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历史永远铭记那些民族英雄
读唐末藩镇割据史,偶然发现了一位原来没有注意过的将军——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在中唐到晚唐时期,众多的节度使为了私欲和野心而刀兵荼毒天下之际。张议潮率河西、陇右为吐蕃所压迫的汉民族百姓,高举义旗驱逐蹂躏河西走廊近百年的吐蕃。在没有得到中央政府一丝一毫的支持的情况下,将凉、洮、西、鄯、河、临等十二州先后光复。并将北庭、轮台等地相继收复,使得断绝多时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无阻。使唐宣宗万分感慨,“关西出将,岂虚也哉”。立即下诏表彰,“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卷首
他又把被吐蕃糜烂的沦陷地区重新理顺。全面恢复唐朝制度,废除吐蕃的部落制,重建州-县-乡-里四级制度。重新登记人口和土地,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新的赋税制度。而且妥善了处理了当地的民族关系,把治下之民整合的铁桶一块。将军有武功能文治,且心怀故国,始终对朝廷心怀忠义。先派其兄入京为质,后又在兄长去世后,束身还朝。他的后继者虽然屡遭朝廷猜忌,但始终以大唐为正朔,直到李唐王室终结。全忠全义,竟至于斯。不由令人想起抗倭名将戚继光说过的一句话,“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如此忠志之士,如此的良将竟被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不但是他的悲哀,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从我个人角度,一直认为凡是那些抵抗外侮,驱除过虏寇的中华儿女。不论其时代,不论其出身,不论其阶级属性,都应为我们全民族,全国家的人民所敬奉。看看我们的邻国,那个弹丸的倭寇之乡。战死小卒尚能留名,为后人祭祀。我堂堂中华,名将辈出,英雄不可胜数,竟不能为民族之英雄树碑立传,敬奉高阁。悲哉,令人为之嗟叹。如张义潮、冉闵、陈汤、班超之流居然没有进入历史教科书,而尚有无耻之徒妄议岳飞是否应为民族英雄。若否定这些前辈英豪,我中华将何以立身。列宁说,遗忘意味着背叛。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后辈都能永远铭记这些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