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坐滑竿的沉思(《闲庭信笔》二十七)

2022-05-23 09:24 作者:方舟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峨眉山上坐滑竿是颇有诗意的。青山绿水间,石阶小路上,两人抬着用竹子编成的滑竿,你坐在上头,一步一闪,颤颤悠悠,边走边看,轻松自在。这时,真想做一首诗。可是低头看到抬竿人,大汗淋漓,衣衫尽湿,刹那间,什么诗情都没有了。

我坐在滑竿上,跨越时代,沉思着这个坐和抬的矛盾及苦与乐来。

我想到了古代的轿。电影《红高粱》中,四人抬轿,上坐新娘,左转右旋,悠悠荡荡,看似自在,实则轿夫们气喘吁吁,苦不堪言。原始的轿,秋时代就有了,而且还按职位、等级不同,分为四人抬的、八人抬的、十六人抬的等等。这种以人力作为动力的轿,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逐步消失了。现在除了极个别地方,或在迎亲中偶尔用一用外,也已经很少见到了。

我还想到古代的纤夫。苏联著名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描述了一幅凄惨的情景:一群赤背、跣足的老年、中年和少年纤夫,肩扛缆绳,沿着河岸艰难地前行着。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专写纤夫生活的诗《丁督护歌》,则描写了另一幅凄惨的图画:“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督护歌,心催泪如。万人凿磐石,掩泪悲千古。”而船上坐的什么人呢?不是鱼肉百姓的达官贵人,就是大腹便便的珠宝商。这些画面,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已成为历史。如今我们再也见不到那样赤背、跣足的纤夫们拉船的情景了。

我丝毫不想把过去的抬轿、拉纤,同现在旅游中的滑竿混为一谈。在那种以阶级为基础的社会里,抬轿、拉纤不可能不反映残酷的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如今的抬滑竿者,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则是人民为生计而选择的一种职业。抬者与坐者是平等的同志关系,丝毫不存在高低贵贱、歧视与被歧视的关系。

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抬滑竿同抬轿、拉纤一样,都是生产力低下的一种表现,一种产物。有人说:“有的坐,有的抬,这太不合理了!”这话也许有理。可是那有什么办法呢?抬滑竿为的是用力气换钱,你不抬,人家就不付钱。这也是一种价值规律。有时,我还看到不少这样的情况,有人不愿坐滑竿,而抬者却死缠硬磨,说尽好话让你坐。游人或出于同情,或于无奈,在此时也只好坐上一段。这种抬与坐地奇妙结合,不是也反映了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赞扬过坐滑竿的诗意,现在又希望它尽快消失。我想,如果我们的生产力有了高度发展后,山道全部通上缆车了,如果抬滑竿的农夫有更好的挣钱门路,那么抬滑竿的现象还会存在吗?总有一天,抬滑竿也同抬轿、拉纤一样,被送进历史的博物馆里。到那时,人们也许只有在戏剧舞台上或影视荧屏上看到了。

从此,我再也写不出赞扬坐滑竿的诗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ibrdkqf.html

坐滑竿的沉思(《闲庭信笔》二十七)的评论 (共 3 条)

  • 浪子狐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门心思选好文,百花丛中觅新人!让文学来温暖整个世界,你的关爱和支持就是我们中国散文网发展壮大和愈加旺盛的坚硬基石和有力支撑!!!在鲜花铺就红毯的圆梦路上,有你有我的不离不弃和温馨相伴,人生注定更精彩,再次谢谢你我最亲爱的朋友!!!顺祝工作心情都愉快!!!
  • 逐梦星空
    逐梦星空 推荐阅读并说 弘扬真善美,发挥正能量!若想获得更多推荐机会切记以下几点,(一)散文、诗歌,小小说是本站的三大优势板块和发展趋势;(二)文章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三)篇幅不宜过长,越是短小精悍的文章更能抓住读者的心从而让人有一种过目难忘的视觉冲击和心灵享受!心若在,梦就在,有梦就会有未来!最后衷心的希望你能够一如既往的创作出更多具有可读性的优秀作品来!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