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之旅》之十:一次恋爱风波
我对男女恋爱之事觉悟很晚,直到上了高中还是懵懵懂懂。在学校里除了读书,不知还有何事可做。到了二年级下期,学校的一次批评大会,我才有些灵醒。
这次大会,主题是坚决刹住学生谈恋爱的风气。当时,学校毕业班有一个男同学与二年级三班一个女同学,互相爱慕,频频幽会并怀孕生子,致女方不得不提出休学。这个女同学是和我一年入学的,人长得很漂亮,性格也很温柔,起初谁也没有想到她会有这种事。校长在大会上严厉批评了这种早恋现象,并给男同学开除学籍处分。校长说:“谈恋爱、结婚是成年人的事。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时期,你们应该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切不可因为早恋遗误终生。”这一事件,在同学中造成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在互相开玩笑地问:“你谈恋爱了吗?”“你订婚了吗?”有几个同学也问了我,我红着脸极力否认。
其实,我当时已经订了婚。我父母亲从我很小时候就张罗着给我找媳妇,盼望着早婚早育早得孙子,只害怕我将来落单了,打一辈子光棍。大概十二三岁时就给我订了婚。据介绍,对方是南乡河湾李村人,父亲曾当过教书先生,姐弟三个,她为老大,年龄大我4岁多。村里人都说不太合适,我母亲却说“女大三,抱金砖;女大四,一顷地。”就这样还是定下了。那时我正在上初中,有一次大灶上的一个厨师老盯着我看,我有点奇怪。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厨师就是我对象那个村子的人。媒人传过话来说:“人家托人相过了,很满意。”
学校这场恋爱风波,也惊醒了我,我思考着母亲给我定下的对象究竟是啥样子。这年暑假期间,有一天家族的堂哥刘顺对我说:“今天李村庙会上要唱大戏,你那个对象兴许会去看戏,你是不是也去相相亲?”我说:“那咱一块去!”这天天气很好,戏台下挤满了人。刘顺哥指着戏台西南角一个女人说:“你看,那个就是。”我顺手看去,见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子,个子低矮,领着两个孩子。我说:“哪来的两个孩子?”堂哥说:“那是她的两个弟弟,她母亲死得早,由她带着。”我心中突然觉得不是滋味,我才不到16岁,她已经20岁了,到我结婚时她不就成了大媳妇了?
回到学校,想来想去我突然来了勇气:退婚。虽然我也想过,人家18岁就可以结婚,她已经等了我2年,突然退婚是不是对不起人家?可是又一想,到我可以结婚的年龄时,她都二十四五岁了,那不是还要再耽误她四五年吗?我撕开作业本,洋洋洒洒给对方写了一封长信,说明这是一场包办婚姻,互不了解,年龄差距又大,很不合适,决定解除婚约,请您另择对象。退婚的消息,很快传到我家,母亲知道后,狠狠骂了我一顿,可是生米已成熟饭,她也无可奈何了。
这次退婚,让我背上了臭名,村里村外纷传:“读书人心眼多,靠不住。”母亲又多方求人给我说媒,我一回家就对我唠叨个不停。媒人提说了几家,都没有成,原因都是对方说“人家眼头高,咱踏不起那个高门槛。”据说土山店村有一个姑娘,小我一岁,人长得“细皮嫩肉”,温柔可爱,还读过几年书,可媒人一提说,她父母就一口回绝:“就是写信退婚的那个小子啊!不行,不行。”我的同学荀翠兰知道后还亲自上门做工作,说这个学生读书如何用功,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人家还是不为所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母亲心急火燎,已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这年放寒假时,村里后街一个族兄,为我介绍了他姨妈家的小女儿,年方十五,父亲旧社会给地主拉过长工。母亲急急促我去见面。我想,见就见吧,差不多就定下一个,也就免得再麻烦了。对方姓王,小名富香,学名秀兰,可她却从来没有进过校门。见面就在对方家里,记得她从院子里往屋走的时候,我看过一眼,长相憨厚,高高的个子,黑红皮肤,中等人才。中午就在她家吃了一碗面,我们往回走时,族兄问我:“咋样?”我想了半天,觉得她除了没有文化,其他方面都还可以,就微微点了点头。族兄笑着说:“那中,今天的一碗面条把你们两个拉扯在一起了。”就这样,我们订了婚,以后王秀兰这个名字就和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她陪伴度过了整整43年的夫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