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纪的伊斯兰征服·进取篇(三)
本期作者:郑三发
本文为史图馆专栏约稿,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史图馆立场无关
公元590年,流亡国外的库斯老在东罗马帝国的军队护送下夺回了波斯王位,是为库斯老二世。库斯老二世夺回皇位后,像晋惠公一样“朝济而夕筑版”,与东罗马帝国断绝关系,602年,东罗马帝国皇帝莫里斯被谋杀而陷入内乱,波斯军队乘机入侵,在长达二十年的战争中,库斯老二世夺取了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至埃及的大片领土。626年,萨珊波斯的军队集结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他们与东欧的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结成了同盟,对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发动猛攻。

三面环海的君士坦丁堡在围攻下屹立不倒,波斯舰队既无力夺取金角湾和黑海的制海权,也无法用舰船穿过汹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将重型攻城器械运送到欧洲,而斯拉夫和阿瓦尔人的军队也没有能够攻破狄奥多西墙的机械。徒劳的围攻导致了严重的消耗,波斯军队最终被皇帝希拉克略的军队击溃,在君士坦丁堡城下损兵折将,随后波斯一路溃败。627年,希拉克略在尼尼微战役中彻底击退了入侵的波斯人,并收复了自埃及到小亚细亚的一系列失地;同时东罗马帝国的盟友突厥人大举入侵波斯,斯库老二世也被推翻,萨珊波斯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这是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第一次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坚不可摧,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它依靠着凶险的急流和固若金汤的城墙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坚固的要塞之一,被称为基督教和罗马帝国的永恒之城。
哈立德的老战友——穆桑纳 伊本 哈列塞,他指挥的阿拉伯军队的目标是征服如今四处漏水的波斯帝国。633年,哈立德带领军队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在四场会战中四战四胜,一路攻城拔寨,攻取了波斯湾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大片土地。随后,哈立德带着他的精锐军队北上前往叙利亚,而指挥后续对波斯作战的任务,就落到了穆桑纳肩上。

穆桑纳很有可能不是穆斯林,他是贝都因部落的首领,人望和资历可能更甚于他的指挥才华。此外,他的游牧身份也难以指挥来自城镇的阿拉伯士兵。考虑以上因素,时任哈里发的欧麦尔增补了穆罕穆德的得意门生阿布 乌拜德共同担任指挥。
634年11月,当哈立德的军队深入叙利亚腹地转战之时,入侵波斯的军队在跨越一座幼发拉底河上的桥梁时被波斯军队半渡而击,这次战斗被称为“桥之战”,阿拉伯人损失惨重,但波斯军队谨慎地撤回对岸,没有追击——这将被证明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阿布和穆桑纳没有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在之后的数年里,又发动了多次对波斯的入侵行动,双方互有胜负,相持不下。直到637年5月,阿拉伯军队与波斯军队在卡迪西亚正面决战,这场战争阿拉伯人获得了来自叙利亚的军队支援,规模达到4万人之众,波斯则倾举国之力以首相鲁斯特木为帅,军队人数在6万到8万之间。战斗进行了近两个月,战场黄沙漫天影响了军队通讯,阿拉伯人再一次使用了雅穆克河战役的战术,鲁斯特木战死沙场,波斯军队溃不成军。
阿拉伯人以此攻入肥沃的伊拉克低地(伊拉克在古波斯语中意思即为低地),随后不到一个月,泰西封也随之沦陷,阿拉伯人大肆掠夺后放弃了泰西封,将军队驻地迁往库法——自此以后,直到阿巴斯王朝建立巴格达,库法一直是两河流域的经济,军事与文化中心。
波斯王室迁往北方,但阿拉伯军队仍然穷追不舍,641年,阿拉伯军队在距离尼尼微战场咫尺之遥的摩苏尔取得了对波斯的又一场胜利。波斯人节节败退,萨珊波斯王朝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在尼哈旺德,但仍然被势不可挡的阿拉伯军队粉碎了。643年,阿拉伯人已经打到了波斯帝国的最东端,与印度接壤。直到651年,波斯末代皇帝叶兹德吉尔德三世逃亡东方的旅途中死于非命,阿拉伯人才最终解决了波斯问题,这个延续一千多年的庞大帝国终于走向了终结。
波斯虽然毁灭,但是波斯文化却自此进入了阿拉伯帝国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对如今对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习俗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我将在文化篇加以讨论。
有趣的是,《旧唐书》里记载道:
“伊嗣俟不君,为大酋所逐,奔吐火罗,半道,大食击杀之。子卑路斯入吐火罗以免。遣使者告难,高宗以远不可师,谢遣。会大食解而去,吐火罗以兵纳之。”
叶兹德吉尔得三世死于非命后,他的儿子卑路斯向东流亡,最终抵达长安。卑路斯余下的生命中一直致力于谋划反攻复国,而他的侄子居罗后来作为唐朝使者出使过东罗马帝国。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根据阿拉伯人的传说,穆桑纳在晚年曾奉命出使唐朝,途径印度洋并最终抵达了广州。不过由于史料的匮乏,此事已经真伪难辨。

639年12月,阿慕尔 伊本 阿斯率领军队攻入埃及。他是先知的弟子,也是阿拉伯氏族中的名门,还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根正苗绿的履历,比起半路出家的哈立德,阿慕尔绝对是政治可靠,业务熟练,作风优良。可这样的模范军人却已经被哈立德远远甩在了后面,因为他一直忙着剿匪和搞内部派系斗争,但现在他已经45岁了,再不建功立业就迟了。所以阿慕尔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由,一意孤行展开了对埃及的军事行动。
640年1月,阿慕尔的军队攻陷了埃及东部重镇菲尔马仪,看到年久失修的堡垒和淤积的壕沟,阿慕尔意识到,希拉克略光复埃及的十年时间里,东罗马帝国的财政已经是严重的入不敷出,根本无力负担起重整埃及防务的开支。
很快,开罗东北要塞比勒贝斯沦陷,阿慕尔兵锋直指亚历山大。埃及总督集结起总数约2万的罗马军队据守,但阿慕尔很快得到了援军,部队总数也将近2万,7月底他击破了东罗马军队的防御,亚历山大港被阿拉伯人包围。但缺乏工程技术的阿拉伯人再一次遇到了大马士革城下的问题,整整一年的时间,阿拉伯军队毫无进展。并且,希拉克略利用有限的海路运输开始向埃及输送军队,阿慕尔也得到了来自叙利亚的援军,战争陷入了胶着但仍旧血腥。阿慕尔多次试图向埃及南部进军,但他无法拔除横亘在补给线上的一个个拜占庭据点,所以也难以取胜。
但皇天不负有心人,阿慕尔成功熬死了希拉克略。641年,随着希拉克略的病逝,继位的君士坦丁三世对埃及的血肉磨盘已经失去兴趣,在协商后,东罗马帝国放弃了埃及和北非的领土,并撤走了军队。
在645年,君士坦丁三世派遣舰队趁爆发叛乱,派遣海军再一次进攻亚历山大港并光复了它。得知亚历山大陷落后,阿慕尔再一次率领军队猛攻亚历山大港,并最终击退了东罗马海军,饱受攻城武器不力之苦的阿慕尔随即拆除了亚历山大的城墙。

这一次袭击让阿拉伯人认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尽管穆罕穆德和哈里发欧麦尔都明确反对进行海上的征服作战。但在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的主持下,埃及和叙利亚迅速开始了桨帆战舰的生产,这种适应地中海作战的舰船技术门槛不高,唯一需要的就是大量的人力桨手。仅仅四年后,阿拉伯的战舰规模已经不下于拜占庭帝国,649年,穆阿维叶夺取了塞浦路斯,652年,阿慕尔率领舰队在亚历山大击退了拜占庭舰队的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