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窝:从生死大道到黑白两道,从集体意识到自我意识,我是谁

不管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感官系统接收外界信息来监视环境的变化而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活下去。在面对新情况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经过时间的考验,失败的灭亡了,正确的活下了,并重新繁衍传播。这便是“存在即合理”的伊始。

当人的社群属性降低了来自大自然的“生死”威胁,人脑便从集体意识中剥离出了更独立的自我意识,从三个阶段开始思考“我是谁”:初级阶段,意识到的“我是谁”;中级阶段,成为别人眼中的“我是谁”;高级阶段,独立人格的“我是谁”。有了闲心从集约式应对“生死”到发散式定义“黑白”。

从集体意识分化的自我意识,大脑的决策逻辑依旧基于“活下去”,从关乎生死的大道到在乎黑白的两道。伴随着人越来越多的选择不会直接导致“生死”,因此越来越多的“错误”也被保留了下来。于是,“存在即合理”也有了“不合理也存在”。

当“不合理”的存在由量变到质变并影响到了“生死”,人便会聚集起来,人脑的决策权便从自我意识交给集体意识,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正确的选择。于是,从关乎两道的“黑白”回到在乎大道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