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探险、环境与文化》读书笔记(三)

第三章106页,“由于当时时局动荡,金敦·沃德从当地政府处获知印度军队即将抵达门空,故他们继续西行和北行的愿望都无法实现”。
当地政府——这样的行文真的让人费解,这不仅仅是西方视角看问题的问题,而是照抄照搬文献中的文字不加以甄别,作者是2021年的作者,当地政府指的是什么政府,难道不是中国政府吗?中国政府,中国人称谓它为当地政府不合适吧,就如同现在的中国政府你称呼为当地政府,如果不是指省一级的政府,就是外国人对中国政府的称谓了。
印度军队——印度军队什么时候到过门空的?即便计划中也不可能有,太遥远了。这里讲的军队,应该指的是清朝的军队,因为西藏的军人一般是不过怒江的。
他们继续西行和北行——这样的说法要核实的,有清朝或民国文献可查,也有学者研究过,刊登过,只要严谨一点就知道,清朝与西藏地方政府都严禁金敦·沃德随意走动。同样的问题107页中也有:“8月6日,在征得巴塘地方官员的同意并写了自己负责且不向巴塘地方寻求帮助的声明后,沃德一行离开巴塘,返回阿墩子。”应该是强行遣返,不是征得同意。后面的文字还多次提到革命者、革命起义等字样,这些文字应该以中国视角转换成国民革命或国民革命军为好。
金敦·沃德经过地理测量培训,并且在所谓的“科考探险”中总是测量路程及重点位置的海拔高度,如果带有以助手名义的专职人员,则由专职人员操作,如果没有,则由金敦·沃德自己操作。从1914年到开始,便在所经过的中国土地上进行秘密测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金敦沃德入伍,请注意:金敦沃德入伍后从事的工作是测绘,所以说他之后的中国之行没有特意从事测绘是说不过去的。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藏,尽管英国人获得了进入西藏的“特许”,但实际上英国人很难进入,因为民国政府不提倡,因为西藏地方政府严防死守。在这样的大坏境下,金敦·沃德能够多次进入藏东南,不能不说是得到了英国政府、印度政府或明或暗的支持与帮助,包括政治上的帮助与经济上的资助。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金敦·沃德深知这样的道理,为此他在采集植物标本、地理探险的同时,不管是否情缘都要干一些类似于间谍的工作,就是沿途测量地理信息,搜集各类情报,他深知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因此在公开场合常常有意隐瞒或故意回避不谈。
金敦·沃德的间谍生涯是从1911年末他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之后开始的。1912年年底,金敦·沃德参加了皇家地理学会的速成班,学习地理勘测和绘制地图。1913年至1914年在中国采集植物期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为他提供了经纬仪、气压计、平板仪等设备,令其完成沿途的测量测绘任务。其后,每次到中国进行植物标本采集与地理探险,他都要承担测绘工作,特别是1933年西藏之行,与他同行的有两位助手,一位是地图绘制员考尔班克(Ronald Kaulback),另一位是摄影师卡林顿(Bretra Brooks Carrington)。因为金敦·沃德在参军时从事的就是测绘工作,而此次还带着助手,看来是想在地里测绘上大干一场。如果金敦·沃德有哪次中国之行没有带着测绘任务,从现有的资料上看,只有晚年(1950年)进入西藏那次,从1913年开始的每次“采集”活动,采集的都不仅仅是植物标本,更有“地理信息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