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系列21---金融机构的绿色转型之路(1)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绿色金融系列的第二十部分:绿色金融未来发展方向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二十一部分:金融机构的绿色转型之路
1、加快金融机构自身的低碳转型
作为绿色金融的主要参与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实行绿色标准不仅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自身业务模式的转变、提升机构声誉和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作为机构投资者,其自身的绿色投资理念也会对被投资公司形成影响。金融机构应建立ESG决策体系,将ESG纳入投资决策考量中,筛选可创造长期价值的企业。
在国际上,许多企业和行业的绿色转型与绿色投资者的积极推动密不可分。为助力全球金融业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于2006年起陆续发起了主要针对资产管理者的《负责任投资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简称PRI),主要针对银行的《负责任银行原则》(PRB), 以及主要针对保险承保人的《可持续保险原则》(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简称PSI),是全球践行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的重要标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机构开始成为不同原则的签署机构。其中PRI设立最早,于2006年由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起,旨在帮助投资者理解ESG对投资价值的影响,致力于鼓励和支持签署成员采纳六大负责任投资原则并协作实施,并将其融入投资战略和决策中。PRI帮助解决市场结构及监管中存在的可能影响可持续金融体系的障碍,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可 持续发展。
截至2020年底,已有来自82个国家的3,575家机构成为PRI的签署机构,其中包括2,602家投资管理机构和586家资产所有者,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100万亿美元33。中国共有52家机构签署PRI,其中包括39 家投资管理机构,主要为公募基金。
PRB于2019年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启动,首批签署银行为130家,合计资产总额逾47万亿美元。如今全球签署银行数量已近200家,这些银行管理着全球银行业约40%的资产。
PRB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牵头, 由中国工商银行、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30家银行组成 的核心工作组共同制定。该原则为银行提供了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业务核心的框架。通过签署PRB,银行致力于将自身的业务战略和实践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及《巴黎协定》所倡议的目标保持一致。
PRB中国签署机构 共13家,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11家银行,以及中国平安和宜信。PSI在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UNEP FI)的倡导下于2012年在联合国 大会上正式启动。该原则为全球保险业应对环境、社会及治理风险与机遇提供了框架。
目前全球PSI签署机构和支持机构已超过140家,管理着约14 万亿美元、占全球保费总额25%的资产。
2020年4月, 中国平安签署PSI原则,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签署《可持续保险原则》的保险机构。我们也应看到,与作为绿色标准先行者的欧盟比起来,中国金融机构的绿 色转型仍处于早期。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金融机构应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尽早建立绿色金融发展战略,从机构自身的低碳转型、信贷投资政策调整、投资政策优化及企业流程管理的转变等四个方面着手布局绿色转型。
1、加快金融机构自身的低碳转型
1)制定并公布减排计划
面对“30·60”目标带来的新机遇,金融机构应尽早制定、公布减排计划并尽快开展减排行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减排计划的制定应从自身运营管理和金融业务两方面着手,从碳核算、碳减排、碳抵消三个环节出发,分环节、分步骤、分阶段地实行碳减排。
减排计划的执行需要明确的时间表和行动规范,避免出现运动式发展或过犹不及,从而保障绿色转型本身的可持续性。例如,中信集团宣布将力争于2025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将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的“助推器”作用和实业发展的“放大器”作用。
2)加强碳足迹管理
作为社会经济体的一个重要部分,金融机构应从自身做起,通过推行绿色办公、倡导绿色出行、打造绿色建筑等,从细微之处开始加强机构自身的碳足迹管理,主动响应气候变化下的减碳号召,将外化的环保责任和社会责任转化为内生的竞争优势。
例如,恒生银行从2019年开始实施无纸化办公项目,2020年全行打印量和纸质文档实体存放量较项目实施前降低了 80%;同时其主要办公大楼的所有照明和冷气系统都会在办公时间外关闭,并计划在未来安装太阳能以生产可再生能源。
3)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作为金融机构的主力之一,银行在气候风险中是一大敏感预测标。将完整的气候风险纳入银行压力测试有利于强化敏感区域识别和行业识别,同时有利于银行对自身风险进行把控和管理。目前欧洲中央银行(ECB)和英格兰银行都鼓励或明确要求银行对气候及环境相关风险压力进行测试,从而评估其面临的挑战并制定调整方案。
我国也有所实践,央行已经开展了金融机构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并将持续监测评估金融机构绿色转型进展;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均在年报中对气候相关压力测试信息进行了披露,并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相关议题设置了独立的章节。
4)ESG评价与披露
ESG评价和相关信息披露是金融机构履行其社会责任义务的重要体现。金融机构应对自身进行ESG评价并建立着眼于中长期风险管理目标的ESG风险报告体系。同时,机构还应注重ESG数据管理与使用的一致性和规范性,一方面保证不同投资决策的透明性,体现机构的有效收益,提高行业透明和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为私人资本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吸引私人资本参与绿色投资。
目前我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等主要银行均在报告中披露了ESG相关信息,不少银行也公布了近年来物料、能源、水资源的使用、减排等数据以及污水和废弃物管理、确保环境合规和供应商环境绩效评估的相关信息;也有一些绿色投资机构根据自身战略目标建立起了绿色绩效考核制度,对其经营状况、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贡献进行衡量。
绿色金融系列的第二十一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二十二部分的内容:金融机构的绿色转型之路(2)。
快车通道:
如何把碳成本转化为碳资产?
碳资产系列汇总
为什么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会愿意参加碳排放管理培训?
为什么最近有很多人咨询碳资产管理的课程?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
中国碳市场
碳交易
碳资产
碳计量
林业碳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