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屋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为《无声的中国》做的演讲中这样说过: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便是“拆屋效应”。
而拆屋效应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在面临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同时有两种心理机制启动:
第一种是设法采取一些措施避免事情的发生,第二种是开始调整内在的心理矛盾,准备接纳要会发生的事实。如果在调整进入平衡状态时,出现的一个新的选择与内心平衡状态相近时,就很容易被内心接纳。
拆屋效应是在日常生活的谈判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最常见的就是砍价了。
卖家先说一个价格,这个价格一般会高于最终的售卖价格,甚至是成本价的好几倍,说出来就是让你砍的。
而买家一开始可以提一个低于你预期的价格,然后双方再一点点谈判,一个往下降,一个往上涨,这已经是大家默认的一个规则,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不代表你不想卖我不想买,只是一种谈判的策略罢了。
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双方都会非常满意,卖家会觉得,最起码最终的成交价不是一开始说的那么低,一直在慢慢涨,而买家呢也觉得自己赚到了,能砍一点是一点嘛。
除此之外,我们提过的薪资谈判技巧也是一样。你一开始提的应该要高于你本身的心理期望,然后给老板“砍价”的空间,如果你开始就咬定了某个价格,他可能会觉得你怎么这么死心眼,即便最后答应你了,后续对你的态度也可能发生改变。
所以,如果你的一个要求别人很难接受时,在此前你不妨试试提出个他更不可能接受的要求,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