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的不是表情包,是艺术!【杰视帮】
我们发过很多文章,不过,相信经常看我们的朋友也明白:不管帖子内容怎么变,不变的是穿插其中的各种动态表情包。

起初,我一度以为:我在表情包中穿插文章是为了掩饰自己排版的弱鸡。

不过,周末无意看到大佬的作品,我才明白我发的不是表情包, 是艺术!!!


美国加州艺术家Brandon Tauszik,曾是一名工作多年的影视工作者。但对摄影的热爱让他一直坚持寻找一种兼容两者的创作方式。
这时候,被用来娱乐的GIF进入了这位艺术家的视野。

他将一些局部循环的动作加入到各种静态的画面中,给人一种深层次的震撼。

他偏爱历史文化的主题,希望通过以历史为线索探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最著名的要属他的GIF项目:《邂逅于奥克兰的理发店》。通过对黑人理发店的展现,探索非裔男性在美国的现状。



另外,为了探讨名为战争的灾难,他创作了GIF项目:《SYRIA STREET》。

深邃的眼神,无限重复的微动作,仿佛是在看一部纪录片。


“我希望人们跳出自己习以为常的那些对人、对事、对地方的看法,去了解世界上不同的角落”。

有人用GIF探索历史的流淌,也有人用它寻找自然科技的平衡。

莫斯科的数字艺术家:Sasha Katz,就是一位致力于用GIF探讨自然与科技关系的人。

艺术品、房屋、文字、动漫、基督教、摩天轮...
沮丧、疯狂、开心、不完美...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他的灵感。

他还喜欢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怀旧元素,表达自己对科技的思考。



即使作品已经小有名气,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初衷:用GIF创作表达对世界的好奇。



“科技和自然应该是可以共生的。”

当然,并不是只有写实GIF,才称得上艺术性创作。
艺术家Michael Lester,喜欢用简单的线条、鲜艳的颜色,把各种标志性的建筑拟人化,再做成GIF表达趣味。

比如位于美国波特兰的波特兰大厦:

位于中国香港的晓庐大厦:

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中央公园:

位于英国伦敦的Leadenhall大厦:

位于越南胡志明的Bitexco金融塔:

每一个GIF后面都蕴含着作者对这些建筑的情感。他也希望用这种方式改变钢铁森林的印象,增加一些童趣。


还有不少艺术家将像素化与GIF结合,创作了比《我的世界》更有趣的小世界。

意大利插画师Ailadi,用独特的想法创作了一系列GIF:用复古的像素方式描绘现代生活。

这位插画师将GIF比作满足快餐文化的瑰宝。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组成整体。


同时,这也是对创作者内心世界的一次窥探,是他与世界的交流。



就像短视频的腾飞一样,GIF的兴起或许也是快餐文化在重压生活中崛起的产物。不用费脑的几秒小剧情,就能消散一整天的疲惫。
包括设计动效的普及,也属于这种GIF的艺术形式。
所以,别再说我伄图一堆了。我这叫表情包吗?我这叫艺术!!!

什么?你们是为了表情包才点开的?好吧,那我以后一定再接再厉多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