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留学本科没毕业,是否可以走跨本升硕?
由于自己从小性格腼腆,对家人的安排言听计从,几乎不会提出什么异议。后来来到英国了,发现留学不仅仅只是完成学习,来自生活上的挑战要多得多。我开始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留学。近期突然收到学校关于停学的邮件,我想起了最近的几门挂科,接下来自己的学业应该怎么办?

很多人认为国外大学只会看重学生的能力,而不会看重学生的成绩。虽然国外老师并不会把学生优秀与否于他的成绩挂钩,会看重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体现。但是实际的留学生活中,在国外大学留学失败的学生当中,超过80%多是由于学术表现不佳或者学术诚信有问题,而这二者都和学习成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之所以会有分数不重要的错觉,是因为国外大学多种多样的考评方式,和国内期末考试一考定成败不同的是,国外大学更看重平时的表现,每一次的作业、课堂表现、论文、各种测验、出勤综合决定着你的成绩,而这些平时表现对你的性格和社交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学生想要成绩好就必须拥有这些能力,因此会有一些错觉的就是国外大学更看重这些能力,而成绩不重要。
随着出国留学越来越大众化,留学不再是神秘不可知的事情,2018年共计66万人出国,在一线城市超过79%的高中学生都有过出国留学的打算,基于此学生和家长对于留学生活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我们都知道出国留学和国内上大学有很大的区别,国内上名校难就难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参加高考,而国外大学难就难在你猜不透招生官到底看重哪方面能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直觉得成绩在国外不重要,综合素质和独特的经历似乎是国外大学更看重的,因此不少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背景提升也能上到名校。而这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如果仍然觉得成绩不重要,采取一些比较松散的态度对待学习。那么很可能因此陷入学术困境,面临被国外大学停学甚至开除的风险。
很多人会认为不少学生出国之后留学失败,绝大多数原因都是因为语言不过关,诚然语言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最大的挑战,其实是背后的文化冲击和思维模式,还有一种“局外人”的痛苦。刚开始到国外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无法听懂,但后面能听懂对方说的每一个单词,却不懂对方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角度;参加学校的活动,捕捉不到隐含在对话背后的笑话,这些都是文化上的疏离感。”而这些配合上强烈的思乡情绪,不少学生很难在学习和生活上做好平衡,发现自己难以融入之后甚至开始不出勤逃课,渐渐地问题达到自己都无法弥补的地步,留学失败接踵而至。那么对于留学生而言,如果在国外留学遇到挂科等问题遭遇留学失败,要如何进行弥补呢?
转学势必会从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投入的精力也将非常多。
在我看来,我更建议跨过本科直接申请硕士,因为在国外留学已经投入了几年,本科也到了最后一年临近毕业,但是选择转学花费的时间将会非常长,对家庭的经济压力也非常大,不如选择直接就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