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槽子,石碾子
石槽子过去的人家每家都有几个,因为过去每家都会饲养牲畜,即使不养牛,每家也会每年养一头猪。每家的院子里,都有一个猪栏,一般建在院子的远端,用石头垒起来,里边砌上个大坑,除了养猪,人们还可以当厕所使用,用来攒粪积肥,所以我们那里管上厕所叫上栏。有些地区的猪栏建在紧靠主屋窗户的外边,喂猪方便,但是猪栏的味道却能透过窗户飘进屋里,因为这个问题我曾请教过当地人,他们回答:需要时刻听到猪叫的声音,知道他在生长,心里就踏实。
每家的猪栏里肯定有一个或者两个石槽子,是用来喂猪的,当时喂猪的东西主要是青饲料,一种用草料打碎的粉末,再用水搅拌上点豆饼或者玉米面之类的东西,倒在石槽子里,猪的一日三餐便解决了,喂猪的东西看似不起眼,但是猪却一天天长大,一个石槽子,一头猪,却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希望,到了年底,猪长大了,杀了猪,除了一部分留着过年吃,剩下的都卖了,还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呢,这在当时对每个家庭绝对是一笔巨款,孩子的新衣,过年的鞭炮等等都在里边呢,还有节余便会存起来攒着好来年给长大的孩子娶媳妇盖房子用呢。
还有一种石槽子比猪槽子大,那是用来喂牛或者喂马的,这个不是每家都有,因为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养牛养马的,喂牛的石槽子比较高也比较长,也是一块石头人工雕琢出来的,内壁錾刻的痕迹比较明显,一道一道的,喂牛和喂猪不一样,喂牛是喂干的草料,有时也加点豆饼,记得小时候我们生产队的饲养屋就在我家的东边,很近,我经常过去耍,里边放着一排的石槽子,有牛,有马,饲养员是本家的二姥姥,他对每一个牲畜都精心照料,爱护有加,因为这些宝贝是生产队里除了人以外最重要的劳动力......
石碾子主要用来碾场的,到了收获季节,人们把收回来的谷物或者小麦放在场院里,用石碾子碾压,使其脱皮,果实分离达到脱粒的作用。石碾子也叫碌碡,普通话叫lvzhou,我们当地叫lvzhu,一个圆形的实心石头做的东西,有的还雕刻上一道道凸起的石棱,这样碾压会更彻底。打场的时候,碌碡两边中间位置有两个凹孔,可以装上木头做的挂,前边用人拉着或者套上牲口拉着就可以打场了,经过太阳暴晒的小麦或者大豆在碌碡的一次次碾压下,果实迅速与果皮脱离,果皮浮在上边,果实在最底层,再经过扬场,一次次细选,暴晒,就可以入库了,一年的收成也就都在这里了......
还有一些大的石碾子是用来磨粮食的,这些石碾子都按在磨坊里,下边一个大圆盘,上边一个石碾子,带着长长的手推杆,人们推动推杆就可以磨粮食了。那时农村街头还有一种石制的东西,叫石臼,比现在捣蒜的臼子要大的多,模样一样,人们主要用来磨豆制品或者虾酱蟹酱之类的东西,放在街头,谁家都可以用,方便极了......
后来,随着人们经济和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在家里养猪,石槽子和石碾子这些东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许多都被当垃圾扔掉了,还有些被人们当做普通石头修路用了,逐渐的,这些东西都不见了踪迹,许多孩子也都不认识这些东西。这几年,这些石槽子又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还是原来那些旧东西,但是价格昂贵,据说是有人去农村里收购来的,现在人们主要用来当盆景用,里边养养鱼,再弄点绿植,放在喝茶的地方,倒也别有一番韵味,这真是老物件,新用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