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新引力|小石头带你一句知院
从起点到终点
再到下一个起点
听自由之风,筑独立之梦
行博学之事,求笃行之道
现已踏上新起点的你
快来跟随小石头的步伐
一睹13个本科招生学院的风采吧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是学校特色和优势最为显著的院系之一,成立于1952年北京地质学院建校之初,是地大历史最为悠久、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学院之一。在70年的风雨历程中,学院形成了重视教学、崇尚科学、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良好风尚。如今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全体师生正以崭新的姿态,继续发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为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一流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学院坚持贯彻大学“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培养地学类高层次人才为宗旨,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多面型人才为需要,发展地学特色,塑造精品人才。在科研方面,努力承担国家和省部的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参加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建设。立足地球科学前沿,加强基础建设,突出现代地学特色,拓宽地学研究和服务的领域,出精品人才,出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为地球科学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工程技术学院建立于1998年,由1954年创办的原探矿工程系和1952年创办的原工程地质教研室联合组建而成的。在未来的发展中,工程技术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一流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协同推进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学科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开发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我国地质工科的发展和高等人才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知识创新为动力,以工程实践为特色;坚持走优势学科与社会需求相协调的道路,坚持教学与科研互动、规模与质量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工程技术学院是地质特色鲜明、学科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平台完备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工科学院。


学院前身为 1993 年我校成立的材料科学系,经学校 1999 年院系调整创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依托学校地质、资源、环境、地质工程等优势学科的实验岩石学、应用矿物学、矿物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等学科方向的厚重积累,将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逐渐交叉、融合、创新,日益发展壮大。
瞄准材料科学前沿,紧密结合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等国家重要需求,以矿物材料、陶瓷与耐火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纳米功能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为主要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国内外非金属矿物等领域日益展示出办学特色与优势。目前,材料学和化学 2 个学科已进入全球前 1%,其中材料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 0.36%。


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 1993 年成立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算机应用系。经过专业调整、合并和扩充后,于 1999 年正式成立信息工程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保持和发扬了学校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学院的办学思路明确,学科布局合理,逐步形成了“ 信息 + 大地学 ”的学科特色。
学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为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国家创新需求、关键技术难题,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工程学院实验设施齐全,管理完善规范,具备培养高素质信息化人才的教学和科研良好环境,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遥感应用、空间分析、国土动态监测、服务计算、地学并行计算、地质3D 打印等领域特色明显,在国内外有广泛学术影响。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前身是1952 年建校时成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经过 70 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我国以地下水为特色的,涵盖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四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剧增,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具有广阔市场。
以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以发展地下水科学理论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为目标,培养 “ 品德优良 基础厚实 专业精深 知识广博 ” 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为建设国内领先、 国际一流的地下水与生态环境领域教学科研中心而努力奋斗。


能源学院成立于1952年建校之初,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不断追踪世界科学的发展,立于国内能源科学发展的前沿,是我国能源勘探开发领域高级人才的摇篮。
立于学科发展前沿,不断追踪学科发展动态。在全球达成碳中和共识的背景下,随着碳捕集、封存的发展,能源学院适应当前常规油气资源紧缺和非常规新能源业务迅速发展的需要,面向油气等化石能源的地质与勘探领域,围绕沉积盆地化石能源地质勘探与开发,形成了多个特色鲜明、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研究领域。学院拥有“ 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且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名学生入校时配备导师。2020年,学院启动“拔尖人才创新班”建设,旨在培养 “ 交叉型 + 创新型 + 国际化 ” 人才。


经济管理学院前身为成立于 1993 年的人文经管系,以学校突出的地学优势为依托,现已发展成为覆盖经济、管理、法学三个学科门类,以资源环境经济、资源环境管理和资源环境政策法律学科群为特色的学院。
学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科学、人文、身体、心理素质 教育同步;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开放式的联合办学模式”,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开放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经济管理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加强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 1993 年,是一个以英语教学为主,日语、俄语、法语为辅的教学单位。1998 年开 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2002 年开始招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 设有应用语言学、翻译及文学方向。2010 年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提升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招收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MTI)口笔译研究生。
注重培养学生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培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员工 77 人,其中中籍教师 61 人,外籍教师 6 人。外籍教授 William D. White 于 2010 年 9 月 29 日荣获中国政府为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50 名外国专家颁发的“友谊奖”。


1995年9月我校正式成立珠宝学院。珠宝学院教学设施先进,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其中,珠宝首饰教学实验中心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宝石研究实验室、宝石鉴定实验室、钻石分级实验室、宝石加工实验室、玉雕室、首饰蜡雕室、首饰金工实验室、首饰智能智造实验室、专业教室、珠宝首饰展示中心等。建院 20 多年来,已取得一批有代表性的平台建设成果和教学科研成果,全面服务于大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实习、实践需求。学院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宝石鉴定、宝石改善、宝石矿床、珠宝评估与商贸、宝石材料的设计与加工、首饰设计、智能制造等领域。
自 1988 年我校招收宝石学专业学生以来,已培养了宝石学专业、产品设计(首饰设计)专业高层次珠宝首饰专业人才3000 余名,其中,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超过 600 多名,为我国珠宝行业输送了大批宝石学各个层次的专门人才。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的前身是 1952 年创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简称物探系),是国内第一个地球物理探矿系。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院士是学院的创始人,先后有六位院士在学院工作,他们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学风对学院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70 年来,学院一直走在我国地球物理教学和科研的前沿,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地球物理专家和人才,取得了大量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为中国地球物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院遵照学校 “ 特色加精品 ” 的办学理念,在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领域继续保持重、磁、电、震、核、测井学科方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优势;在地球物理学领域不断推进固体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科的发展,形成地球深部探测、资源与能源勘查、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和海洋地球物理等特色研究方向;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以地球物理为支撑,形成以海洋资源、能源与矿产资源探测方面仪器研制为优势和特色;智能地球探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创立的传统地下探测和人工智能交叉的专业。


海洋学院创建于 2004 年,是目前首都 70余所公立高校中唯一的涉及海洋科学的院系。
学院以海洋地质为龙头,并以与地学相结合为前提条件,向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环境海洋学等分支学科进行辐射;以海岸带环境与资源、海洋地质资源(包含海洋固体矿产、海洋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海洋生物与生态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专业方向。目前海洋学院的科研项目涉及海洋地球科学的多个研究领域,如海洋微体古生物学、古海洋学、海洋我院教师参加大洋第70 航次科学考察油气(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气体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如大洋富钴结壳)、海岸带环境和资源、深海冷泉生物群落等。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 20 世纪50年代初的北京地质学院测量教研室,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周卡教授担任首任教研室主任,1994 年开办测绘工程专业;1999 年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4 年成立土地科学技术系,2006 年升级为土地科学技术学院,2017 年开办土地整治工程专业,2021 年开办遥感科学与技术、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
学院以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自然资源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宗旨,贯彻学校 “ 特色加精品 ” 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国内、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数理学院于2012年2月成立,由1个公共数学教学部,4个系(应用数学系、数据科学系、物理系、化学系)、2个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组成,并拥有1个研究型实验室(数学模型与油藏模拟实验室)和1个对外服务型实验室(化学分析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在拔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更加突显。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数理学院青年教师蝉联 5 届获一等奖,并有 3 位教师获得北京市青教赛二等奖。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特别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年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物理竞赛、大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竞赛、大学生化学及实验竞赛等北京市、全国及国际竞赛,成绩突出。

新学院、新专业、新征程
大学的美好生活即将开始
又一段旅途要即将启程
2022级的新生们
快来解锁未来的无限可能

新朋友你好~
我是可可爱爱大大脑袋的小石头
欢迎大家扫描上方二维码
添加小石头的个人微信号
朋友圈会定时更新
小石头的日常哦
还有随机掉落的文创福袋
快来做小石头的好朋友吧!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 / 才谨豪 王腾雯 贾晨萱
图片 / 牛铭
美编 / 吉月琪 庞欣翼
校审 / 吕松卓 韩如意 熊若怡
责编 / 王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