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摄影师
手机声响了,拿起来一看是林师傅的电话。接起电话,林师傅告诉我,最近刚从雪乡回来,拍了几张雪乡相片,请我给斟酌一下相片里的题词。其作品,准备拿去参加省里举办的关东摄影展。放下手中电话,内心不由得升起了一股敬意。唉,六十多岁的人了,为了心爱的摄影,一年四季还在马不停蹄的东奔西跑,着实令人钦佩。
自离开单位之后,与大部分同事断了联系,只有少数几个关系密切的人还在保持着沟通,林师傅就是其中之一。林师傅的名字叫林玉敏,一九五八年生人,个头一米七十多,身材笔直匀称,走起路来步履稳健,逢人见面,未等开口先是微微一笑,从眼神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性格柔和之人。我认识林师傅是在九十年代初,缘于厂里的一次焊工大赛,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夺得了全厂冠军。原定于推荐他参加全国焊工大赛,由于超龄推荐了第二名选手去参加比赛。此后两个人在没有什么工作上的交集,偶尔见面,也只是点点头或简单的寒暄几句。时间到了二零一一年,由于我的工作岗位变动,两个人才在一个单位工作。这时的林师傅已晋升为车间的安全管理员了,早已脱离了焊工岗位。
在一起共事,除了工作上的配合之外,他的业余爱好也渐渐进入了我的视野,那就是摄影。他的这一技能也是我到这个单位之后才发现的。那是二零一二年的五月份,上午在办公室里翻阅了一下当日的《新文化报》,看到一组图片下方标有林玉敏的大名。中午休息时间,见到了林师傅,问他报纸上的图片是不是他拍的。林师傅微微一笑说:“是我拍的。”说:“前些天在护士节到来之前,《新文化报》面向社会征集摄影作品,利用休息日去了一趟省医院,特意找护士长拍的。”我问他,到医院里去拍照人家同意吗?林师傅说,就近的医大四院被人家拒绝了,坐车又到的省医院,内科的护士长挺好,热情的接待了他,同意给她拍工作照。两个小时的间拍了几十张,从中选出了四张投给了《新文化报》,没想到给发表了。上午护士长给他挂电话了,说她看到了报纸上的照片很高兴,有时间还要请他吃饭。随即,我们俩在办公室里就这一话题聊了起来。我问林师傅,什么时间开始学习摄影的,能够拍出这样的作品绝不是偶然的,一定需要很长的时间磨练才能拍出如此完美的图片。接着林师傅把他的摄影历史一一向我道来。
林师傅买的第一部相机是在一九九一年,目的主要是给女儿照相,这时的女儿已经快要上小学了。为了这部相机,两口子商量了好长时间,终于下决心买了一款当时流行的索尼傻瓜相机。这部相机花了六百元钱,这在当年是他三个月的工资。在当时的家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件。自从有了这部相机之后,林师傅对其爱不释手,一有时间就开始琢磨这部手机的功能和用途。附带的说明书可以说记得鬼瓜烂熟。为了省钱买最便宜的国产乐凯胶卷,每次照相,都仔细调好光线和对好角度,从不随意按下快门,更不会浪费一张胶卷。林师傅说在用胶卷时代,他很少浪费胶卷,几乎能把能把胶卷的头张都给用上,照得相片很少有模糊不清的图片。用于照相用心,拍出来的相片不仅清晰明亮而且和谐自然。每次像片洗出之后,大家都一致称赞,说他这个人干什么钻什么。刚开始是亲亲朋友找他,然后是单位同事。至此,无论是单位活动或者是亲朋好友家的喜事,他都是摄影主角,为此单位同事给他封了一个雅号“金牌摄影师”。
林师傅说,自从爱上了摄影麻将是彻底停了,一是没时间,二是没钱。打麻将有输有赢,玩摄影是只输不赢,就一个字赔。那些年为此没少搭钱,爱人时常抱怨说:“老林啊,你去麻将馆玩点小麻将吧,咱小家小户玩不起这高雅的艺术。”直到两千年以后,数码相机和电脑的普及这部分的开销才算省了下来,没想到的是这部分开销是省下来了,更大的开销又来了。林师傅说,在这期间,他对人物拍摄和取景技巧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对于风景拍摄和艺术摄影则知之甚少,还停留在初级水平上。能使摄影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并且走向专业道路,应该感谢他的专业摄影老师韩铭山老师。那是二零零三年四月初,地点在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他与同事在山上行走的过程中,看到一群人在下面拿着相机,对着春日的湖面在仔细的拍照。他与同事打了一声招呼,你们先走吧,别等我了,遂下山走了过去。他静静的站在一个老者身后,仔细观察他如何拍摄湖中的景物。在后面站了约五六分钟,老者回头看了他一眼说“你也是搞摄影的?”他急忙回答“对不起打扰您了,不是专业摄影的,只是业余爱好,看您的相机和您取景的角度都非常专业,我想向您学一学”问:“你学摄影有几年了”答;“有十来年了”说:“把你照的相片给我看看”林师傅恭敬的递过了相机,老者查看了他照的相片说:“抓拍的挺好,有一定的功底。”两个人又交谈了十几分钟,聊的挺投机,随后老者说:“我叫韩铭山,这样吧,留给你一个号,你用电脑把你最好的相片传给我几张,如果行的话,你就进入我们这个群里进行交流和切磋。”林师傅如获至宝,赶紧把号码记在了手机里。林师傅说:“那天,多亏了同行的一位女同事带了这部数码相机,否则就失去这次机会。”过后林师傅知道,韩老师是省报的退休记者,国家摄影协会的会员,省摄影协会副秘书长。
林师父接着说。自二零零年以后,单位实行双休日了。休息时间宽裕了,同事们自发的成立了一个徒步群,他也被拉进了群里。他除了跟着一起徒步健身外,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摄影义务,尤其是爱美的女同事,往往把照相看的比健身还重要,每次徒步几乎都不会空手而归。这时市面上已经开始流行数码相机了,一部普通的数码相机六千元打底。对于月收入不到两千的普通人来说是一件昂贵的奢侈品。这时他拍照也用数码相机了,不过相机不是自己的,不是借用单位或朋友的就是拍摄者自带相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相片第二天就传上去了,韩老师非常满意,尤其是对“焊花飞舞”这张照片特别欣赏,并建议他在五月份向报社投稿,反映一线工人劳动的风采。他是在单位电脑上接到韩老师的答复。能够和专业人士交流学习,是他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心里非常高兴,恨不得马上见面进行交流和切磋。高兴归高兴,但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那就是相机。如何说服爱人同意买相机这事挺难办。这些年为了摄影没少花钱,现在女儿上中学一年的费用也不少,夫妻俩就靠上班挣得这点工资,日子过得确实有点紧吧。在回家的路上考虑如何向爱人开口。吃过晚饭之后,他与爱人说起了相机这事。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爱人不仅坚决反对,而且还连珠炮似的对他进行了一番奚落。为此他很是郁闷,夫妻俩冷战了好几天。最后爱人实在是拗不过他的倔劲才答应此事,但条件是立刻把烟戒掉,为此他同意了。林师傅说“戒烟确实难受,但是为了摄影忍了,从那时起再没有动过香烟,现在来看这到成了一件好事”。至此,十年之后家里又添了一个大件,七千元的理光数码相机,原有的大件,索尼傻瓜相机光荣退休了。
林师傅买完相机的第二周也就是四月中旬,韩老师通知他参加群里的活动,星期日到离市区五十公里外的马鞍山去踏青采风。接到通知后他非常高兴,从穿戴到用品做了一番精心的准备,星期日早早的来到了集合点。这次活动共有二十人参加,雇了一辆中巴车当天去当天回。坐在车里,群主也是领队韩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林师傅,并对他的摄影做品和学习精神给与了肯定和表扬,从此他成为了这小团队里面的正式一员。坐在车里,林师傅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装备上的差距。他看到邻座从包里拿出来的相机和长焦镜头,一看就价格不菲。在摄影器材商店里他看过这种相机,价格至少在五万元以上,他的一个长焦镜头比他的相机还值钱,成套装备下来可以买一辆捷达牌汽车。第二个就是文化上的差异,如果是单位车里聚集了这些人,早就开始嬉戏打闹了,恨不能把车顶掀翻,在这里只能听到轻声细语的交谈或者寂静无声。这时他才深刻体会到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不同圈子,有不同的活法,或许这就是最现实的例子吧。
一天的拍照结束了,林师傅依旧没改他用胶卷的老习惯只拍了几十张相片。他从中选出了最满意的三张,给韩老师传了过去请韩老师指导。相片发出的第二天,韩老师的点评出来了,从景深、平衡、引导线、溢出等几个角度对相片做了点评,并把自己拍的两张相片同时发了过来并加以说明。林师傅说,看完点评之后,对韩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真的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尤其是他俩同一地点所拍出的相片,有着明显的差距。俩人同拍的这个不知名的小山村,坐落在一座山脚下,有二十几户人家。村后面不高的山坡上长有稀疏的树木,这些树木还没有放叶,只是影影绰绰的有点微绿。小村东面的缓坡上,有几株杏树已经开出粉红色的花朵,为这寂静的小山村增添了一抹春天的色彩。小村西面则是一片平缓的耕地,黄色的土地上还看不见绿色的禾苗。村子前面是一条弯曲窄小的水泥路,伸向远方山看不到尽头。这一东北山村常见的春日景色,被两个人一同收进了镜头。林师傅通过对比发现,韩老师的相片比他的相片多了两个元素,一是在那片耕地边上有一男一女在行走,男的背着一个白色袋子走在前面,女的拎着一把锄头走在后面。村前小路上,有一辆载了多人的小三轮车正由东向西行驶。这幅画面除了让人有宁静和谐之美外,还有一种生命的动感,看似不经意的两组人物,使整个画面鲜活了起来,这就是差距。他在拍摄时注意到了,韩老师在小村前的山坡上,除了稍微动一下镜头之外,在一地方站了足足一个上午。他觉得自己按快门的速度已经够慢了,没想到韩老师比他还慢。
经过一段时间的户外活动,林师傅对群里的人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有记者、医生、工程师、机关干部、大学老师,除了他之外清一色的是白领阶层。这些人不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事业有成,而且在业余爱生活上也丰富多彩,摄影和旅游同步进行。有些人像韩老师一样,几乎游遍了中国,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在这群人之中,有一个带眼睛的廋高个引起了他的注意,大家都在拍远景或者近景,唯有他漫山遍野的找鸟拍。同行的人告诉他,他是师大生物系的齐教授,是鸟类专家。他用眼睛能够识别一百多种鸟类,用耳能够分辨出几十种鸟声,这个人很厉害。他是咱们这个群的动植物专家,这方面不懂的问题都去问他。对齐老师的进一步了解是在二零零五年四月份,这是一次偶遇。他为了拍摄南湖公园春日景色,早上四点钟天刚朦朦亮,就骑上自行车到南湖公园去了。这是的湖边柳树刚刚由黄泛绿,在晨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别有一番春日景象。到了公园之后,在一片枯萎的芦苇旁遇见了齐老师,只见他弯腰一动不的对着芦苇拍照。随即走了过去,齐老师听到脚步声起身离开相机,见是他说:“林师傅早啊。”说:“齐老师早,又发现什么鸟了。”答“我在记录凤头一家的生活”齐老师介绍,这对水鸟到这里安家已经两周了,巢已经筑的差不多了,最近就要在这里产蛋孵卵。这巢的位置,正好相机能够拍上机会难得。我要用相机记录它从筑巢、产蛋到小鸟孵化的全过程。前年在这个位置,拍摄了一对苇莺筑巢孵卵。平时没有时间,与你一样骑车早早来,然后回去上班。另外也怕引起游人注意打扰鸟的生活。为了不打扰齐老师的拍摄,简单聊了几句,就匆匆走了。他在想,齐老师的作品之所能够多次登上摄影画报,或许这就是由原因所在吧。
在和群友的交流过程中,林师傅发现,自己不仅在摄影技巧上需要学习,在理论上更需要提高。焊工出身的他深知,没有理论的支撑任何一项专业都不会走的太远,摄影也是如此。为此在韩老师的举荐下,他参加了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培训班,经过两年的业余学习,与二零零六年拿到了结业证书。理论上的充实,极大的提高了他的摄影技术水平,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他先后有六幅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一幅作品获得了国家摄影协会颁发的银奖,一幅获得了省协会颁发的金奖。由此跨入了省摄影家协会的门槛。中午我们俩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在随后的几年相处中,林师傅的生活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每年的休假不是在采风的路上就是在颁奖特途中。一日他把在塞罕坝拍摄的摄影作品拿给我看,画面的内容是,在一棵满树红叶的枫树旁,一对满头银发的老夫妻面向湖面并肩而坐,两个人似乎在轻声细语的交谈着什么,午后的阳光轻轻的洒落在俩位老者身上,画面显得温馨自然又有深意。相片虽然只能看到俩人背影,但却非常感人。他告诉我,这就是韩老师夫妇的相片,韩老师已经七十多了,最近身体不太好,老伴不放心特意陪他出来摄影散心。我是趁他俩休息时抓拍的,打算洗出之后送给韩老师,请我帮忙给措一下词。我说:“可以考虑一下。”瞬间想到了诗经里的诗句,我说“你看,“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怎么样?”他说“好,就这么定了。”
二零一六年,也就是临退休的两年前,林师傅凭着一幅“雪”的摄影作品,获得了国家摄影协会颁发的金奖,由此跨入了国家摄影家协会的大门。从哪一刻起,他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金牌摄影师。
2024年11月23日
金牌摄影师的评论 (共 4 条)
-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门心思选好文,百花丛中觅新人!让文学来温暖整个世界,你的关爱和支持就是我们中国散文网发展壮大和愈加旺盛的坚硬基石和有力支撑!!!在鲜花铺就红毯的圆梦路上,有你有我的不离不弃和温馨相伴,人生注定更精彩,再次谢谢你我最亲爱的朋友!!!顺祝工作心情都愉快!!!
- 逐梦星空 推荐阅读并说 弘扬真善美,发挥正能量!若想获得更多推荐机会切记以下几点,(一)散文、诗歌,小小说是本站的三大优势板块和发展趋势;(二)文章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三)篇幅不宜过长,越是短小精悍的文章更能抓住读者的心从而让人有一种过目难忘的视觉冲击和心灵享受!心若在,梦就在,有梦就会有未来!最后衷心的希望你能够一如既往的创作出更多具有可读性的优秀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