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中的花朵

2025-09-16 17:58 作者:绝顶人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前同事送我办公室一盆蝴蝶兰,白色的蝴蝶兰。花不太大盆,约二尺来高,五枝花箭上参参差差长满了二三十朵洁白的花朵,好似二三十只展翅飞动的蝴蝶。

花盆也是白色的,圆形,波纹陶状,与方形的白墙、方形的白色地砖,方形的室顶扣板,乃至方形的办公桌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置放在办公室内,整个办公室随即显得灵动、生意、雅趣。

我朝朝频顾惜,夜不相忘,一日看三回,唯恐花时过。

忽然的一天,我发现蝴蝶兰虽枯死于箭杆上,却没有凋谢飘落一朵,齐齐的,像一只只虽然没有成茧成蛹,也要傲于花间的蝴蝶。她要永远以最美丽的姿态示人,决决地以身躯毅然殉情于毕生追求的美丽,光耀花囿。她宁可如战场捐躯的古今名将,汗青丹心,也不愿人间白头,美人迟暮。

我估摸着,是这炎炎盛,空调环境,水分急速流失,才造成蝴蝶兰一夜枯萎如残菊抱枝的异象,别有一番景致。

想起了两句宋诗,一句是诗人郑思肖的《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另一句是女诗人朱淑真的《黄花》:“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菊花的抱与落、调与残,还引出过一桩美丽的公案。据明代冯龙《警世通言》记载,一天,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恰巧王安石有事离开一会。苏东坡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就随意浏览,翻阅翻阅王安石放在桌上的诗篇,看到王安石写的未完诗《咏菊》“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这位写过“荷尽已无擎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翰林学士、旷世才子一看,不对呀,这菊花哪有落瓣的呀。遂提笔续下“秋花不比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转身走人了。王安石回来看到这两句诗,心想,我就让你见识见识,遂将其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我倒真希望苏轼谪贬黄州是因为两朵菊花,这多有诗情画意,多有浪漫风采,多有闲情雅趣。“乌台诗案”的生死攸关、腥风血雨哪能相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心一直为苏轼的命运悬着。

大难不死的苏东坡,旷达、豪放、超脱,虽一贬再贬,几起几落,但是心中一直有朵盛开的花。

初贬黄州。他开垦东门,自号“东坡”;纵游赤壁,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千古名篇;潜心书法,写下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再贬惠州。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食荔枝其二》)。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又贬儋州。苏东坡在朝廷“不得食官粮、不得住官舍、不得签书公事”三条禁令下,另辟蹊径,开学堂,办教育,开化愚蒙,把海南当作第二故乡,自诩“我本儋耳人,寄生在蜀州”(《别海南黎民表》)。

从初次遭贬落寞与孤寂的“缥缈孤鸿影…寂寞沙州冷”,到最后自我总结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就是苏东坡有着常人无比的乐观、向上的心境,身处逆境却总能另辟蹊径、别开生面、旁逸斜出,开出一朵朵鲜艳的花。

“这个蝴蝶兰,花期很长,可以慢慢观赏”,友人嘱我。是呀,这都过去了二个多月,仍然有只带着绿纹线的“蝴蝶”还在那不停的扇动翅膀,娇嫩无比。还有那些抱枝不肯吹落的“枯叶蝶”,这花期是不是能遥遥无期呀。即使这些“蝴蝶”最终谢落,最后化作春泥,护得来年花团锦簇、满园春色,这生命的延续,是否成就了永不凋零的生命之花呢。

愿每个人心中都有朵长盛不衰的花。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xyrmkqf.html

心中的花朵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