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雪夜诗
壬寅正月初二在仙女山赏雪,想起了诗人重庆市著名诗人谭明的《雪夜》诗:
“斗大的雪,砸得群山都哑了。小村,静悄悄地冻着。门前卧着的黑犬,靠楹联的余温取暖。邻窗的梅,火焰细如米粒。”
全诗只一个雪字,却通过群山、村庄、农舍、犬、梅花等受到的影响和反应,描绘了一幅景深广阔、景点独特、韵味悠长、灵气十足的雪景图。
一般人见过的大雪,大慨就是鹅毛大雪了。而诗人谭明笔下的雪竟然有“斗”那么大,而且不是落下来而是“砸”下来的。如果真是斗大的雪砸下来,怎么会“哑”而无声呢?
未到仙女山看雪之前,我以为是他是在吹牛,胡编乱造。到仙女山之后,见远处山顶上积了厚厚一层像馍馍一样的雪,压的哪些树木都藏头逸尾,鸟兽已销声匿迹。说是“斗大的雪”“砸”的群山哑口无言,倒也名符其实。
从观察和写作技巧的角度来说,诗人遵循了由远及近、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由形到声的观赏规律。所不同的是,对于雪夜描写对象的选择。大多数人赏雪,都会首选雪花。诗人的独到之处就是直接选择了积雪,而且是山上的积雪,从而才看到了“斗大的雪”。达到了出乎意外、令人惊讶的效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晚上赏雪,免不了要通过声音来表达,如白居易的“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孙觌的“梦断忽惊山竹裂”。谭明却选择了无声、静音。因为积雪很大很厚,已经将群山压得很结实了,所以就听不到树断竹破的声音了,也就是压的群山哑口无言。就整个山庄来看,鸟、兽都已经被冷得躲进老巢、不敢出来了,连活蹦爱叫的追山狗-小黑,也只能卷曲在门前,“靠楹联的余温取暖”,安静、忠实地守卫着庄园。于是,整个山庄都被“静悄悄的冻着”。通过“哑”、“静”的描写,既达到了“时闻折竹声”、“梦断忽惊山竹裂”的效果,又独辟蹊径、不落俗套。这就是谭明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的高明之处。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但诗人毕竟是诗人,他不会重复别人的话,也不会说的这样直白。而是通过雪地里的梅花来生动形象地表达:梅花虽然也受到了大雪的挤压,变得像米粒那么小了。但他却像火焰一样燃烧着,充满了活力、希望和未来。
不一样的雪夜诗的评论 (共 2 条)
- 逐梦星空 审核通过并说 非常荣幸能够与成百上千的广大文学爱好者一道在中国散文网这个名人辈出的温馨大家庭里相识相知,民族复兴文艺先行,而满满都是真善美和正能量的中国散文网就是我们每一个文学爱好者誓死坚守和倍加珍惜的心灵故土和精神家园!关于作品是否被人认可或者阅读量的多少之分这件事我是这样认为的,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学作品是留给自己日后渐渐老去和闲暇之余的欣慰犒劳和精神享受,因此与别人的眼光和认可并无多大关系!最后衷心的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勇往直前·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