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冬行玉华宫

2018-05-17 17:41 作者:御园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初的阳光有些慵懒,漫漫散散从车窗的照进来,有些暖意,瞬间,莫名地感动起来。在这个奢侈的年代里,在这个纷芜的世界里,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阳光就那样无私默默地向人们奉献着……冬季的子午岭,恍若走入到冰世界,群松随着车轮的吱呀声,齐刷刷的向路过的人们诉说着一个千年的故事。于是,山不在是山,雪不再是雪,是那千年的呢喃,是那千年的梵音,轻轻袅袅。此刻,汽车的颠簸似乎也有节奏了,就在我快乐的享受着这美妙的时光时,一个声音响起来:“玉华宫是唐太宗避暑的地方。”同事小郑说道。

  刹那间,我被惊醒了。

(一)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玉华宫。(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玉华宫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西北乔山北麓。那里的平均气温比西安低10度左右,因此同事说的避暑也不足为怪。所以,在如此的场景下,似信非信的我有点同意小郑的说法了。车子飞快的前进,车内的气氛也很快的活跃起来,有人说:“那是军事要塞,你看啊,越过这座凤凰山,直线的尽头就是西安,如果在这里,守不住外侵的敌军,西安城就危险了”。仔细回想一下,看着眼前的山,眼前的路,也许是吧。在那个冷兵器时代,一座边关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外族的侵入,修筑了著名的秦直道。在当时,这项伟大的工程足以震摄那时雄踞在北方的匈奴了,任何一支外敌入侵,朝廷的军队立即沿着直道快速投入战斗。据史记载,从陕西咸阳出发,最多三天就可以直达内蒙的包头。仅凭这样的速度,就足让匈奴的军队崩溃瓦解了。但是,时光荏苒,历史驻扎在唐朝,正是秦直道,这条著名的宽阔大道,为突厥这支少数民族侵犯中原地区打开了方便之门。你听,猎猎风中,战马嘶鸣,刀剑挥舞,呐喊声缓缓入耳。

   是避暑圣地、还是军事要塞?我不由得疑惑起来。同行的人也被他们的议论调动起来,纷纷加入了对玉华宫的讨论之中。转向窗外,被冰雪覆盖的凤凰山更加神秘了,蜿蜒曲折的小路宛如苍龙盘旋在山麓,旁边,深不见底的沟壑欲吞噬周边的林木,天色始终昏暗,没有光与辉的照耀,“应该快到了吧?”我想。思忖之间,一座雄伟的的城门出现在眼前,高大恢弘,有些庄严,有些肃穆。冬日的雪覆盖着整座城门,在白色映衬下,城门之上,红蓝赭色的斗檐越发清晰。站在城门下,风仿佛也宁静了,阴晦的天豁然开朗,些许的阳光洒落进来。门前的冰雕晶莹剔透,惟妙惟肖,唐代的灯塔,仿佛点亮世间的苍黄。虎踞在城门前的狮子,顶起眼睛,守护着这一方净土。城门正中间,“玉华宫”三字苍劲有力,浑然天成,迅速而有准确地凝进了这座守护者的心中。这里,变成了雪的世界,历史被融化,交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彼此起伏的群山之中,掩埋不住它绚丽的华辉。此刻,我们就站在这里,凝望着古老的先贤们,一瞬间,震撼着我们渺小的魂灵。“到了,进吧”小郑说道。

(二)

    顺着正门进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石,上书“郭玉沟”。慵懒的阳光此刻也忽然欢悦起来,仿佛在欢迎远方的客人。不远处,一座石质牌坊巍然屹立,放眼望去,“秀夺三秦”格外醒目,只是在冬日,显得有些萧瑟。游人不多,三三两两。一位老者出现在眼前,“您可以给我们讲讲这里的历史吗”?嘴快的小郑问道。“你们是哪儿的?”“其实我们是邻家呀,就在你们隔壁。”老者一脸的茫然,不知所措的站在那里,木讷的望着我们。好山好水,处处透露着灵气,然而眼前的这位老者,迷茫的眼神略显浑浊。我独自思考着,是什么让这位老者变得如此迷茫?然而,就在老者注视我们的同时,一声由远而近的吆喝声飘了过来:“老张,又在干嘛?”随着声音,远望,一位身穿制服的人走了过来,“来了,几位”。我们连忙回应着。他自我介绍说是这里的管理员,爽朗的问候木然的使我们的心情好起来,我定定地望着他,一脸红黝,许是被凛冽的寒风吹了许久吧。“我来给你们介绍这里”他说。完全没有拖泥带水,干脆利索,关中人豪迈的性格一下使我们拉进了距离。

  “咱们这座山叫玉华山,是埋葬黄帝的乔山的支脉。北面是厚重的大陕北,南面就是十三朝古都---西安。唐代高祖时期,北方突厥从直到一路侵犯,过富平,抵渭桥,直逼京师。武德七年(624年),高祖率领朝臣武将经过详细的勘察之后,决定在此地修建要塞,抵挡突厥南下,解除京师危机,当时定名为‘仁智宫’,据《旧唐书 高祖》记载,行宫修成的那一年,六月、七月、十一月、十二月高祖亲自坐镇这里,处理朝政事务,因此,这里一度成为皇帝的离宫。”这些点点滴滴文字记载,加上这位管理员娴熟的讲解,我似乎又回到那个年代,高祖临危不乱的指挥着一场又一场战争,捷报频频传来。天空突然间就清亮起来,斜斜的阳光照射着万物,我站在古人曾站过的地方,默默地思索着,古时的风云变幻,演绎这今天的繁华盛世、白雪皑皑的“郭玉沟”内,古时的厮杀还没有结束,高祖的号角已然吹响,木桥上已是斑驳点点,却怎能抵挡住勇猛的唐军?自山上淌下来的泉水,被冬日的寒冷凝结,形成了巨大的冰柱,在太阳的照耀下,格外耀眼。消瘦的树枝有气无力的耷拉着脑袋,低垂在冰柱上,暮然,一抹鲜艳的大红灯笼出现在眼中,给郭玉沟平添几分喧嚣的气息。

  “后来,随着战争的结束,这里慢慢的变成了皇室家族的避暑行宫”,管理员继续说道:“到了太宗年间,也就是公元624年,天下太平,歌舞升平,这时期就是有名的‘贞观之治’,太宗为纪念先皇在此办理朝政,因此在‘仁智宫’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取名‘玉华宫’”。据说当时有五门十殿,现在考证实录有六所殿名,东边称作‘晖和殿’,是太子居住地地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走的这里的地方。那边的山谷称为‘珊瑚谷’,建有别殿。再往北,建有‘肃成殿’,后改作‘肃成院’。在公元651年,高宗李治崇尚佛教,就将‘玉华宫’更名为‘玉华寺’。公元659年,大唐高僧玄奘,也就是我们说的唐僧,奉命在此翻译经文。玄奘法师在玉华寺大概有四年多的时间,完成了600卷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法门巨典,创立了法相宗,因此玄奘法师被人们称为玉华法师。这些,都在后面的‘肃成院’内完成的,一会儿,你们顺着这条道走下去,就会看见了。好了,我还有别的事情,你们自己先慢慢看,再见。”“哎,那你的解说费怎么算呀?”小郑问道。“呵呵,不要,我只是这里的管理员。你们先看啊,我走了。”说完,那个管理员转过那支粗壮的树后,疾步而去。

  那是一棵青松吧,我定定的站在树下,目送管理员,曾经一样的迷惑也许正如我现在一样,但是再留恋,行走的脚步却怎么也挡不住往昔的繁华。这位追随者完成了心中的祈愿,逃离都市,来到这里,守住一方清静。而韶华失去的尽头,注定了今生的落寞。

(三)

  细数着玉华宫的繁荣与落寞,褪尽了颜色的花花枝枝,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来到了肃成院。

其实,在我看来,玉华宫最大的秘密就是玄奘法师的圆寂。就在肃成院,玄奘居住、礼佛、翻译经卷。山峦叠嶂形如座椅,玄奘法师就在上面盘膝而坐,青灯、黄卷,寂寞而单调,温暖而温馨。

   站在肃成院的遗址前,思绪万千。环顾四周,一片绝壁,三面环绕群山,壁上,佛龛八处。一排石窟顺类排开,诵经的乐声不失时机的奏响起来,似乎来自天籁。梵音穿透温暖的阳光,几个僧人踱步而来,双手合十,一拜、两拜、三拜……菩提念珠串着地上的生灵,我们屏住呼吸,生怕打扰了这一份宁静。佛陀的愿望在这时得到了升华,或是轮回,或是再生……拜过之后,又安静地离去。

    细看佛龛,处处透露着与佛有关的雕塑。尽管风侵蚀,依然清晰可辨。莲花洁净,层层无尽,像那心中存着的万般善念,就在眨眼瞬间,灵魂深处的眷恋一扫而光。什么红尘凡事,统统抛之脑后,仅存清念而已。一朵朵硕大的牡丹又在眼前争相斗艳,给这清静无为的尘世间增添了不少旋旎。木鱼声从远处传来,穿透凡尘,轻轻袅袅,自然的宁静淡泊如镜,凡念抛弃,思绪清空,诵经声与呼吸声感动的泪流满面。寂寞的人终将不再寂寞,前世的尘缘随着经幡已悄然而逝,换取的是今生的一份执着,一份眷顾。

    一尊山崖上,玄奘法师的雕像栩栩如生,满收眼底的尽是白玉,眉慈目祥,莲花座上灿若金圣。今生的成就换取千年的膜拜。在佛前,苦苦祈求的我恍若卸去沉重的躯克,尽情地展示。如生,虔诚的守望着宿生的轮回,有种心悸悠然而生,那些今生不在相见的人,那些浮尘中琐碎的、恼人的、烦心的事迹,随着晨钟暮鼓的响起渐渐远离,眼前的玄奘法师却愈发宏伟起来。

    白玉雕成的玄奘佛像庄严,洁净,双眼透露出清晰的柔和光芒,面如满月,低眉生慈。他从长安城出发后坚定的信念驱使着永不停歇的脚步,度玉门,过大漠,风雨无阻,带着虔诚,拥着信念,一路向西。于是,敬畏的人们的目光飘过来,骄傲的人们的目光飘过来,谦虚的人们的目光飘过来,瘦弱的西风也跟着飘过来,他们处世积虑的担忧着。然而锡杖的光辉却映衬了整个大地,玄奘法师一路跌撞,一路讴歌,于是,腐朽远离了,痛苦远离了,缺憾远离了。

   “人生,因为残缺,所以修行。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憾,一部分在于看不惯别人。修行,是借助完善自己增加幸福,借助宽容别人淡化自己的痛苦。”(《南怀瑾选集》)我佛慈悲,渡化世人。繁华的长安城内,关不住人们落寞的叹息,那里有蓝天,有白云,有牡丹,也有菊花,就是没有善良。于是,法师的宏愿自心而起,他要拯救人世间的一切,使天更蓝,云更白,水更洁。于是在公元659年,玄奘法师奏请高宗恩准,带领众生迁居玉华宫,开始长达四年的翻译经卷工作,伴随着朝阳,迎接着晚霞,风餐宿月,于是,灵魂深处的挣扎慢慢的被抛却。玉华宫的深处,串串佛印缓缓驶出,直抵长安。于是,从这里流出了教化芸芸众生的天籁之音。人们,已从迷茫走向开怀,世间,不再有黑暗,不再有饥寒。善念,向四周传播,向世界传播。玉华宫也很快变成中国乃至世界著名佛教圣地。

                (四)

  公元664年(麟德元年)正月初一,玄奘法师开始翻译《大德经》,译完四行后,已是精疲力尽,便收起梵本,向众徒说道“ 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今欲往兰芝等谷礼拜俱脂佛像。” 徒弟陪他到兰芝谷、珊瑚谷朝拜回来后,二月五日半时分就病逝于玉华殿。

    那里的明月仍旧是今世的月,可那里的人却不是今生的人。天地萧瑟,悲戚丛生。玉华宫的落寞由此而生,随着玄奘法师的圆寂,众僧也慢慢离去。昔日的繁华不再,善男信女再也没有了向往,山谷依旧,云朵依旧,诵经的梵音却飘向天际,飘向宇内。

    尘世间,一切的生死已不再重要,有人向往,有人遗憾,美妙的音乐伴随着优雅的舞姿,蝴蝶在花丛中起舞,精灵在凡间重生。葬礼的娓娓道别,无法掩缺沉重的忧伤,涅槃重生,佛光普照着大地。历史的距离被我拉的很近,时光又将我隔阙的很远。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又回到遥远的长安。那么,彻头彻尾,终将继续前行,没有人能够阻挡。眼前的台垣幻化出众佛陀,漫天花雨徐徐落下,一切那么恬静。

向死而生,舍弃糟帕,留其精华。玄奘法师在这里完成了他的飞跃,他用比生的精力完成了他的弘愿,心无所想,了无牵挂。就那样,静静的逝去。

   冬日的雪未曾褪尽,一位穿着袈裟的僧人步履蹒跚着慢慢而来,双手合十,默默地参拜寂寥的遗址之后,看了我们一眼,眼神深邃而坚毅。或许,他有着常人拥有的一切,譬如烦恼,譬如悲喜,但他微笑着,自由自在的向身边遗址喧嚣着,释放者着己的情感。或许,他就那么固执的认为着,他是佛的弟子,他的一生,终将回归佛的世界。

    太阳偏西,枯藤中的老鸦扑棱着飞向山沟,我们也要离开,离开这佛祖圣地,却离不开心中的想。

(五)

  “一佛一世界,一佛一如来”这是心境。

  “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这是因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qkmrkqf.html

冬行玉华宫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