景在脑中渐渐淡去,伙伴们的影子也模糊了,唯有面茶的味道依旧记忆犹新。现在,我也尝试着去做这种东西,但没有了当年的气氛也就没有了当年的味道,所有美好的滋味只能属于记忆了。

相比之下,母亲对乡间滋味的感情就更为深厚,因为好多种滋味对她来说,就是对亲情幸福的深刻记忆。比如她非常喜欢吃一种叫“小豆腐”的东西,它的原料是剁碎的卷心菜和磨好的黄豆粉,做法也简单,只要将这两种东西加上少许油盐一同放在锅里焖熟就行了。这东西乍一闻很香,入口之后却让人感到难以下咽。然而,它却是母亲推崇的美味,不但自己吃,还要极力劝我们吃,劝家里所有的人吃。甚至见到我和妹妹不喜欢吃这种东西时,她的眼里还涌出了泪水。后来我才知道,这小豆腐是她小时候大人给她增加营养的滋补品。那时粮食极度缺乏,给孩子吃这种东西,就等于是我小时候隔三差五地吃上一个煮鸡蛋,就等于是今天我给儿子补锌补铁补钙。在母亲那里,这滋味是亲情的体现,是幸福的象征,感情之深可想而知。即便是白面大米成为主要粮食的现在,她依旧对各种乡间滋味情有独钟:小米粥的香,玉米饼的甜,山野菜的鲜嫩爽滑都让她无法忘怀。我知道,这些情感是她对当年幸福的记忆、理解和诠释。前些日子,一家新开业的宾馆邀我去讲一节课,当我翻地方志查资料时见到了如下记载:小豆腐,满族风味菜肴……看到这些,我的心激动很长一段时间,但愿这承载过母亲她们那一代人幸福的东西真的能够成为美味佳肴。

比母亲年龄再大的一代人,对乡间滋味的体验就已截然不同了,她们尝到的很少有甜蜜和幸福,多数的都是苦涩和无奈。这种苦涩我并没有真正地面对过,只是后来从奶奶忆苦思甜的过程中稍稍领略到一点儿。儿时我呆在她身边,天一到,她总是要剥一些榆树的嫩皮回来晒干,然后用树皮磨成的粉面儿做面条吃。这东西刚进嘴时还觉得滑溜溜的,可往下一吞却直剌喉咙,涩得无法下咽。奶奶似乎没有这种感觉,她吃得津津有味。直到现在我一想起榆皮面条来还会口中发涩,也一直对奶奶的表情感到不可思议。遗憾的是,因为当时年龄太小,没有问一问奶奶的感觉,更不懂得察言观色,去仔细看看她的眼神,只是后来才开始怀疑,或许就在她津津有味的表情后面,隐藏着许多我们无法想象的苦涩。当然,通过今天对她所生活的年代的了解,这苦涩肯定是存在的。

写到这里,我蓦地发现:从奶奶到母亲再到我,乡间食物的滋味变得越来越好,透过它我们也看到,乡间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啊,就象歌里唱的一样,过上了好日子是因为赶上了好时代,在这里,就让我衷心地感谢这个好时代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00230/

乡间滋味的评论 (共 9 条)

  • 远方的梦
  • 芳草依依
  • 幽谷梅朵
  • 梦天之蓝
  • 东方雪翼
  • 若雨非尘
  • 鸿飞泥沼
  • 玄华
    玄华 推荐阅读并说 淡淡的味道,淡淡的思念
  • 心童

    心童情真意切,感同身受。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