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鸳鸯引出的思考(《人生琐谈》六十二)
人常说,为文要多思。我看,读文章也要多思,多思方能掌握文章的真谛和作者的主旨;多思,方能从字里行间读出别人所得不到的东西。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有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说:“鸳鸯绣好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意思是说鸳鸯绣好以后,可以任凭欣赏,绣鸳鸯的方法、过程,却是不能告诉别人的。一般人认为,这是名副其实的封建保守意识,是小农经济思想的产物。
我从受启蒙教育时就读过这首诗,迄今已三十多年。而今重读,反复吟咏,竟从中悟出了另一番道理,这就是衡量任何事物须看其最后结果,不可因其进行过程中的得失利钝对其结果有所贬损。
就说绣鸳鸯吧,绣好的鸳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可是如果用录像机录下来刺绣的全过程,却未必就那么好看。在那个过程中,刺绣者或许漏洞百出,反复多次;或许为一个细节彻夜不眠,垂头丧气,以至用剪刀剪掉重绣的;或许是某些精彩的地方,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或许某些神韵是受配偶、儿女甚至街上叫花子的一句话启发得来的。如果撇开最后结果,只看其过程,人们也许会得出结论:这个刺绣者没有什么了不起,一点也不精干,很多地方也是愚不可及的。作为刺绣者本人,自然也会得出结论,与其这样,倒不如神秘一点好:“观赏者朋友,请看结果,至于创作过程么,恕本人保密。”
在文艺作品的研究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况。譬如对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研究,就一度陷入繁琐的考据之中。考证者把注意力不是放在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成果上,而是全部集中在曹雪芹本人的家世上,把《红楼梦》中的一人一事,都从曹雪芹的经历上找出处。一部反映没落封建社会的划时代巨著竟成了曹雪芹的自传。曹雪芹如泉下有知,也后悔不该署上自己的名字了。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亲人眼里无伟人。”意思是人太熟悉了,就看不到伟人的伟大之处了。因为任何人都不是神,都有喜怒哀乐,都有长短得失,对这些知道的太多了,对他的伟大之处就看得少了。所以,自古以来,以皇帝为代表的“大人物”,总是沉默寡言,深居简出者为多。因为一来言多必有失,别人会抓住把柄的;二来让大家知道得多了,太透明了,罩在头上的那个神奇的灵光圈也就倏然消失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在再回到元好问的那两句诗上。元好问是从两个方面总结了经验教训的:一是绣鸳鸯的技术不能告诉别人,不然自己会饿饭的;二是让人家知道了自己刺绣的方法过程,会在别人的眼中减损了自己作品的价值。这里我们不能责备元好问,说他怎么老从反面总结经验教训。这在那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他是不能不这样的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我们可以反面文章正面看了:一是自己有了技术不要保密,应该尽快传授给大家以有利于社会,不必担忧技术传出去自己会饿饭;二是社会上的“观赏者们”,除了应尊重那些创造革新者,不要让他们“千里马老死槽枥”,也不可因其在创新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曲折而贬损其成绩。正像古人那样,对唐代大诗人李白“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敏捷是尊重的;对晋代文学家左思“含笔腐毫”,构思十年方写成有名的“三都赋”,也不因其思维迟钝,而抹杀其文学价值,仍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古人犹能如此,而况今人呢!
绣鸳鸯引出的思考(《人生琐谈》六十二)的评论 (共 4 条)
- 逐梦星空 推荐阅读并说 弘扬真善美,发挥正能量!若想获得更多推荐机会切记以下几点,(一)散文、诗歌,小小说是本站的三大优势板块和发展趋势;(二)文章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三)篇幅不宜过长,越是短小精悍的文章更能抓住读者的心从而让人有一种过目难忘的视觉冲击和心灵享受!心若在,梦就在,有梦就会有未来!最后衷心的希望你能够一如既往的创作出更多具有可读性的优秀作品来!
-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相聚散文网,共筑文学梦!回首过去我们一路高歌猛进和勇往直前,放眼未来我们更是豪情万丈和信心满怀!中国散文网正是有了广大文友的信任理解和关爱支持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和旺盛强大,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散文网的广大同仁和领导同志们预祝所有的文友以及您的家人和朋友们个个都幸福安康,万寿无疆!另外还要真心的祝愿所有的兄弟姐妹们都能在新的一年里创作出更多超凡脱俗和别具特色的经典佳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