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唯有爱和引力,能够穿越维度

2023-06-30 12:58 作者:栩玉  | 我要投稿

自古以来,人们似乎都会对一些幻想中的东西产生兴趣,原始部落时期人们崇拜图腾,古代文明社会又有各种神话传说、奇闻志怪诞生,到了近现代各种叙述虚构故事的文艺作品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这里面有一个尤为独特的存在,那就是“二次元文化”,你也许曾在喜欢看动漫的朋友口中听过这个词,或是在某些网站平台上见过,却不明其真正含义。今天就让我们浅谈一下所谓的“纸片人”在当今年轻人中为何饱受欢迎。 二次元是什么 “次元”有维度和独立空间的意思,“二次元”原指“二维世界”,即指包含长度和宽度的二维空间。本是一个几何学领域的术语,后来被日本的漫画、动画、电子游戏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互渗和产业互动,因而在日本常被合称为MAG,也就是Manga、Anime、Gam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在华语地区则通常合称为ACGN,也就是Animation、Comic、Game、Novel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爱好者用来指称这几种媒介所创造的二维世界。因此,“二次元”又常被称为ACGN。(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Game在早期单指Galgame一种类型,现已泛指电子游戏,Novel指轻小说) 早期的二次元是一种较为小众的文化,在圈外人看来,只是一部分人自娱自乐的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些人也看到了其发展潜力,由于资本的介入,二次元文化到现在已经有向主流文化靠近的趋势。但小众文化之所以是小众文化自有其缘由,如何令小众文化面向大众,让更多人愿意为它买单,也是资本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最终在这种环境下,“泛二次元文化”应运而生。 “二次元也许会衰落,但永远不会变质?” 广义上来说,各种虚拟世界的卡通、动漫、电子游戏及其相关的核心产品载体与衍生产品都可以归为二次元的范畴,一些“老二次元”在山洞的洞壁上用五彩的石头画出虚构的神话传说时,他们是否会想到经过漫长的岁月以后,人们还是会干类似的事呢?这怕不是已经刻在人类的DNA里了吧?正是这种“广义”的解释令时刻想着把二次元文化变现的人笑逐颜开。从这个概念诞生的那天起,二次元文化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b站未来也许会倒闭,但绝不会变质“,这句名台词出自bilibili的CEO陈睿之口,如今再看这句话却是充满讽刺,惹人发笑。作为曾经的“二次元圣地”,b站的确给“二次元文化”提供了茁壮生长的温床,但那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某些数典忘祖的家伙这边吃完二次元文化给自己带来的红利,转头就叫嚣着“去二次元化”,(怎么觉得这种行为和屋里的鼠鼠一样,偷吃完大米,不知道感恩戴德,反而把房客的家具给咬坏、到处排泄呢?既然这样就称呼这些家伙为“鼠鼠”吧!),可以说b站的发展史就是“二次元文化”逐渐转化为“泛二次元文化”过程的缩影,而b站的运营也是这件事的推手之一。二次元文化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了年轻人之间流行的潮流,一时之间,各种二次元周边产品销量火爆,什么产品只要标明某游戏某动漫联名,那商家就能闭着眼睛数钱了。有句话叫“二次元的钱真好赚”,也不是空穴来风。二次元文化如此欣欣向荣,不正是下场圈钱的好时机吗!于是乎各大公司看准苗头逮着各种二次元IP不要命的薅,试问这天底下哪有榨不干价值的事物?众所周知,产油作物要先炒作才能更好的榨出其含价值,而后剩下的只有渣滓;当二次元作品也变成资本作物,最后的结果就是产品经历炒作、榨干价值,最终成为渣滓,风评败坏,发酵后更是臭不可闻。泛二次元化对于单纯的二次元文化爱好者们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能吸引他们的只有二次元作品本身;反观天天混迹于各种所谓的二次元圈子,沉迷于无谓的争论当中的人,他们只是想找找存在感罢了。当然,无论二次元文化是小众亦是主流,只要二次元文化的本质不变,其搭建的幻想世界都可以给那些在现实生活艰难度日的人们提供一个能够暂避风雨的温暖港湾。一部二次元作品是神作或是庸作,观众会给出公正的答案。“酒香不怕巷子深”,真正吸引人的作品自然也会有它忠实的品鉴者。 为何当今很多年轻人更喜欢纸片人? “纸片人”是指二次元动画或游戏中的角色,由于二次元的作品都是二维的,像是纸片,所以里面的角色被称为纸片人。纸片人之所以非常受当今年轻人的喜爱,代入年轻人的视角,我们能更为方便理解这一点。为此笔者采访了某位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的Thomas.View先生: Q:请问先生是何时何故开始成为二次元爱好者的呢? A:重申一下,我不是二次元爱好者,我就一破看动漫的。至于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的呢,我想如果不算上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过的动画片的话,那应该是我初中的时候吧。至于原因么,大概是好朋友推荐我去看的吧。 Q:那么你认为你首次接触二次元时所观看的作品是什么? A:这个嘛,客观上来说我看的第一部让我印象较深的作品是在姑姑家表姐放给我看的,一部很有知名度的作品,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我的表姐大学就读于动画专业,她的书架上还常有一些动画相关的书籍,我或多或少都看过,可以说是我这方面的启蒙了。 Q:你对这部最初观看的作品的感受如何?有没有喜欢的角色? A:我想想啊,当时第一次看的时候还不太看得懂吧,尤其是剧情方面,我还在思考那个小白龙不也是女的,怎么看起来和千寻有不正当感情,好奇怪啊,后面再看才知道他是看起来比较中性而已。还有看完当晚梦见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变成猪直接吓醒了,当时的我可是和父母假期分开几十天就能难过得在被窝里掉眼泪得孩子。后来看第二遍是好些年以后了,看懂了之后很喜欢曾经数次吓到我的无脸男。 Q:既然吓到你了那为什么还会喜欢上这个角色呢? A:那是因为我在祂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些年来,我也和祂一样空虚孤独、不被重视、无法融入人群、渴望交到真正的朋友,我也曾和祂一样错把依赖当成爱恋,也曾压抑到很难过而爆发,喜欢上祂可能是想和自己的影子和解吧,毕竟我成长为自己曾经害怕的样子,不可能像当初的自己道歉了。当你品尝到孤独的滋味,就会理解孤独的人;当你不再惧怕死亡,就会常与黑夜为伍。 Q:你目前有什么喜欢的作品或者角色吗? A:总算问出这个问题了,我可是等好久了!我现在最喜欢的作品是一款Galgame,名为《STEINS;GATE》(《命运石之门》),我最喜欢的角色是里面的女主牧濑红莉栖,又名克里斯蒂娜,也可以叫她助手!我只能说我从出生到现在经历的一切就是为了和她相遇,不,是和里面的每一个喜欢的角色相遇!还有,牧濑红莉栖你一定要等——你们在干什么我还没说完啊!喂喂—— (受访者精神状态不太稳定,还是切回正题吧) 从上述采访内容可以看出年轻人喜爱纸片人的原因可总结为下列几点: 1.童年情怀的影响,在最易对这个世界产生兴趣的时期接触到纸片人,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越陷越深; 2.亲戚朋友的推荐或者荼毒,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估量,从最开始的被动到最后的主动; 3.精神世界空虚,人际关系比较简单,自身的精神需求大于物质需求,很少或者不愿意社交; 4.对自己的人生较为迷茫,往往因事情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而伤感。 爱能够跨越虚实 最后,Thomas.View先生托我将一段话传达给大家: 像我们这种旁人眼里的有怪胎,往往对自己晦暗的人生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但又觉得路过一个个幻想的世界、观看着虚构的故事、听着他们激励人心的台词,这样可以给虚假的自己找到些许真实的部分,也许这小部分是无关紧要的,但我们迟早会在虚构的世界里拼凑出曾经完整的自己,那时的我们不再逃避,而是会像故事里的主角一样勇敢面对困难。我们喜欢的不仅仅是纸片人,而是憧憬着那个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感动的情绪,当故事结束,我们的心中会十分空虚的,唯有再次踏上旅途,心的空白才会填满,而故事里铺满繁花的轨道终有一天会延伸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现实。唯有爱和引力,能够穿越维度。 作者:非友

唯有爱和引力,能够穿越维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