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十月后段,得画五帧……

2021-11-01 10:02 作者:江南达者童山雷  | 我要投稿

 十月后段,得画五帧……

  (全月十二帧)

  历年秋凉之后直至冬寒之前一段,皆为自家作画佳期。因此每逢此际,必尽可能抓紧时机舞弄丹青墨翰。今十月既毕,所作虽亦只十二帧,但其中三尺整纸者即有五,也算是尽力而为了。另,内中“跌瀑”沿线景致等数帧,最称己意。向者,尝对艺事中“透网之鳞、自在优游”与“雄姿壮采、不可一世”之谓心仪憧憬不已。此生苦心孤诣,潜形泯意于斯事,倘得渐入其境,幸甚至哉……
  顺带说句:独创的,秉真性而为的,融合时代理念且接地气的,同时技亦精良的士夫画,即乃吾心对己翰墨艺期许的最高标杆。

  




  1、《麓林清寂瀑声喧·黔山纪行》。写斯地沿跌落溪涧一路下行情味。图中近前坡崖幽暗,而中、远之景,夕阳返照之下,竟呈一片通明。则萧秋之意亦已然可见:众木摇落,老干枯藤毕现于稀疏树叶间,零星草花,或黄或紫,悉成点缀。而迎面触目之处,亮白泉流悬挂,恰与自然自得慢行于途的三二游人,两相呼应。画作笔调缭乱亦复苍劲,横挥斜扫之下,甚得了无拘束之趣。兹意境得来,却犹与作画之现实情形相关:又一轮转换“驻地”在即,案头亦须清理干净,是真谓“洗砚涮碟”率性为之也。


  



  2、《山野芙蓉花 临溪发红萼 因惜碧涟漪 长开未忍落·黔山纪行》。己诗意画,仍实写兹小七孔风光。其境事文辞描述既明,自是不消赘述。唯自感虽类“写生”之作,然因赋予意匠构思,多行穿插取舍;且画与诗符,并呈双美,点厾写染间,但见元气淋漓,韵致流动,乃殊慰己志。坚信异日当为虽欲购藏者亦必难据之物焉。另,画作得于近期所难得在自家大画案上为之者,作时不但觉着设施宽敞,挥洒自如,且同时在悠扬古曲声中与吾猫相伴下,故尔心境甚爽,或亦有助其内蕴及外技之挖掘发挥。


  



  3、《跌瀑吟声飞漱玉 游人叹景驻留情·黔山纪行》。续写斯境别段,虽同为三尺整纸横披画幅,却另行谋划情景与表达手法。画以激越之概,将此溪滩流水变化多端之形貌,极尽“写意翰墨”所能展示者,充分予以刻画,自谓甚觉入神。触目但见这地势起伏之溪河面上,风气拂掠,水烟飘飞,乱犹有序之中,川滩隐约远来,回折跌宕,其挟声激浪、跳殊溅玉乃一泻而下复又蜿蜒而去,其间所呈之丰富多采,竟觉余韵无穷。另点缀三、四游人,或流连观望于彼岸步道扶栏,或在此岸被眼前景象吸引,而正在那厢埋头忘我于摄影之事。总之境事交融,兼借助题咏,遂不单感觉有擅于云物描写,亦然凸显出画中之艺趣文情。


  



  4、《溪滩远逝 余韵长存麓野间·黔山纪行》。兹“跌水瀑布”依次以降,渐近平阔溪河。水中滩野,沙石间杂,则终以石坎为主,而水流石间,也最令景致多变,及至意趣无穷。此作即据此成图,仍另以忘情山水中、正“若画似摄”撷留美境之女为画之点缀,乃给予这入眼之自然风物以富含人情之综合表现。画中但觉日煦风和,轻柔白云飘浮缭绕于晴峦之上,色光淡荡,花树弥香,其清丽灵动之意,佐以大写之笔挥洒出修长而富于弹性之块、线构形,益发令人怡目舒心,陶醉几至莫以名状。今连作三画,同取相关之景且是幅面形式也完全一致,然自觉经此心手发掘,其情味甚至画风都颇存其异,亦属妙哉。的确,每件画作,当是各具独立生命及性情之物,相互绝对不容混淆。尝见不少画者,说来手法也没甚问题,甚至于单看还相当“高明”,但其手下所出之画,竟像是同一幅内截取来似的。因此不由思忖:那西画向有“色调”之谓,极可区分此幅彼幅;吾国之画也,“笔意”之外,显然亦当存在“墨调”甚或“色墨调”这类基本构成因素,同样用于画作“个性”之形成。挥毫写染之际得来,顺带志之。


  



  5、《崖滩尽处 反观山水蜿蜒来 贵州荔波小七孔老桥·黔山纪行》。写此景区东门入口起始处“招牌景点”(吾辈由西门入而沿溪下行,因此以之为终点)。自然亦不全拘泥于实境,但取其大要而为,则必令人尚能以识之。凡此基本纪实之作,难度已如前所述。且将重崖叠树、小舟老桥、起落有异山径与迤逦宛转溪瀑同构成开合顾盼之图象,仍藉苍劲洒脱笔势及浓淡有致色墨,信手而为。幅中高远处但觉水烟迷茫,泠风浩渺,崖滩流泉,激扬有声。近前坡路间森然竹树,三二游人,配以所拾诸般云物,尤其水中行至桥孔跟前之小艇,不唯毕显斯地特点,且点出题旨,颇得悠哉意趣。画作看似承袭传统一路,而其通体雄放不羁之神貌,自与恪守旧道之士拉开距离。本月之作至此止。虽只十二帧,但其中三尺整纸者即有五,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十月后段,得画五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