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合评《小丑》:绝望的正义
我的人生是一出喜剧
作者:张晶
电影《小丑》,一个怀揣着脱口秀演员梦想的joker亚瑟,努力而又无力,生来给世界带来笑声。亚瑟这种笑,也将变成他们摆脱不了的一种“病”。
《小丑》这部影片视觉上呈现出异常的压抑、沉闷和恐怖色调。暗沉、阴冷色的风格,风格凸显了主人公阿瑟的内心境况。阿瑟的假笑充斥着的永远都是自己、身边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但这卑微的失败者却也映衬着这个荒诞的世界。对一个生活在底层社会的弱者joker来说,他渴望瞩目、渴望微笑,内心挣扎的宿命,远不如用暴力姿态冲破束缚、现实环境的牢笼更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
环境、声音、灯光演绎着joker暴力演化的过程,一方面,阿瑟可能是借助身体付诸暴力而使精神得到释放,另一方面,外在色调或氛围,也是约束阿瑟内在精神或只是阿瑟个人对赢得自由和尊重的幻想。
电影结局,所有明暗的灯光,都打向这个卑微的街头joker,他以反社会不公的姿态将暴力进行到最大化,这种极端表现手法足以体现这一反英雄角色。对小丑阿瑟来说,这既是一种死亡,也是一种新生。阿瑟的每一种病态的笑容,都在每个情节的拼接下逐一改变。阿瑟在影片中说过,“我的生命中没有一刻开心过”。然而,名不副实的百态之笑却从未改变,自卑的笑,张扬的笑,狰狞的笑,恐怖的笑......
亚瑟:“我这辈子,我都感知不到我的存在,但是现在,我能够感知到人们也都开始注意到我。”
心理医生:“他们才不会关心你这种人,当然,他们也不关心我”。
在绝望不公的社会里,阿瑟不需要修饰的是他嘴角的油妆和脸上的笑容。亚瑟始终认为自己的出生就是要给世界带来喜悦和欢笑,但他把这种强作笑颜的想法和行为当作自己的使命,这就衍生了他在影片中的诸种病态笑容。
《小丑》:绝望的正义
作者:杯中的海
在历代推崇悲剧的严肃氛围和崇高格调的同时,又有多少人的惨淡人生被界定为不值一提的、无尊严的、迎合他人的乏味喜剧?
电影《小丑》中的亚瑟,也许最终胜利了,不过是以一种失败的方式——以一种被我们依然界定为失败的方式胜利了。因为对小丑的称谓,既源于外在世界对亚瑟的冷漠界定,也被亚瑟自己内化为一生的绝望的使命,这也许是他逃不掉的宿命。
然而,作为观众的我们,难道就不是轻度化的小丑么,而所谓的轻度化,是否也不过是我们自己以为的?
疯癫未尝不是理性极端化的另一面相,同样,在理性世界里的疯言疯行,谁又能说不是一种对真理的揭示?
归根结底,阿瑟是那个病态社会里无数病态人的醒目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