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辟谣】虹鳟鱼是不是三文鱼,能不能生吃?
最近好多人在讨论三文鱼与虹鳟鱼。

三文鱼学名Oncorhynchus,也就是“鲑科鱼”。
我们叫的三文鱼这个词来自粤语音译的拉丁语salmon,其实是大西洋鲑鱼的简称,比如常见的挪威三文鱼。
虹鳟鱼看下图,跟大西洋鲑鱼还是有距离的,当然属于鲑科。如果说三文鱼是指鲑科鱼的话,两个都是三文鱼。但是说三文鱼是大西洋鲑的话,虹鳟属于太平洋鲑,亲缘关系就远些了。我认为市场上大家对三文鱼的理解是大西洋鲑这个种类,不是鲑属的简称。


大西洋鲑不同时期的图片,图源:http://kolafish.ru
如何区分虹鳟鱼和三文鱼?

如果两个在一起对比,虹鳟鱼色淡。三文鱼油光亮丽。虹鳟鱼肉硬,一般不会切厚的,厚也咬不动。三文鱼口感饱满,弹性充足,一般都是厚切。所以三文鱼生吃的口感更好,而虹鳟鱼煎烤的比较多。所以煎烤的三文鱼用虹鳟代替也比较常见。问题不大。
当然不对比的话,都是虹鳟鱼,或者都是三文鱼,确实不好分辨。基本上吃下去细细品味才能感觉到。一般便宜的切的比较薄,很有迷惑性。所以央视说中国三分之一的三文鱼其实是淡水虹鳟,就很吓人。
虹鳟鱼和三文鱼能不能生吃?
原则上,海水鱼寄生虫相对少,无法在人体完成生命周期,极少数会穿孔。而淡水鱼寄生的吸虫,跟人体的渗透压差不多,可以在人体寄生,所以风险更大。如果你不清楚情况的话,海水生吃要小心,淡水产能不生吃就不生吃。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控制的好,人工养殖确实有可能隔绝寄生虫来源。但是必须以足够的样本检疫来判断。判断不了的还是小心为好。
如何尽可能保证生吃的安全性?
如果不能确定安全的话,最好是采用冷冻。美国FDA规定鱼肉必须在-35℃冷冻15小时,或是-20℃冷冻7天后才能生食,而欧盟要求-20℃冷冻超过1天。我们家的冰箱基本可以达到-20度。合规的冷柜也应该有此条件。
一般海外知名的捕捞区都很规矩的急冻处理,都能达标,基本是安全的。国内的就不好说了,确定符合标准的,也可以生吃。不符合的就不可以。现阶段我认为应该加强检疫证明,规范产品名。而不是争能不能吃。
能吃,并不是虹鳟鱼冒充三文鱼的原因或合理解释。
实际上虹鳟熟食挺好吃的,不太适合生吃。很多地方的虹鳟比三文鱼贵。内地的话,淡水养殖虹鳟确实便宜,冒充三文鱼也就多了。
这我想起去吃自助餐的场景。大家看见写着三文鱼的刺身出来就疯抢。然而没有想到有可能就是国产淡水虹鳟。
我们最缺乏的就是知情权。披露清楚,诚心经营,才是一切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