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冠高骼:关于婚育,那些未婚独立女性到底如何想?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莎士比亚
“我还小,还没玩够”——30岁sheng女
“老娘有钱,不要男人养,不结婚”——佚名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女性的最终归宿是嫁人相夫教子,即便她在某一领域多么优秀,也无法平衡他人“可惜就是没结婚”;“可惜就是没生个孩子”这样的评价。随着时代发展,女性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价值越来越高,女性独立意识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增强。女性除了结婚生子外,涌现出了更多的人生价值追求。
现代独立女性普遍认为底层经济独立能带来顶层思想独立,在国新办9月举办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发布会时曾提到,我国参与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4成,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根据CEIC环亚经济今年发布的世界(中国)劳动人口参与率数据显示,我国劳动人口参与率在世界上排名优先,最近十年都维持在70%左右,首冠智库对此推测计算,在我国9.8亿的劳动工作者中,女性参与人数达到了将近4亿。
讲白了,女性有钱了,不“安分”了,何时结婚,何时生小孩,不再是那么的死板。

参照现实中我们身边女性大约在50岁开始回归家庭帮助晚辈照顾子女来估算(女性法定退休年龄女职工为50岁,女干部为55岁),我国现阶段女性就业主力军出生在70年代后(不包括帮助子女照顾家庭后的二次就业者),这其中未婚人群87年出生大概已经是往上的起点。首冠智库对此邀请分别出生在不同年代几位未婚独立女性发表她们的婚育态度:
87—92年出生:羡慕家庭圆满,实在没合适的单着也行
粒子今年32岁,前几年从南方一线城市回到老家省城定居,有着收入不错的稳定工作。与她同龄的好朋友早已建立自己的幸福小家,从前经常一起玩的闺蜜渐渐跟粒子约的次数越来越少,朋友圈晒的也是关于老公和孩子的幸福日常。
粒子对于家人的催婚早已习惯,她也想找一个和自己聊得来的直奔结婚,但就是这个“聊得来”一等就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觉得家里安排的相亲像是把自己当成菜摊上不新鲜的剩菜,最后被打包买走还要被挑来挑去。所以她依然坚持不去为了结婚而结婚,现在一个人逛街、看电影、去旅游的这种生活她也很享受。

92—95年出生:谈到一定程度再结婚,希望对方能接受丁克
94年的拾蜜是一个电商主播,形象好工作能力也强。她谈过两段不短的恋爱,两次都是奔着爱情,可对方家人一见面就问生孩子。
拾蜜原本是死丁一族,在身边环境的影响下已经转变为暂丁了,她认为自己的事业刚刚开始,生孩子意味着收入将成为不确定,这是一件很没有安全感的事情。
即使她的丁克意愿有所动摇,她还是希望对方最好也是丁克,至少十年之内没有要小孩的计划。工作性质的原因让她每天都忙得喘不过气,现在她也期待有下一段感情可以让她短暂地从忙碌中抽离,但结婚还是等到了一定的时机再说。

95后:可以恋爱,结婚不是目的,猫猫狗狗是小孩
然然毕业两年,学习室内设计的她现在不再是打打下手,也已独立在为别人设计他们想要的家。年纪虽小但她对未来早有规划,她梦想在这个城市每个角落都有她设计的家,也期待拥有设计给自己和“小六”(宠物猫咪的名字)的家。

对于恋爱,她毫不介意别人说自己是母胎solo,因为的确没有那么渴望爱情但也不排斥,或许是自己过于被动随性的态度让自己一直单身这么多年。如果有一天碰到合适的人她也是可以恋爱的,但是结婚实在不敢想,结了婚就得生孩子,自己已经有了小六,小六就像孩子一样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很明显越是出生靠近千禧年,婚育意愿程度相对就越低。从期待自己能家庭圆满,到可以考虑结婚但希望不要孩子,到恋爱与否都无所谓的母胎solo,首冠智库认为婚育态度的迥然相异是不同时代下不同思想洗礼的产物,社会越发展女性“双独立”程度越高,婚育不再是自我实现的枷锁。

除此之外,在网上被讨论较多的近年来频发的杀妻案让很多女孩子更是浇灭了对婚姻的幻想,这是少数阴暗面的放大效应。在婚育问题上,我们尊重每一种不同的态度,也希望未婚的女孩们不要因此划上婚姻=坟墓的概念。这世上纵有暗黑森林,也一定是被清昼阳光包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