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复习之申论部分——素材积累10
一、乡村建设
1、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2、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3、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4、要在推动乡村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二、脱贫攻坚
1、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
2、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3、要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4、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

三、人文建设
1、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2、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4、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关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