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准研究生同时通过二笔二口|考研也适用的方法|2022年CATTI备考经验

2023-06-11 14:19 作者:瑞译学苑-MTI及CATTI日语  | 我要投稿

—— 鹿信


随便写写


肯德基和麦当劳现在不是什么新鲜物。但我小的时候,洋快餐才刚刚进来。


1987年在北京开设了中国第一家肯德基、1992年在北京开设了中国第二家麦当劳。那时候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全国也没几家,可谓稀罕至极。一般是过节、过生日时,我母亲才会带我吃上一次。


1994年,就在北京东四的朝内十字路口上,开设了一家中式快餐,名叫“上海荣华鸡”,打的宣传是“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并号称“肯德基开到哪里,荣华鸡就要开到哪里”。


但好景不长,这家店后面因为经营不善而关门了。我记得那时有种论调,说“中餐不适合做快餐”,所以做不过洋快餐。回想起来,我更小的时候,还有一种论调,说计算机系统不适合汉化,因为计算机语言是英语。那时候我们的国际化才刚刚起步,有憧憬,也有自卑,很多东西我们不太敢相信。


今天,有着各种中式快餐,虽然整体上还是做不到肯德基和麦当劳那种规模,但中餐适合不适合做成快餐这个问题,我想答案是清楚的。


今天的编程语言还是英语的,但各种主流软件多数都有汉化版。我想说的是,有一些东西,我们当时可能会觉得“做不到”“不合适”,但其实我们是陷入了思维定势,或者说自己给自己的头脑上了一层枷锁。二十年前,我绝对想不到中国会发展成这样。十年前,我也不知道自己会成长到今天这样。


鹿信(本文作者)在去年的9月27日,是否能想到第二年的今天,自己会顺利考上研?会一下子通过二口二笔呢?她肯定会有憧憬,但憧憬能否变为现实,鹿信自己恐怕也无法确定。憧憬能否变为现实,需要自己一点点去做,需要一点点地去试,哪怕这个过程是极为战战兢兢的。


不过,试试就“逝世”的情况还是不多的,更多的情况还是会有所收获。鹿信的本科老师说的对,“人生的路,没有白走的”。我不想讨论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所谓的「アポリア」)。


过程的确重要,但也需要有结果。人生的路,的确没有白走的。但这个“没有白走的”结论,还是基于结果来说的。当鹿信还没考过二口二笔的时候,我对她说“那些不过就是一个证书”,是基于我对她的了解,同时也相信她会有一个“结果”。


换言之,是我相信她的走过的路,不会白走,最终会开花“结果”。又到了考研报名季,很多同学都来咨询我。但其实大多数的咨询,只是单纯的释放不安,倾诉焦虑。就像上文说的,很多时候我们会给自己套上一个思维的枷锁,希望同学们能拿掉一些枷锁,基于自己的实力,大胆憧憬,努力实现。


对于鹿信,其实我准备了很多赞美之辞,但又觉得她今后肯定还会有很多成绩,不妨留在后面,以免日后词穷(其实这次的“序”,我断断续续写了几天,写了删,删了写,但今天不得不发了,所以起名“随便写写”)。


考证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相信鹿信自己也知道,相信她还会一如既往地去付诸努力。期待鹿信的新成绩!


唯斯


文章正文


摘要:本文同样适用于翻硕考研初试及复试

大家好,我是鹿信。上次投稿还是考研经验帖,今天我带着二笔二口的备考心得又来啦。考研经验帖里也有部分关于笔译学习的心得体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看看~

虽然我从4月才正式开始准备今年的CATTI,但不代表我只用了两个月就通过了二笔二口。过去工作、考研等所有经历,都成为了本次考试的养分。

所以,本篇文章只分享我个人的学习方法,具体学习过程还请各位按自身情况调整。正文部分约5200字。

索引

一、个人情况

二、笔译

三、口译

四、想说的话&致谢


一、个人情况

1.翻译考学历程


2020年:初学翻译,三笔合格,三口失利

2021年:二笔失利,日企辞职,居家考研

2022年:考上贸大,二笔合格,二口合格


2.一周大致安排

周一:做瑞译训练营作业

周二:对照译文、复盘,口译团练

周三:做训练营作业

周四:对照译文、复盘,口译团练

周五:做训练营作业

周六:对照译文、复盘,口译团练

周日:复习本周作业,听直播课

此外,每天只要有时间,我都会用NHK新闻练一篇影子跟读。


二、笔译



1.一些误区


初学笔译时,我的方法有大问题。不查阅相关资料,不会的单词瞎猜,译文一抄了事,不积累表达,做完不复盘,过后不复习,贪多且贪快……


去年,我第一次参加了瑞译的训练营。虽然在老师们的点拨下,感觉思路被打开,但其实也不知道如何用好参考译文。只是分别将原文和译文一股脑地背下来,没有自己的思考,不会灵活运用,也就导致我去年二笔考试失利。


经过一年的学习,我总结出了一些练习复习方法,包括查资料和做积累等的具体做法,前两个月已经在公益课里详细说过,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扫码观看。接下来本文所分享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更新。


公益课:如何初做·复盘译文


2.初做译文

今年考二笔,我只做了瑞译翻译训练营的作业。每周有三篇,一共29篇。作业素材都是最新的,每篇参考译文都是老师们长时间打磨出来的原创译文,而且作业有批改,能及时得到反馈。老师一直强调,初做译文一定要精翻。我的精翻过程是这样的:


一是查询背景资料。任何不确定且会影响理解的信息都会查。包括但不限于各种陌生名词、事件相关报道,以及原文提到的文学艺术作品等。此时一般是用各类搜索引擎,其中必应国际版可查日语网页,无需梯子(不会有人不知道吧)。


二是查询单词。不确定单词用法时还需要查搭配、查例句。中日文都需要查,因为有时候,我们对中文词的理解和用法也不一定准确。下面推荐一些好用的查询工具,都是我推荐过很多次的。


①各类词典

·iOS自带的スーパー大辞林等

 设置-通用-词典(汉语、日语、中日日中、日英)

·Weblio辞書

 日日、中日日中、日英都有,网页可用

·必应

 直接搜索「○○とは」

iOS用户下拉搜索栏即可使用词典


②NINJAL-LWP语料库:查询日语搭配和例句

网址:https://tsukubawebcorpus.jp/search/

③BCC语料库:查询汉语例句

网址:http://bcc.blcu.edu.cn/

④WantWords汉语反向词典:查询汉语近义词

网址:https://wantwords.net/


很多同学问,是一边查一边做,还是做完了再查。我认为,如果是出于练习目的,我更推荐先限时做完一篇,只允许自己使用纸质词典,模拟考试的感觉(关于这个我也要写一篇帖子的,但是一直抽不出时间来。看看十一的时候吧。唯斯)。


我一般是限定45分钟以内做完一篇,最多不超过1小时。不确定的地方也要自己先思考如何翻译,因为考场上就是不会写也得写一个像样的上去。同时把这个地方标记出来,全文翻译完后,再一个个使用网络查询。做作业+查网页的总时长控制在两三个小时左右。初做译文不宜纠结过久,很多时候容易钻牛角尖、自我拉扯。


但如果不是以练习为目的,也可以一边查一边做。比如,给瑞译公众号做天声人语翻译时,我就是慢慢做,想查就查。我很享受这种精雕细琢的过程。


全部写完后,过一段时间再倒回去看自己的作业。我一般是上午做,下午再交。特别推荐读出声音,这样很容易就能发现不通顺之处。自己修改完低级错误再提交,才能得到更有针对性的点评。


3.复盘复习

第一步是反刍。之前在公益课说过,我会将原文、自己的译文、参考译文填入下面这种表格,对比自己的译文和参考译文的差异,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刷记录不同类型的笔记,比如词汇、错误原因、自己的思考、课堂笔记等等。


像大左老师在考研冲刺班说的那样,当我对照参考译文,慢慢地有种“自喜”的感觉,我相信是真的有所提高了。所以,我也会将自己译文中感觉不错的表达划出来。


第二步是积累。需要积累的内容,一种是无需多解释的固定译法,直接一左一右放在Excel表格里,无脑背诵即可。还有一种是同一抽象意义下的表达,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放上例句,这样可以同时积累中日双语的表达。这些表达可以从我们过去的作业中获取,也可以在网页上查询近义词。



第三步是拓展,属于进阶玩法。具体而言,就是捕捉全文一切好用的词,通过各种渠道查找例句。有双语例句则最好,没有的话就自己推敲如何翻译,或者干脆编一个例句。这一步的作用在于拓展同一个词的多种译法,并且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有时,还可像第二步一样,拓展同一个抽象意义下的中文和日语说法。每周直播课后,我还会将直播课上的拓展例句补充上去。



第一第二步我在考研时就会做,并且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今年备考CATTI时间比较充裕,才开始尝试拓展。能学到很多东西,但一篇作业的拓展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还不包括前期的思考复盘,非常耗费时间精力。建议考研的同学不要在这一步花太多时间,直播课时老师都会帮助大家拓展的。包括现在的强化班,我给考研的同学们做的强化笔记就是按照这个思路。


主要用到的工具如下:

①NINJAL-LWP语料库(同上文)

②人民网日语版(http://j.people.com.cn/)

③用例jp(http://yourei.jp/)

④各类搜索引擎(比如必应)

⑤WantWords汉语反向词典(同上文)

⑥Weblio類語辞典(https://thesaurus.weblio.jp/)


第四步是复习。除了读读背背上述三个步骤里留下的资料外,我还会用作业来做视译,并且录音。第一遍把不顺的地方标出后,再视译两三遍,直到看到原文能流畅说出来为止。不一定要和参考译文完全一致,自己的译法正确也可。


我在“日语翻译考试”的微博超话看到瑞友打卡,推荐说还可用语音转文字,让自己的中文和日语发音都尽量标准。视译时尝试了几次,确实效果不错。


视译这步,其实也是无形之中把译文背下来了。不过,和我去年纯背也不太一样,因为是一边看着原文一边说,建立了两种语言之间的连接。这样,下次看到类似的,就能很快反应过来。


最理想的复习状态是,考前把所有笔记多看几遍,作业多视译几遍。但我杂事多,居家又懒散,感觉早上睁眼之后,不知不觉就天黑了,经常拖好几天才复盘,视译也基本上是拖到月底一起弄(大家千万不要学我qwq)


三、口译


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口译训练。大三留学一年,本科毕业后又在日企做了一年的翻译,经常需要在会议上做口译,另外每天也会开口说日语,所以有实操经验,口语也尚可。两年前三口失利,我就搁置了口译练习。


考研以来,我在瑞译老师和瑞友的陪伴下练习,这次又碰上比较熟悉的材料,有了运气的加成,意外地通过了二口。接下来,我将介绍平时练习的方法,包括发音、听力和口译实务。

先推荐几个有NHK双语文稿的公众号:


·NHK日语听力

·日语听译

·言叶日语


1.发音及听力

我练习发音和听力都是用影子跟读的方法。考研初试阶段,学习日语不在状态时,我也会跟读一篇NHK新闻,似乎有提神醒脑的功效。而且口耳相连,嘴巴跟得上了,耳朵也就跟得上了,还用愁听力吗?影子跟读的具体步骤我在考研经验帖写过,再搬过来给大家看看。


①选取一段长度1分钟至1分半,且附带日文原稿的音频。

②播放第一遍,听懂大意,可以小声跟读。

③播放第二遍,并开始跟读。

④播放第三遍,一边听音频一边跟着原稿读,重点确认没听懂或跟读不顺的词(如果跟着原稿仍然读不顺,就自己朗读一遍)。

⑤关掉原稿,播放第四遍,再次跟读,同时开始录音。仍然不顺,则重复③④,一直到录音满意(语速和发音大概和音频一致)为止。


*到了口译备考阶段,我为了训练瞬时记忆,有时还会加上复述。


关于发音,建议大家先简单了解一下日语语音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假名的发音方法·发声位置、特殊拍、アクセント、イントネーション等。现阶段不需要做到播音腔,但至少要知道标准是什么,练就一双挑剔的耳朵,知道自己的发音需要在哪方面改进。比如说,最常见的发音误区是过于字正腔圆、清音送气太多、浊音变成了不送气音、长音·促音·拨音不满一拍等等。


除跟读日语新闻以外,有时间还可以跟读中文新闻,模仿播音员的说话方式。央视的“联播快讯”就有很多短篇的新闻视频。我是福建人,普通话难免受方言影响(不是台湾腔!),所以平时也特别注意自己的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2.口译实务练习


在练口译时,一定要录下自己的声音并听回放。另外,组队练习也事半功倍。


两年前,我一个人几乎把三口教材和真题都练了一遍,虽然有时也录音,但总觉得太费时间,从来没有回听过自己的录音(录了但没完全录)。这样不知道自己翻译的效果如何,得不到反馈,很难有进步。


今年,为了准备考研复试,我开始在线上和瑞友们一起练习视译听译,轮流主持。复试结束后,我们取消视译,只练听译,每周二四六相约腾讯会议。大家有考二口的,也有考三口的,但也不妨碍一起练习。


素材一般是NHK新闻、二口三口真题、瑞译视译听译训练营的材料等。流程和瑞译视译听译训练营差不多,轮流上麦,逐个点评。如果是NHK新闻,我们一般会先播放一遍,让一两个同学翻译全篇梗概,之后再一句一句大家轮流翻。


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是,团体练习和个人练习相结合,这样才有一个内化的过程。但我最终也没自己练习过几次,二口真题都没听完,全靠瑞友们的带动。


关于听译笔记,其实我也不会各种神秘符号,还需要在入学后进一步学习。现在只会一些基础的逻辑符号,比如因为(∵)、所以(∴),还有箭头之类的。其他汉字、假名、字母,哪个顺手就用哪个。以前是横着一长段一直写到底,经唯斯老师提醒,才知道要竖着记笔记,及时换行,比较容易辨认。


瑞译视译听译训练营直播课上的笔记


但是,也不能太过依赖听译笔记,还是以听懂为主。在公司做交传时,因为说话句子不太长,我从没记过笔记,都是在整句听懂之后再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口译考试时需要记住的点比较多,笔记的作用就只是提醒我们数字、要点、句子逻辑等。毕竟口译员不是速记员,不需要全文记录。我感觉自己在记笔记时,大脑处理信息的动作和手部动作是分开的,如果全身心在笔头上,我一定听不全,也记不全。


3.考场体验

小Tips:

①“嘟”一声过后立刻作答

②尽量不要有“呃”之类的口癖

③麦克风不要离嘴太近,免得喷麦,影响效果


考完三口那次听回放,感觉自己在疯狂喷麦,但今年可能设备升级了,声音特别清晰。


日译汉第一篇涉及到涩泽荣一,复试时唯斯老师和我们说过这个名字,因为是即将印在新一万日元纸币上人物,贸大很有可能会考。没想到复试没考,二口竟然考了。虽然早已忘得七七八八,原文也没有完全听懂,但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莫名觉得有些亲切。


汉译日第一篇是七一讲话原文,去年七月我就简单学过一遍对译,二月份准备复试时,子不语也带过完全一样的内容,当时是做视译。虽然大部分参考译文都不记得了,但幸好记得之前「北伐」我读错了,子不语有提示正确读音是「ほくばつ」,这次考试才能说对(让我说:谢谢你,子不语)。


子不语在“译带译鹿”带练的视译内容

日译汉第二篇,我几乎一句话也听不懂,只能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如果涩泽荣一那篇不放在开头,可能我一开始就心态崩了。翻译考试遇上熟悉的话题,又遇上练过的原文,这是极小概率事件,所以真的是运气好。


四、想说的话&致谢


因为错过了应届考研,看到好朋友们已是准博士生,我之前总感觉自己多走了些弯路。直到今年一战上岸,我回过头来才发现,如果没有在那一年多的工作中提升口语水平,我一定无法在考研复试取得96分的高分。


而且今年通过二口,也与过去的口译工作有很大关系。我开始慢慢领悟到,正因为多走了一段路,我才得以看到更多的风景。正如我本科导师Akane先生对我说:“人生的路,没有白走的。”


实不相瞒,我去年二笔实务只有57分,离合格还有一定差距,这让我一度陷入自我怀疑。而且,考研结束应邀加入瑞译后,也因为自己不是北大的、没有二笔、没有参加过比赛而害怕自己不够格(潜台词:要怎么在瑞译混啊!)但唯斯老师说:“那不过就是个证书而已。”这句话也让我心安不少。


我还是觉得,考试都有运气的成分,一次两次考试也不能反映真实水平。所以,希望这次考试失利的朋友们不要懊恼,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自傲,我们一起携手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感谢瑞译学苑四位老师一直以来的指导、支持和信赖。特别是唯斯老师,在各方面给予关心。不论是人品上还是学术上,他都是我的榜样。认识他以后,我才体会到终身学习是这么酷。还有温柔可爱同时又腹黑毒舌的阿徹老师,特意借给我两本小学馆字典,四舍五入是把大三就过二笔的脑子借我了。还有Akira书记像哆啦A梦一样,给我分享了重磅学习资料。


感谢今年和我组队练习过视译听译的所有瑞友,喵喵、友理、苏苏、春花、橙子、兔兔、小ho、小索、子不语、小黑、Rさん、小7、猴猴、艾楼、熊猫……(太多了列不完实在抱歉)特别是友理和Rさん,所在地的考试取消后还来练习,而且水平都很高,让我有了看齐的目标。还有小索真的很神奇,她甚至在带完一次听译后,发给我一份一千多字的文档,精确到每一句话,还给出了详细的建议,看得我惊掉下巴。


小索给我写的评价


还要感谢夸夸群和101群的朋友们。考研时期,我停止了与外界的联系,隔着网线在群里谈天说地,群友常常让人笑到断气,那时与他们的联系最为紧密,且这份友情也一直延续到如今。考CATTI那两天和时雨、小刘面基,虽舟车劳顿但疲劳转眼飞去。希望朋友们也能取得想要的成绩。


我一直觉得,瑞友不是普通的网友,而是战友。瑞译也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课的培训机构,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这里有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也有真诚相待的同学情谊。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句话,是我高三时经常用来鼓励自己的,上次在强化班也送给了考研的同学们——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


END


准研究生同时通过二笔二口|考研也适用的方法|2022年CATTI备考经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