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秋意正浓品人生----读《慢煮生活:散文集》有感

2019-01-27 10:38 作者:陈奕宇(河)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当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的案头若无三两本好书相伴,在茶余饭后或临睡前随手翻阅两章,便觉得一天没有过完似的。我最大的好是读书,如陶渊明先生作品中所说“不求甚解”,只当是打发光阴的消遣,并不带一丝功利心。

书读多了,便有了些许见识,喜欢《简爱》里女主那高尚而平等的爱情,喜欢沈从文笔下那边城地区如诗的生活风情......每一本书都在讲述着一个或者多个思想,每每打开一本便是与一个朋友在无声地交流。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和着蓝天流云的一个午后,我蓦然地翻捡着一册散文《慢煮生活:散文集》,看看书中那平淡质朴的语言,悠闲中带着一股对生活的热爱,有的散文极其简短,如《山丹丹》,宛如生活中一位老农人与人对话,把风花月写成人间最为淡然的烟火,在生活里带着一丝情感和豁达行走,让有幸看到它的人,在阅读的同时也如同在阅读自己人生,掩卷自会多了些思考。

因了这册书写的草木并不名贵,普通的几乎随处可见,又没有什么典故在里面,比如《葡萄月令》就好象一个工作日志,把葡萄四季的生长写在那里,告诉你侍弄葡萄要在每个月都经心,当它还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时,便开始盘算着它的生长、开花、结果,一直到它再次睡去。其间没有古诗词做引用,也没有刻意的惊奇之语,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好诗如酒,好词若泪,好文似宴,而汪老的小品文似乎只是一杯纯净的山泉水,自然的随手可撷又随手而去,只留下了掌心里的丝丝清凉。

沿着这样的文字,一路看过来,说着季节就来到了各地的味道,只是一些记忆中的老味道,不见名贵,只见特色。然后一路写下来是玩在生活的乐趣里、游在祖国的山河中,最后就是写几个名人逸事。读得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很能让焦虑的心静下来。在这个处处浮躁喧嚣的社会里,能静静地读着这样清新的小品文,也算是生活里一份从容、优雅的美好

喜欢读书的人,往往在读到喜欢的书时就有了想了解作者的愿望,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顺便向度娘问了下作者。这个汪老是个命运坎坷的名人,生于1920年的江苏高邮,只是生不逢时,在那个国家战争连连的年代,他一直在活得很辛苦,到1944年才在昆明某个学校邂逅了他的爱情,然后是上海、北京的工作,在聚散飘萍的5年的日子里,他于新中国成立前与施松卿完婚。那一年,若按北方虚岁的说法他已而立。此前的他曾“全像一根落在泥水里的鸡毛”,他这样描述着自己:我一定非常丑,我脸上线条零乱芜杂,我动作萎靡鄙陋,我不跟人说话,我若一开口一定不知所云!我真不知道我怎么把自己糟蹋到这种地步。是的,我穷,我口袋里钱少得我要不时摸一摸它,我随时害怕万一摔了一跤把人家橱窗打破了怎么办……但我穷的不止是钱,我失去爱的阳光了。而且自觉落魄已极的汪曾祺,曾经非常认真地思考过死亡。据他之子说:汪老的恩师沈从文承担了那个拯救者的角色,他用近乎斥责的语气将汪曾祺从忧郁的死亡深渊拉了回来,“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里有一支笔,怕什么!”但是那惶惑的三十年,落魄、困顿和贫穷真切地占据着他的生活。随后的日子似乎也并没有多少平静,接下来,汪老还是被划过右派改造过,再后来,他退休了,过起了他人生中最后也是最安逸的日子,在香港回归前夕77岁的老人永远睡去。

汪老的儿子汪朗先生说,“爸总是把最美好的事物展现给大家,把苦难的东西留在自己心里,因为他觉得,哪怕是再绝望的时候,他也一定要给一丝绝不会断绝的希望。”......这也许就是大家风范的情怀!!品读着汪老的散文,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现代青年,在秋意正浓的物候里,让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的压力、高价的房屋、子女的入学,让快餐式文化与学习,先打包封存起来;让原本在快时代里出生的90后、00后们,找个休闲的时候与爱人、家人坐下来,就着一壶清茗,品读着这本《慢煮生活--散文集》,让心灵暂时休息下,你会发现生活里原有的那份从容、含蓄与隽永之美。没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或许人情、亲情、爱情,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历程,对于历程中是否顺遂,看得淡然些,其实也是一种快乐与智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mpgpkqf.html

秋意正浓品人生----读《慢煮生活:散文集》有感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