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洛阳游 纪念大禹的黑石关九龙庙

2022-11-16 06:15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每天行走在几千多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发现的一块石头,一根兽骨,一块砖头,一片瓦片,一棵树,一座桥,一个街道名字,都有可能代表着一段辉煌的历史,蕴藏着一个优美的故事。于是,就想着用文字视频照片把她保存下来。深度洛阳游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本篇为深度洛阳游的第125篇。 

九龙庙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山化乡石家庄村南约500米处,穿过陇海铁路向南就能看到。这个地方是黑石关的关口,黑石关是洛阳的最东边,是出入洛阳的咽喉,因洛水东有黑石山得名。黑石关两侧群峰起伏,由云堆山为主峰回旋而下,重叠而成羊肠小道,穿过群峰林立之中,形成悬崖对峙,内夹一道关隘,地势险要。这里北边是邙山山系,南边是嵩山山系,西边是洛阳盆地,东边是黄河伊洛河的交汇处,也就是说,出了这个地方就是一马平川的伊洛平原。黑石关又是洛河水运大码头之一,旧时的煤炭多从此船运到豫东豫南,豫西的土特产粮食棉花也在此集散千家万户。商朝的东方大道经过这里,秦朝的驰道也经过这里。黑石关就是为战争准备的地方,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战争发生在这里。公元617年,隋朝末年王世充命令一部分部队把守黑石关洛河东西,试图引李密入瓮,欲彻底消灭瓦岗军。李密将计就计,趁其疲惫奔波,一鼓作气在黑石关大败王世充的官军;1140年(绍兴十年),岳家军的后人巧妙利用黑石关地形,伏击强大的金军,金兵落荒而逃。保护了北宋皇帝的陵寝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9月,慈禧太后、光绪帝进驻黑石关行宫;1944年10月,八路军奇袭黑石关日军据点,歼灭侵华日军一个小队及伪军一百多人,生俘十多人,击毁日军汽船十三只,解救修桥民工二千多人。

黑石关的历史要从大禹说起。大禹时期的4000多年前,中国黄河流域发生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洪水。在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的喇家遗址,是大洪水后的灾难遗迹,一场地震后,山洪和黄河大洪水也来了。摧毁了喇家这个地方,紧接着,洪水也淹没了河南二里头附近的大部分,流到了现今的黑石关附近,当时的这个地方还是一些山岗,洪水在此堵塞,不能流入黄河,在洛阳盆地形成洛阳湖。大禹的父亲鲧就带领大家搬到了地势比较高的嵩山王城岗遗址,也就是现在的登封告成镇五度河西岸的岗地;大禹为了治理水患,就带领大家削平了现在黑石关附近的山岗,平息了水患。在洪水退后,那些逃避到丘陵山岗上的民众下山,重新定居于平原。那时期,洛阳盆地才风调雨顺,沃野千里。为了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在现在的九龙庙附近建庙纪念他。人们也在此定居了下来。河水经常泛滥,黑石关关口更是如此。没有多久,纪念大禹的庙就被大水淹没了,于是人们重新盖庙纪念,这个过程就如开封城一样,被黄河淤泥盖了几层一样一样的。久而久之,人们的记忆出现了偏差,只记住了当代的治水英雄。

现在的九龙庙重新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老百姓为纪念治水能手黄守材重新修建的,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守才,1603年出生于偃师市岳滩镇王庄村,潜心研读历代治水方略。黄守才一生中的主要事迹,就是治水济民。九龙庙的平面布局沿中轴线对称,共分为前后两个大院。九龙庙坐北向南,占地3400平方米。现保存下来的建筑,从南而北有钟鼓楼、偏殿、正殿、后殿和耳房。大门的左右两侧分别是一个鼓楼、一个钟楼,有典型的清代的装饰花纹,很意外进入钟楼鼓楼的门已经被淤泥封住了一米多,进入钟楼鼓楼只能趴着进出。正中位置的九龙宫,里面供奉的就是治水能手黄大王。殿内的两根石柱沿大门对称,上有歌颂黄守才功绩的对联:“嵩以北邙以南面前伊洛绕玉带,左有秦右有杨统领将军奉圣颜”,大殿的正上方悬挂着慈禧太后所赠的“威宣式遏”匾额。九龙庙的四周按次序分布着佛爷宫、地藏宫、安阳宫、玉皇宫、火星宫、三星宫、圣母宫七个殿堂。


深度洛阳游 纪念大禹的黑石关九龙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