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知青,历史永远抹不掉的印记

2018-09-15 16:04 作者:文章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知青的我,一个衰老褪色的标签。它,给了我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生育儿女的权力,生长了我很多可写知青的文字。作为一名老知青,我有着百味陈杂,真实的感受。从十年动乱走过来的一代知识青年故事,给中国城乡社会造成巨大震荡,每个知青的人生发生了难以预测的重大转折,那一段无法抹去的历史,让人惊心动魄的年代,将岁月记忆珍藏在心底。

“走西口”是山西一带谋求的生路的选择。而知青上山下乡人口大迁徙运动,猛烈地冲击着整个社会和每个家庭。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的背景中,知青的命运抉择是受历史命运驱使的。几千万少男少女万般悲怆,盲从、狂热、愚忠,别无选择演绎着“走西口”流民的悲剧。在曾经生活的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或大草原,凭吊长眠于斯伙伴的时候,在沉默中审视昨天他们的牺牲与殉难,在冷静中感受着今天所包容生活的底蕴。在知青的词典里,找到上千万中奔涌上山下乡之路的一员,记载着我一段与农村姑娘小芳式的悲伧恋史,折射着当年风华正茂时代的印记。

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锣鼓声中,从优越的城市来到陌生贫瘠的乡村,短暂的热闹与新鲜,很快地被繁重的体力劳动、艰苦的生活环境所取代,不堪忍受物质贫乏与精神的孤寂,双重折磨考验着灵与肉的年轻人,被政治风暴所裹挟,粗暴地改变了命运,承载着历史内涵和生命极限的能量。

知青,对于现在的年青人来说,已成为遥远的名词。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知青,是历史抹不掉的印记,永远铭刻在这代人青年华的墓碑上。

知青,是失落的一代。大批缺乏知识、思想理性的青年,被剥夺了学业,背离了文化科学,教条化的去接受农村“脱胎换骨的思想改造”。苦难是汗中的碱,血中的盐,骨中的钙。田野代替课堂,劳动取代文化,使这代人没有完整的教育,成了改革社会中“被耽误而没本事”的人,无法去竞争改革带来新的机遇。从切身经历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灵肉相离、恨爱错乱、黑白颠倒,形形色色的彷徨和绝望,被政治愚弄的灵魂,换来的是思想和理想的失落。“再教育”运动,使整个中国文化教育倒退了三十年。

知青,是思考的一代。思想只有穿透历史,才能在现实的关照中升华。经过“灵魂深处闹革命”的愚化、失去了一切个性特征和生命意志,精神世界一贫如洗。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毁灭疯狂的参与者。经过洗礼,对整人的政治运动,有着特殊的敏感、较强的甄别意识。经历从下乡到下岗,没有自己的意志和选择,只有承担革命与改革经济成本和被淘汰的义务。知青,血性骨质和最真实灵魂深处的精神,强化了时代的特征。这一代人是革命的弃儿,是改革卸下的包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知青探亲的路,总是那么沉重而漫长。父母挂满老泪望眼欲穿的期盼,让浪迹天涯的女儿,把大包小包从路基扛上绿皮火车。年景歉收生产队,日值勾九分钱,让我没有回家的路费,在失落孤寂的小站里徘徊。只好学着“铁道游击队”扒上奔驰的货车,回到了自行车拥挤的小巷,熟悉幽长而落满煤烟的家。

多数家庭成分不好或有历史问题的知青,处于年龄大、面对回城无期的绝望,在农村找了相依为命的伴侣。无论知青与知青还是与农民的结合,结婚就等于在物质和精神上受到了审判。城里人变成乡下人,成了家,有了孩子,忍受农村的艰苦,永远没有回城的资格和希望。已婚家庭,被返城大潮冲击的支离破碎,促成中国社会第一次离婚大潮的悲剧,为接踵而来的恶运而哀婉。

知青,历史特殊的一代。经历是苦涩的,生活是艰苦的。当我心情最失落、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是这些最贫穷、最淳朴憨厚的农民,以宽阔的胸怀,紧系裤带,挤出碗里连自己都吃不饱的粮食,帮我们渡过了各道难关,让我难忘那一片魂牵萦的乡情。

我与当地女社员联姻,结下的爱情是真挚宝贵的。那片黄土地上,留下我的脚印、我的青春、我的汗水、我的家,更留下了我的思索。那景,那情,那人,那事,就像赶不走的幽灵,令人回忆,引人思索,给人启迪,虽然知青时代已经逝去,深刻的烙印永远不会磨灭。

回城的路,充满辛酸,女知青更是一场悲剧。难以忍受农村的煎熬,以肉体为代价,换取一张飘远又飘近的招工表,来脱离农村。面对着回城出生长大没的孩子,只有用谎言掩盖内心重创的伤口。

我这个已婚知青的幸运儿,给省委书记一封上访信,拯救和改变了我的命运,走出乡村田间的阡陌。

知青的历史,是民族精神的资源。在春天燃烧了自己,在天泥泞了自己,在秋天重生了自己。在浩瀚的黄土地、黑土地上人格的解体,灵魂的放逐,那黑娩出的血红,历尽沧桑而九死不悔的真情,是生命最质朴、无暇的结晶。

“知青”的名词,给人们深刻的反省和社会警示:人生中,没有比青春更值得珍视的年龄段。上千万知青年华付出的青春浪费,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变化。他们走后,农村恢复了原有的宁静,在广袤而又贫瘠的山乡和原野留下了什么?是他们的魂魄?从遥远而又亲近的土地上他们又带走了什么?难道仅仅是手上的老茧和身上的伤痕吗?在他们生活过的土地上,留下的却是返城时被离婚遗弃的同伴和后代,多出的却是同窗、战友冤魂的坟茔。

光阴荏苒,步入花甲之年。没有了羊角辨下耀眼的英气勃发,只有眼角悄然爬满的皱纹。风度翩翩的楞小伙,没有了奔放的阳光,只有双鬓染的稀发,历经磨难后,更显得成熟和豁达,增添了对苦难之秋谈笑中的淡然。现在大家无论在什么地方,都珍惜刻骨铭心的那段经历,珍视那种执著、不屈不挠的努力,感受到灵魂圣洁而温暖的光芒。

知青的历史虽然远去了。但其深刻的内涵,在宠辱不惊间为其增色,在去留无意间添香。知青的历史,是对子孙后代的启蒙,也是对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从新估量。

知青年代,是一个对生命价值的亵渎和浪费的年代。以迷茫、无知、狂热开始,以痛苦、失望而终结。该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叙述这代人的灵魂呢?血红的泥泞,坚硬的脊梁,淬火的钢铁,不足以形容阅历与灵魂的全部。与我同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们,如果没有渗透到骨髓里深刻的感受,那么,生命是苍白的、卑琐的、是虽生犹死的。遗忘则是抹灭灵魂,我没有理由拒绝自省和追思,以最朴实的文字,写出灵魂中拥有难忘、最独特、最深隐的记忆。自省,也是一种自重、自尊、自信、自我理性的进化。

当今,“梦想”已经成了流行的词汇。如果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可以说,铭记历史,永不折腾,让后人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不让知青历史的悲剧重演。

从我个人与利益而言,是抱怨,是不幸。从国家整体的历史而言,是人为造成的灾难和悲哀。青春的宝贵年华,已经逝者如斯。缺了岁月磨砺的滋味,就不是完整的人生。让激活的记忆在我们的血液里不朽的流畅,这是经历对人生的基本认识和态度。是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让真正的历史在这里凝聚为化石、碑林和铜鼎铭文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ccuskqf.html

知青,历史永远抹不掉的印记的评论 (共 4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听雨轩儿
  • 淡了红颜
  • 剑雨飘香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