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 崤函古道上的福昌阁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本篇为深度洛阳游的第127篇。



崤函古道是指先秦以来至民国时期,西出西安(长安)起于潼关,过秦函谷关,经陕州,分南北两条道路到洛阳,南崤函古道全长约350公里,北崤函古道全长约300公里。南崤函古道,由陕州古城沿青龙涧河东南行,过交口,走今陕州区石门水库的唐硖石驿,再经青龙涧河支流雁翎关河(安阳溪水),过南陵(夏后皋墓)、雁翎关、沿永昌河,到宫前,而后到今宜阳县三乡三乡驿、今宜阳县韩城镇福昌村的福昌馆、今宜阳县柳泉的柳泉驿、令宜阳县城西的甘棠馆、今宜阳县城内的寿安山馆、今宜阳城东25里苗马村的三泉驿、今洛阳市丰李镇的甘水驿、临都驿,最后到洛阳。
今天说一下宜阳县韩城镇福昌村的福昌馆与福昌阁。据《宜阳县志》记载,隋朝曾在此建福昌宫,为帝王行宫,唐太宗、唐高宗巡幸于此。《隋书 ·地理志》河南郡宜阳县: “有福昌宫。”唐福昌县即以此宫为名。福昌馆考古报告没有公开,这里只介绍福昌阁。
福昌阁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始于明代,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后曾进行过全面修葺,近年又重新翻修。阁前筑有120余级石阶,气势雄伟。拾级而上,青石陡峭,“天一门”呈现在面前。石阶尽头是主建筑福昌阁,正面雕花门窗,门楣之上有一“福昌宫”大匾。歇山式重檐四方型建筑,面阔五间,四周斗拱,飞檐翘角悬铃垂挂。阁顶黄绿琉璃瓦覆盖,东西脊各有一大龙吻。阁顶覆盖黄绿琉璃瓦。阁内供奉玄天大帝祖师爷,即玄武祖师。
福昌阁是一处道宫,阁基三面台壁上有神龛洞窟30余个,分别为财神洞、老君洞、鲁班洞、西佛洞,药王洞、吕祖洞、五瘟洞、城隍洞、洪钧老祖洞、天尊洞、玄帝洞、菩萨洞、南极仙翁洞、华佗洞、十二老母洞等。西佛洞就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是一处“以道为主,兼收并蓄”的场所。也是福昌阁最独特之处。
福昌阁前面有宋人乐辅国建造的“燕堂书斋”。现存为清代卷棚式建筑,并有厢房四间,构成一座小型院落,横匾由洛阳著名书法家李进学先生题写。墙壁上有十几块古碑刻,一通通看下来,都是明清两代重修的碑记。其中尚存的《燕堂记》为北宋人富弼撰写,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据说北宋诗人苏轼曾经在福昌县任主薄(县长秘书),燕堂书斋就是苏东坡起居、办公的地方。
福昌阁每逢农历三月初三都举行福昌阁古刹大会,届时,商贾云集,百货如山,赶会人数常达数万。是洛阳为中心的豫西民俗盛会。
2019年10月16日,福昌阁被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