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大师】2024高考作文备考 | 「二元思辨类」名校模拟作文5篇

更多初中、高中资料,可以在物理大师app,大师一百公众号中获取查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老师拿着一杯水,说:“这杯水只有二百克,你们能将它端在手中多久?”很多同学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久了又会怎样!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材料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会很容易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说:“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进行辨析,结合材料含意和现实生活,写一篇在高三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和同学交流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卷面工整、字迹清晰。
【参考例文】张弛有度,加减有方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张弛有度,加减有方”。人生需要负重前行,也需要减压有方,做好人生的加减法,才能让生命更精彩。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说:“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由此看来,负重意味着承担使命和责任,负重前行意味着奋斗和奉献。(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时代青年,应牢记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与时俱进,助力于民族的复兴伟业之中。青年一代,在行动上要以责任担当为指引,承压而行,不懈奋斗,展现豪迈的青春风采。自古以来,人类就崇敬负重前行的英雄。中国神话中,后羿带着为民请命、造福苍生的梦想,爬过高山,趟过大河,穿越峡谷,不停息迈着执着的脚步,冒着酷暑负重前行,最终射掉九日,使百姓脱离了苦海。新时代的一线航天团队,平均年龄三十五岁,他们日夜奋战,逐梦苍穹,成为托举“嫦娥”的青春力量。青春,从来都是担负责任,承托梦想,才会绽放璀璨的生命之花。时代青年,在思想上要学会减压,减轻心理压力,用韧性承受艰难困苦,坦然接受命运的馈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很容易就会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因此,我们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无效的压力,不迷茫,不犹豫,不忘初心,以饱满的精神坚定地踏上征程,无惧风雨,不畏艰难。就像大文豪苏轼一样,把人生的六次起落都看作浮光掠影,在豁达的心境中为自己减压,“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挫折中顿悟,在坎坷中超脱,在人生的磨砺中吟啸徐行。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短暂的歇息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不能因“削减大木头”而坍塌了梦想的桥梁。减压,但不减志、不弃志,永远不放弃梦想,用最轻松的心态,最淡泊的心境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征途漫漫,唯有负重奋斗才能致远。在时代的跑道上,我们每前进一步,注定不会如履平地,一帆风顺。因此,我们青年要立足于当下的目标,平衡负重与减重,增压有度,减压有方,给自己一份坚韧,也给自己一份豁达,做好人生的加减法,用坚持不懈的奋斗去实现青春的梦想,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审题】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叙事性和名言引语式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材料具有隐喻性和哲理性,要求我们能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悟道理。装二百克水的杯子喻指看似并不重的压力,长时间拿杯子指的是长时间承受这种压力,结果是承受不了。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承担的压力,调整好状态,才能拿得更久,走得更远。联系现实,可发现当前“双减政策”“内卷”“鸡娃”等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名词,都是社会对压力的思考与调整,面对这种种压力,应懂得适当放下,否则会让人身心俱疲。材料二是名言警句材料,柏拉图用比喻的手法,形象说明“减压”方能游刃有余。格拉西安强调了“负重”的重要性,他认为负重方能成就美好。(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老师、柏拉图和格拉西安的观点看似不同,实际上,是在不同情境下面对人生压力的态度,两种观点并不矛盾,人生应承受压力,这是不容否认的,但应适当减压才能更好的承受压力。考生要注意“辩证思考”。对此,试题要求以“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为中心展开辩证讨论。立意时,考生可以侧重减重或减压,也可以侧重负重或增压,也可以两者均谈,不能只谈一个方面,二者是既“分离”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应运用辩证思维,理性表达,进行写作。行文时可从材料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过程中注意结合古今的典型事例及思想理论。可以分析为何需要负重或增压前行,减轻重量会有什么后果,如何更好地克服前行中的困难,担起该担的责任。可以联系现实批评那些“躺平”者,“摆烂”者,从而号召广大青年践行曾子的格言,为托举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对于“减重”或“减压”,也可以不一味地否认,而是指出人生如同行船,遭遇风浪在所难免,所以我们需要负荷;可相反如果负荷过重,又不利于航速的加快;人总有压力,但要适度,要学会变负为正,变压力为动力,才是真正地善于运用“减重减压”。
【参考立意】(1)负重致远,减重致久。(2)负重奋斗使生命更精彩。(3)轻装简行,行而不远;负重前驱,终至胜地。
02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中,财经类的专业都是最热门的。从广大考生的专业选择来看、追求财富是社会的普遍心理。诚然,追求财富是人们正当的追求,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然而孔子也说:“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然而对于财富,也有很多人持以淡泊的态度,我们古代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陶渊明,宁可清贫,也不愿意逢迎高官。现当代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202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泽山院士,将所得1050万的奖金一次性捐赠给南京理工大学。对于“如何看待、追求财富”的问题,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用财有法,精彩人生酌古,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揆今,“精致穷”的生活方式,让当下很多年轻人赚多少花多少,甚至不惜通过信用卡、网贷,进行高消费,维持表面的光鲜。古今相形,现在年轻人的财富观堪忧。传统文化中,财富观多以义利之辨反映出来,从“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到不可“怀利以事”,亦不可 “怀利益相接”, 以孔子之言蔽之,“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然而,当我们的世界被物质包围,当精致的利己主义成为年轻人的价值观,这就造成了当代年轻人健康财富观普遍缺乏的现状。盲目攀比、崇拜名牌,冲动消费,“月光族”,甚至幻想一夜暴富、瞬间成功……因此,培养当代青年的健康财富观,让他们能够理性追求财富、合理支配财富、防范个人财务风险至关重要。古语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趋利避害,追求财富,是人之本能,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用财,用之有度,亦需用财有法。故而,当代年轻人应该掌握三大财富能力。首先,正确运用财富的能力。用财之法,在民生,在取义,在福泽天下。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若没有一份社会责任,也终究是历史中的尘埃渣滓;一贫如洗,两袖清风,因以钱财惠及他人,泽被社会,也会有口皆碑,闪耀天地。鸿星尔克集团洪水灾害时的仗义疏财,还有卢永根院士,宏绩集团,他们因在财富金钱面前的义无反顾,给我辈青年以无穷的力量。其次,理性对待物质欲望。物欲横流,需当代青年自疏浊淖污秽之中,保持理智与清醒。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莫做空余皮囊而腹内草莽的人,同时不要被世俗的潮流裏挟,真正做到,物质低配,精神富足。且看袁隆平老人,禾下乘凉梦,甘守清寒,苦心研究杂交水稻;再看,敦煌女儿樊锦诗恪守大漠数十载,只为守护敦煌文化。物欲面前清流响,只为人间遍清凉。再次,有风险和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是中国人的风尚,也是当代青年理智之行。要对钱财有规划,有合理的风险意识。正如古谚语,仓廪实而知礼节,囊中不羞涩,才能从容自信。故而,无论收入如何,应该尽早制定科学的财富管理规划。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居于陋巷,箪食瓢饮,豆羹疏饮,亦不改其乐也。今天,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是让每一位公民培养正确的财富观,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才能有社会的公平和进步,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借高考志愿填报财经类火热的时事现象,引出关于财富的话题。对此,材料也借孔子两句看似矛盾的话,展现了人们对于财富的不同看法。第一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第二句“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穷困与贫贱,是人人都厌弃的,但是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也是不能接受的。(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两句话肯定了追求财富的合理性,也提出了追求财富时应恪守的底线,就是要合乎道义。材料第二段,则重点展现了人们对于财富的淡泊态度,古代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今有王泽山院士将所得1050万的奖金一次性捐赠给南京理工大学。两则材料都是围绕“对待财富的态度”展开的,写作时要紧紧围绕主题,即“如何看待、追求财富”的方式、态度、价值观去设置观点。在论证时,要集中于一点展开论述,如“君子固爱财,取之亦有道”。在论证方式上,可用逐层递进的方式展开。先肯定追求财富本身没有错,再提出当追求财富与道义相悖时,要懂得取舍,不要违背道义与良心。最后明确做法:看待、追求财富要心有家国,追求财富不忘责任担当。可使用新时代下的人物事例作为论据,如鸿星尔克集团在洪水灾害时仗义疏财等。
【参考立意】(1)追求财富与追求道德可以统一。(2)以义取财,追求财富,不要违背道义。(3)以财富回报国家。(4)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富而有责。
03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战国策》)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阿拉伯谚语)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如何“言”,如何“行”,怎么处理好“言”与“行”的关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青年不空谈,做个行动派言与行,常常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就可见言与行的紧密关系了。“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言,往往是行的先导;行,往往是言的实践。新时代青年不空谈,做个行动派。“行”在“言”前。行动前悄无声息,默默无闻,只有孺子牛的干劲,没有霸王的沽名钓誉,待正果修成,事物圆满之后才放出言论,或仍是一言不发,只留待他人评说。这一类喜行少言的人可谓是实干家,脚踏实地,认真处世,他们的“言”可算是一字千金,货真价实,他们的“行”更是难能可贵。 “讷于言,敏于行”,不是不说,而是让人谨慎说话,迅速地行动,可谓又“言”又“行”。志向明确,意志坚定,态度认真,行动踏实,坚持言行一致,言必出,行必果。(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可称之为说一不二,对自己的言论认真负责的行动者,与那些“大炮”们形成极鲜明的对比,真正践行“大丈夫之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人生准则。敦煌女儿樊锦诗曾言扎根敦煌,为保护敦煌文化努力一生;周恩来曾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用行动、用一生践行自己的诺言,他们“讷于言,敏于行”,言必出,行必果,他们的行动力无与伦比,他们是我们的精神领袖,值得我们一生追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百年前,大诗人陆游便悟透了这个道理。作为新时代青年,我认为行便胜于言。一个伟人的成功并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写于纸上的。一个人的豪言壮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将其表现出来。大学生村官杨宁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地付出,不断地探索,她坚定地行动,一次次从失败中爬起来,带领乡亲走上致富之路;著名导弹技术专家沈忠芳,他力主研发,艰苦创业,隐姓埋名,为国铸剑六十载,为我国的远程防空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没有豪言壮语,甚至让人感觉默默无闻,他们却用行动,撑起了祖国的一片天空。新时代青年应做行动的巨人,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苏轼曾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不努力怎能成功?不行动怎能会扬志?新时代青年不做佛系青年,不做躺平青年,不做长不大的“巨婴”,不用颓废代替进取,不用止步不前代替奋勇前行。青年不空谈,做个行动派。讷于言,敏于行,脚踏实地,做好人生航船的舵手,用坚定的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审题】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第一句是夸张地形容一个人的口才好的作用。意思是一个人辩论的力量,可以比宝物九鼎还要有分量,仅三寸长的舌头,可以胜过百万雄兵。以此赞美能言的好处。第二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第三句“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运用比喻修辞,强调语言很重要,但行动才能有结果,光说不做是没有结果的。其实生活中言与行都很重要,二者密不可分,各有侧重,各有优点,写作时应突出说和做辩证统一的关系。(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说很重要,犹如第一则材料所言。可是只说不做一切都是空谈,我们不能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因此生活中我们不能空谈,要脚踏实地去做事,做一个行动派;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说和做是统一的,二者不能割裂,适当的言,支撑以切实的行动,则会事半功倍。也可以谈“言行一致”,言与行不能悖离。写作时应阐述清楚怎么处理好“言”与“行”的关系,谈“言”与“行”的方式方法;写作者身份是新时代的青年,因此应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谈自己对“言与行”的认识;“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可以作为议论或选材的切入点,可以写个人的“言与行”或国家的“言与行”等均可。如果中心论点为“不空谈,做一个行动派”,正文部分可采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阐述“不空谈,做一个行动派”的必要性;接着阐述空谈的弊端,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最后论述“不空谈,做一个行动派”踏实做事,做真实的自己。
【参考立意】(1)能言善辩可以让行动更顺利。(2)讷于言,敏于行。(3)不空谈,做一个行动派。(4)言行一致,方得始终。
04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眼前有苟且,眼前有芬芳;远方或是美丽的幻想,或是梦想和追求的光芒。请以“眼前与远方”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心怀梦想,奋力前行生命中,有眼前的苟且,也有想要的诗和远方,二者其实缺一不可。而我们的生命,也是由梦想与现实构成的。于梦想中,我们能够汲取到激励现实的力量;于现实中,我们亦能够通过步步前行实现梦想。惟有心怀梦想之期盼,肩负现实之责任,才能行稳致远。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所以我们要心怀梦想,感受生命之美丽。梦想不是虚无缥缈、毫无意义,它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未来前行的激励。(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司马迁若没有梦想,又怎能忍受身陷囹圄的现实之辱,发愤著书而就《史记》;曹雪芹若没有梦想,又怎能忍受现实之饥寒,呕心沥血而就《红楼梦》;一代代革命志士若没有梦想,又怎能忍受战争的残酷、岁月的艰辛,开辟中国之新生道路。梦想,是漫漫黑夜中的一点亮光,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方向,让人于现实的磨难中体会到生命的美好,获得奋进的力量。但解决不了眼前的苟且,诗与远方永远遥不可及,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实,承担生命之责任。梦想虽美好,但若脱离现实,一切只是空想。只有准确认清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一步步脚踏实地,才能到达星辰之高度。“天眼”望远镜之父南仁东,用双脚走遍山村泥土为“天眼”选址,用日复一日的潜心钻研造就“天眼”的诞生。这样伟大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他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他对现实的付出最终成就了他的梦想、国家的愿望。现实或许没有梦想中的绚烂美丽,但它是通往梦想的唯一途径,如同英雄志士们不断付出汗水与热血才造就新中国的诞生,一代代科学家夜以继日的钻研与奋斗才造就不断的科技创新,我们惟有勇敢地担起责任、在现实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才能走进梦想深处。没有梦想的希望与激励,我们难以在现实奋斗中明确方向、获取力量;没有现实的付出与前行,我们难以最终走上梦想之巅。梦想是对现实的指引与激励,现实是对梦想的实践与奠基。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更要把握好现实与梦想的关系,作为新青年一代,心怀民族梦想、坚定个人信仰,以脚踏实地、进取付出的努力,铸就新征程上的圆梦之路。低头是现实的责任,努力承担;抬头是美好的未来,追梦前行。梦想因现实的努力而更有价值,现实因梦想的激励而拥有希望。无论是过往还是当下,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惟有心怀梦想与希望,于现实中承担责任、勇于前行,才能铸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眼前与远方”,这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写作时,首先要弄清楚“眼前”和“远方”各自的含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眼前”代表着我们当下的“现实”,而“远方”则是我们的脚步还难以到达、心中却无限向往的“梦想”。而材料前半句对“眼前”的阐述,则说明一方面对我们而言,“眼前”似乎总是充斥着平淡、平凡,甚至“苟且”;但另一方面,若是我们能脚踏实地,过好“眼前”,那么在苟且的生活里,我们也能找到乐趣的真味,诗和远方也同样在眼前。而对于“远方”而言,它充满诗意和美好,是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美好希望。(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有时候,“远方”对我们来说只是美好幻想,不切实际;有的时候,对“远方”的美好想象也能鼓舞我们前进,让我们朝着梦想奋勇向前,勇敢追求。那么,“眼前与远方”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材料告诉我们,“眼前”再平淡无奇,那也是我们驻足的地方,我们无法抛掉它,离开它;而有了“远方”,“眼前”的一切我们都能忍受,有多少坎坷我们都能跨越;而有了“眼前”,“远方”变得不再遥远,可以企及。没有“眼前”,“远方”永远是空中楼阁;没有“远方”,“眼前”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由此,我们既要有“眼前”,也要有“远方”,这样才是完整的人生。写作时,可以结合自己当下的生活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可先适当认可现实的意义。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每天为生活而奔波,为柴米油盐操劳,为吃喝拉撒忙碌,为孩子上学费神,为缝补衣服寻针线,为牛奶洒了心痛一宿,为多挣了二百块而兴奋半天——所谓的“苟且”就是指平凡的生活,当然包括平凡的出身、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甚至有些落魄的处境。然后由此指出梦想的意义。生活很平凡,人生很普通,但人不能失去对“远方”的期待,对梦想的坚持。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当然,也可以针对材料中“眼前有芬芳”这一点,引用约翰·洛克菲勒“人们梦想远方迷人的玫瑰园,却不去欣赏盛开在窗前的玫瑰花”的名言论证不能只为了追求“诗与远方”,而忽略了身边的诗意,使论证更全面。在论据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更具有现实意义的论据,着眼于社会热点话题,如不少“空想家”空喊“诗与远方”的口号,却一味“躺平”“摆烂”,从反面论证其危害,使文章更深刻。
【参考立意】(1)用心书写梦想与生活。(3)以远方之梦想,活世俗之人生。(4)生活在此,心怀远方。
05
5.按要求作文。
唐代诗人杜荀鹤在《泾溪》中写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意思是,险流之处几乎无人倾覆,而平流无险之处却时常有人出事。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小议‘平流与险流’”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例文】小议“平流与险流”唐朝诗人杜荀鹤的《泾溪》一诗,简单质朴,明白如话,短短28个字,却道出一个哲理性的事实:舟行险流处,常因谨慎小心而平安无事;船走平流时,易因大意疏忽而颠簸沉没。其实,人生亦如这行舟,险流处需谨慎,平流上要留神。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无畏平流与险滩。行板如歌,总有平静港湾。和风细雨,风平浪静,顺风顺水,温柔和畅,皆是那平流时。(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这里鸟语花香,风和日丽,平安顺遂,舒适和逸豫随时都触手可及。船走此处,因一马平川,舟人常常马虎大意,掉以轻心,侥幸疏忽,结果反而总是平地波澜,搁浅沉没。关羽视曹军为险流,把东吴当平流,集中主力进攻曹军,疏忽东吴的野心和实力,以致后方空虚,终究大意失荆州。项羽刚愎自用,凭霸王之号,睥睨天下,在天下似唾手可得的平流之中,麻痹轻敌,优柔寡断,终致被围垓下,自刎乌江。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平流处畅通无阻,一览无余,易让人在安稳中失了警觉,在逸豫中忘乎所以,到底在阴沟里翻了船,令人唏嘘。行走世间,就如泛舟江湖。惊涛骇浪,狂风骤雨,失败挫折,磨难打击,俱是那险流处。那里暗潮涌动,怪礁嶙峋,形势险要,灾难和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舟行此处,为保平安,船工必然集中精力,时时小心,处处留意,最终大抵都会有惊无虞,顺利涉险。越国战败,勾践求和,侍奉吴王三年,陷入人生巨大的险流之中, 稍有不慎,便会身死国灭。于是勾践卧薪尝胆,谨慎自励,休养生息,励精图治,终于富国强民,一雪前耻,在险流中获胜。面对芯片断供,技术封锁,华为断臂求生,跌入前所未有的漩涡之内,略有疏忽,就是粉身碎骨。从此华为自力更生,小心探索,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终使麒麟问世,突破困局,在险流中重生。常言道: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趟不过的河。险流处常思危险,困境中时刻警惕,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之舟的舵手,舟至平流,不漫不经心,不等闲视之,稳中求进。船行险流,以履冰之慎,凭临渊之谨,险中获胜。这样,方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命题作文题。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唐朝杜荀鹤的一首绝句《泾溪》,诗句大意是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掌船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沉船淹死人的消息。《泾溪》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辩证。从表面看,该诗写了急流险滩之处鲜有船只倾覆,而水流缓慢之处却常有沉没的“反常”现象,行舟水上,遇险不倾,平流却覆,似乎不合常理。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不同的现象中,潜藏着合乎逻辑的本质。因为舟是人驾的,舟的载沉,不取决于路的平险,而决定于人的状况和态度。溪险石危时,人人警惕,自然安如泰山;平流无石处,容易懈怠,往往舟覆人亡。推而广之,杜荀鹤在这里绝不仅仅在说明行船的道理,他也在比拟人事的成败。(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究其载沉原因,比照人事成败,最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懈怠,第二是麻痹。危险的局面使人警惕,小心谨慎,自然更有安全保障;平顺的局面促人大意,粗心马虎,而失败往往存在于粗心大意之中。可见危险也好,平顺也不好,都不要掉以轻心,危险中时时留意,处处小心,平顺时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才是上策。文体是议论文,写作时需要围绕“懈怠、麻痹大意会导致失败,警惕、小心谨慎才能走向成功”的内容展开思考。考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这样才能顺利抵达彼岸。也可以运用正反对比式结构,谈危局中谨慎小心渡难关,平顺时粗心大意反遭难。
【参考立意】(1)居安思危,处危不乱。(2)平流处留神,险流处谨慎。(3)时刻谨慎,不可麻痹。(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等一个一键三连
您的支持是小编持续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