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想起今天是什么日子后,我们想说……

2020-08-05 20:35 作者:biokiwi  | 我要投稿

本文作者 Tadpole | 公众号 biokiwi


2018年8月5日,biokiwi发出了第一条推文——关于百白破,除了问题疫苗还有什么?

今天是2020年8月5日,biokiwi两岁了

这是一段很奇妙的旅程。


(文字版还有其他作者的话哦!)


1

常常有人问,为什么要叫biokiwi?

和很多著名的科学灵感一样,这个名字来自洗澡时候的灵光一现。


Wikipedia是一个以词条形式存在的百科工具,如果想了解某个概念,你可以搜索、找到并阅读它。而我们想要做的,是主动将这些有趣、有价值的知识呈现在你面前,因此我们反过来,选择了kiwi。

后知后觉的我们才发现,kiwi还有其它意思,包括可爱的几维鸟猕猴桃(这也是橙绿配色的来源)。这两个元素也被运用到我们今年新设计的logo中去

这里特别点名表扬我们的logo设计师,以及目前作者里的作画担(ge)当(zi):


至于前缀bio,源自对自己的定位,也是我们的slogan——用生命科学的角度看世界!

我们不仅希望向普罗大众介绍和生活息息相关、有意思、有用的生命科学知识,还想告诉读者用生命科学的角度和思维去考虑问题是什么样子的。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反响不佳,我们还一直保持「生科人」、「kiwi说」等系列。


为此我们找到了身边的一些朋友,组成了零零散散十多个人、简简单单的作者/编辑团队。大家都是来自世界优秀学府或研究所的研究生或博士生,方向也都与生命科学相关。

这是biokiwi最珍视的1/2,而另外一半则是关注、支持我们的读者朋友。


2

biokiwi一直不温不火,即便我们也会觉得有些文章写得不错,应该会有很多人喜欢、感兴趣,但粉丝数和阅读量给出的反馈一直提醒我们——biokiwi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号


当然,这也与我们的风格和调性有关。

在biokiwi,焦虑不会被贩卖、情绪也不会被当作工具,而是会被拿来深挖背后的行为学或神经科学研究。我们倾向用相对克制、理性的口吻去描述故事和问题,期待用生命科学原本的魅力、以及各位作者的个人风格打动你们。


在节奏飞快的当下,这个办法似乎效果并不好,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文笔的稚嫩或内容欠佳,因此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和改进。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时间

就像前文所说的,我们作者都是博士或研究生在读,大家也都面临着来自学业和科研方面的压力。所以,对于作者没有任何额外的要求,只有在业余时间、且有剩余兴致的状态下写一写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更新频率不稳定的原因。


而且我们暂时没有任何收益,此前的推文和视频,都是大家无偿付出的成果。

所以,biokiwi能坚持到现在,的确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


3

但也很庆幸,我们能一直坚持下来。不仅收获了来自读者的喜爱,还有同行媒体如返朴的肯定,并受邀入驻了不同的平台。

现在,除了微信公众号以外,你们还可以在知乎、微博、b站、抖音、腾讯新闻、虎嗅、澎湃新闻、一点资讯、ZAKER、观察者网等平台找到我们的身影。

我们会努力继续坚持下去。期待明年的这个时候,biokiwi还能继续分享我们的想法和收获。

在这里,我们也立下一个flag,biokiwi 3周年的时候,我们也要像何同学一样,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其他作者也想说一点

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的文章作品

要是感兴趣不妨点击每段留言下面的图片链接

你会认识到一位与众不同的作者


LEER畅:

从以咕咕咕为耻到习惯了鸽,脸皮貌似越来越厚,但是这个过程里和大家一起真的学到了蛮多,此刻痛定思痛,未来还是要努力,做一个不咕的人!


蛋白胶:

来自一个推文屈指可数的作者的委屈:不是我不想写呀,其实是不好写,想把一些比较专业的内容用适合大众阅读的语句描述出来,使得文章读起来有趣,还严谨科学,离不开大量阅读文献与书籍并且站在读者的角度不断打磨语言(在这仰视奶树两分钟),希望后面能多学学多写写,为大家呈现更多推文!


花花酱:

biokiwi是一个有趣灵魂的聚集地,大家聚在一起用各种奇特的思路和角度钻研这个世界的奥秘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也是最初吸引我加入的最重要的原因。虽然不知不觉已经当了两年鸽子,但是接下来的日子我会继续努力的!


无奶树:

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两年前有个人叫我说:嘿,要不要一起搞科普。啥也没想就答应了。我记得我第一次写的时候正好是动漫《工作细胞》热播的时候,啥也没想一口气周更了六七篇,而且也不是很懂生理学的知识,大晚上翻着《生理学》教材看得津津有味。

真没想到这玩意会上瘾。每次写推送查文献不知不觉就是十几二十篇(虽然很多都只看了摘要),写着写着就开始天马行空,比如从招财猫写到左右脑不对称(?),现在当肥宅看番的时候脑子都是这个可不可写个科普推送。

后来好像是从某个政治课论文里,查到了全国的科学素养普及情况,我仿佛知道了我以后想做的事情,也似乎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了。(但是你什么时候视频才能做好呢)

希望未来能给大家呈现更精彩的内容!也欢迎有实力的同学愿意加入我们一起写一些有意思的小玩意嘿嘿。




最后,如果你也有对biokiwi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的建议和想法:-)


想起今天是什么日子后,我们想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