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下俞村往事

2018-08-13 12:24 作者:镜&师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下俞村往事

盛忠民

站在偌大的村广场之中,觉得自己孤寂。一幢很是气派的村委大楼,高傲地耸立着。大楼前的村公务栏里,写满了各类村里必须公开的一些事项。我努力想在公务墙里,发现一点什么。但除了当下的还是当下的,几乎看不到有关下俞村所有历史沿革的东西。

讲实话下俞村不错,四周青山怀抱,一条小溪傍着一带田野。村中素墙碧瓦,别墅比邻。靓人眼球的是,几乎每幢小楼前,都有一个小小的院落,或栽花,或种菜,或有几棵果树。靠着村中道路的墙上,零散地绘着一些有关农事或者村风民情的画。墙绘我看过不少,近来几乎所有的新农村建设,村里可以说都有墙绘,满满地涂满整个村庄,只要有空的墙上全是这些乱七八糟的墙绘,让人看了有些俗气。下俞村似乎不像别处,村里虽然也有墙绘,但就在几个显眼处弄了一些,还是都很符合村中实际的画作。让人在村里漫不经心地走着时,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欣赏思索。

在这样一个现代化新农村里,我总感觉还缺少一些东西。我走在村里,努力地想寻找一些历史,一些历史积淀。陪同我走访的村老年会会长,似乎知道我的心思,带着我在村里转悠起来。

村庄干净整洁,道路宽敞。在走访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东西,比方说村中的古井。我在一口据说是宋代的古井前停了下来,古井有些苍老,从井沿处看,确实有些岁月的痕迹。不过村里已经把它保护修缮,井口竖起了井的吊水架,木桶、轱辘都是新安装的,周围铺上鹅卵石。在古井的边上还竖起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首宋代诗人张拭的诗:“叠石小峥嵘,修篁高下生。地偏人迹罕,古井轱辘鸣。”在这样的一个现代村落,能看到如此一个富有诗意的古井,也算是让人眼前一亮了。老人告诉我,像这样的古井,在下俞村有好几口,可惜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就剩下这一口了。老人说完话,脸上露出遗憾的神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笑笑不说话,继续跟着老人走。老人一边走,一边跟我聊着天。我仔细地听着老人嘴里的语言,我琢磨着能不能从他的话里,听出一点故事来,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固然,在老人絮絮叨叨中,我发现了许多下俞村不为人知的往事。

时间穿越到70多年前的一个初,那天晚上,下俞村突然来了一批神秘的人物,听他们说是新四军。村里俞莘田家房子多,就住在了他家中。俞莘田经过了解,这是一支抗日的队伍,他们的领导叫赵亚东,是刚成立的富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当时新四军正发起著名的新登战役,赵县长他们来是为了配合新四军的的作战,支援前线。俞莘田一听,立马将自己主屋让给赵县长等人,还联系村里俞光玉,把县府警卫班驻扎在他们家里。

俞莘田家在当时家境殷实,是一家大户。父亲俞啸梅是晚清秀才,知书达理,勤俭持家。那一年日军侵占富阳,也是在一个傍晚,好好地一个人,因为不听日军呼喊,便被日军枪杀于村庄山边田埂。俞莘田有三兄弟,他排行老三,当时年幼。两个哥哥见父亲被日本军枪杀,发誓要报父仇,便去从了军。老大俞在田浙江医科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后来在国民革命军79师任团职军医。医术高明,深受部队官兵喜欢,他始终秉承救死扶伤的理念,为人忠于良心。解放后,本来可以去台湾的俞在田,留了下来,后来凭着高超的医术,为富阳的医药事业贡献了一生。老二俞奎田,据说在黄岩担任国民政府代理县长,后来回到下俞村里居住。当年赵亚东县长住在他们家里,他们自始至终没有炫耀什么,觉得是应该的。

赵亚东县长住入下俞村以后,立马展开了工作。在下俞村俞家祠堂召开了由乡、保长和部分社会进步士绅参加的动员大会,这次会议到会的有20多人。赵县长讲述了国际、国内的抗日形势,阐明了新四军的抗日救国政策,同时揭露反共顽固派的破坏抗日阴谋。说明新四军反击顽固派的新登战役意义,要求到会者,不管是在人力上还是在物力上都要积极支持。散会后,到会人士很快筹集军粮近万斤,征调民工300余人。一批批民工来抗日民主政府报到后,赵县长就在俞莘田家门口的梨树下,给他们作政治动员报告。民工们情绪高涨,挑粮食、背子弹、抬担架,纷纷上前线。下俞村附近村民,为新四军新登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后来,抗日民主政府根据上级指示,随同新四军主力撤离富阳。富阳县抗日民主政府,虽然活动时间不长,但由于坚持抗战政策,贴近老百姓,在富阳、在下俞村老百姓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作为当时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的赵亚东,尽管后来随着工作不断变迁,但依旧生生不忘,直到八十年代,还从遥远的他工作的甘肃,寄来了一张他的半身像。

听着老人的叙述,我忽然想看看那个让人激动万分的俞家祠堂,还有那棵神秘无限的梨树。我们来到一块很大的空地前,老人告诉我这就是俞家祠堂旧址,现在已经坍塌,村里准备重新建造。据他说,俞家祠堂规模不小,因为俞氏族人,来到下俞村已经有700多年历史,可以想象他们家族的兴旺。当初祠堂周边,古树参天,背靠村里一个叫凤凰引的后山。沿着山溪下来,有三个清水塘,是三口好风水。但如今我看到的在旧址旁边,只剩下一口水塘,或许是村里也觉得要保护这些古老的传承了。现在水塘周边用了一些木头护栏,池塘里水面清澈,倒影如画。

那棵神秘得让人产生无数遐想的梨树,我却无论如何看不到了。因为那里已经建造了新的别墅,唯一能够让人寻得一丝痕迹的是,那口被封盖了古井,还有紧贴着别墅的茂密的山林。但我站在这栋别墅前,我分明看到了那棵挂满果实的梨树,梨树下那一张张激情踊跃的脸。还有,我还听到了赵县长充满深情的动员和满怀希望的声音。在下俞村历史的天空,永远闪耀着不会消失的星光。

走访即将离开时,老年会长得一句闲话,又把我的心吊到了半空。老人说,下俞村环境优雅,空气不错,村里还有不少百岁老人,其中有一个叫俞召的老人,还是参加抗战的老兵。我不顾时间已晚,觉得有必要去看望一下。

俞老爷子,从富阳区疾控中心退休,退休以后一直居住在下俞村的一个山湾里。老人很清健,思路敏捷,老远就在迎接我们。闲谈中得知,他也是俞在田带出去的,在部队里跟着俞在田学医。当初跟着俞在田出去的有两个人,还有一个也是俞家兄弟。后来参加了抗击日军的多次战役。最终觉得还是回家,利用自己的医术治病救人为好。老人已经102岁,连续三年参加了抗战老兵的聚会。他说,现在一个人居住在下俞村,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但也不觉得孤单,村干部也非常关心,书记、村长不时地会来看望他。他想在有生之年多看看书,我问,您这么大年岁了,还喜欢看书啊?都喜欢看什么书?老人笑笑,说,看得都是养生方面的书。看来老人心态很好,至少还在学习。告别时,老人的一句话,却让人又不由得敬仰起来。老人说,百年以后,准备把自己的老房子无偿地献给村里,也算是报答村里对我这些年来的关心。我真的感动起来,我觉得或许真因为老人有这种恬淡的心态,才能够如此的健康长寿。

离开下俞村,回家以后,我还是感慨万千。我觉得下俞村其实有一种独特的意味,有一种不同于一般的诗意在里头。于是我写下了这么几句小诗:就算我像这么一间孤独的房子 / 我一点都不寂寞 / 抬头有蓝天温柔地俯视 / 回头青山会拥抱 / 弯腰 野草茂盛 / 繁花灿烂 让那些自以为是的高傲 / 或者瞧不上泥土的自大 / 去孤芳自赏 我的脚依然在山野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vqeskqf.html

下俞村往事的评论 (共 5 条)

  • 夏之菲雪
  • 听雨轩儿
  • 淡了红颜
  • 襄阳游子
  • 王东强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