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的币制改革,决定了它自己本身的灭亡

居摄二年,王莽尚未称帝,但货币改制的大幕已经展开。

第一次货币改革,王莽造契刀,错刀,大泉五十,与之前行用的五铢为四品并行。
有人说,契刀,金错刀和大泉五十等成为了王莽敛财的工具,主要因为,其重量与其面值实在过于悬殊。
首先我来举个例子:
先秦时期的货币,其面值与重量做正比,就算没有官方标准铸造发行的货币,民间有时也会用铜块称重进行交易。
而王莽呢?
一枚五铢约为五铢重(铢:重量单位),作价一文,大泉五十重量约为十二铢,而其却可以换五十枚五铢!更不要说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金错刀)。契刀五百的重量约为32铢重,而其作价却可以换500枚五铢,一刀平五千可以换5000枚五铢!
这只是第一次的货币改革,民间此时并没有多大怨声,但四次频繁的改革,不仅断送了东西汉中间的新朝,更是直接的断送了王莽的生命。
始建国元年正月,王莽进行了第二次货币改革,称为宝货制,王莽直接废了五铢,契刀五百以及一刀平五千。大泉五十继续行用,小泉直一代替五铢作价一文继续行用。(重量约为一铢,但是其代替了重量足有其五倍的五铢,面值仍然为一铢)

当时有了些积蓄的人和富人手中的钱财,直接化为只有重量价值的破烂,导致民间怨声载栽。那些价值五百文,五千文的契刀,错刀,直接变成了只有其金属价值的废铜烂铁。
始建国二年十二月,王莽进行了种类最多,换算最为复杂的第三次货币改革。

第二次发行的钱币并未废除,直接加入了六泉十布的行列中。王莽发行的钱币不止六泉十布,还有黄金一品,银货两品,龟宝四品,贝货五品,共计五物,六名,品种更是达到了二十八种之多。这次钱币改革金,银,钱,布,龟,贝无所不有,几乎快囊括了中国所有的货币种类与材质。其换算难度可想而知。
天凤元年,王莽废除第三次货币改革的宝货制,第三次行用的钱币几乎全部变为与其金属材质重量等价的废铜烂铁,继续行用大泉五十,只不过作价从五十文贬为了一文。

发行货泉,布泉,货布。货泉价一文,与大泉五十并行,布泉作价五文,一枚可换五枚货泉,货布作价二十五文,可换二十五枚货泉或者五枚布泉。此时,王莽已经是强弩之末。
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义军推翻新朝,王莽被杀。
为何王莽的改制失败?
直接的说还是时代不对。
王莽的改制十分现代化,田地直接收归国有,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不叫井田,而叫做王田。有些平等平均土地的意思。他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做皇帝的先河。
王莽把盐,铁,酒,山川河流全部收归国有,废止奴隶制度,以公权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各种礼仪,刑罚,田宅车服等仪式,全在向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靠拢,甚至来说是想回复到周礼模式。
但,他的改制很多偏于理想化,却忘了想当时的实情是怎样,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百姓还没尝受到这些改制的好处,反而先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王莽朝令夕改,让百姓官吏一脸懵逼不知所措,不断引起平民以及贵族的不满。
天凤四年(公元十七年),全国灾情不断,蝗灾旱灾,并且边境战火不断,形成百姓大规模地反抗,导致了他自己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