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4:关东军始末
关东军这个名字可能出自曹操的诗《蒿里行》的第一句,顺便一说,这首诗的前半就是在叙述他在关东军的这段经历。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曹操《蒿里行》
曹操并不接受董卓的征召,他看出董卓并不能永远地掌握一切,这就是他不接受的理由。
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三国志·魏武帝纪》
曹操加入关东军后,带上堂弟曹洪,好友张邈一道进攻董卓,结果被董卓的部将徐荣打败。
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
——《三国志·魏武帝纪》
虽然没有取胜,但曹操有着一套作战方案,可惜众诸侯不能采纳。
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
——《三国志·魏武帝纪》
最后,关东军分崩离析,曹操作为见证人,用无奈的语气在诗中点明这件事。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曹操《蒿里行》
另一个出力较多的人是曹操的同龄人孙坚,他在战役中解决华雄,战平吕布,让董卓感到畏惧。
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三国志·孙破虏传》
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
——《后汉书·董卓传》
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
——《山阳公载记》
不过孙坚的地位不如曹操,这时的孙坚是袁术的部将,一切都得靠袁术,因此袁术断绝供应后,孙坚会责备袁术(此时袁术的叔叔袁隗已被董卓解决)。
是时,或间坚於术,术怀疑,不运军粮。阳人去鲁阳百馀里,坚夜驰见术,画地计校,曰:“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雠。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术踧唶,即调发军粮。
——《三国志·孙破虏传》
其他观望的诸侯需要简要交代一下情况:刘岱在初平三年(192)阵亡,弟弟就是后来和孙策一较高下的刘繇。鲍信后来支持过刘岱和曹操,在初平三年阵亡。张邈的弟弟张超也在兴平二年(195)喝紫砂茶。
十二月,雍丘溃,超自杀。夷邈三族。
——《三国志·魏武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