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淏然】寒假语文课合集

2022-01-28 22:12 作者:Nita妮可妮  | 我要投稿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表现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托物言志,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 (艺术技巧、表现手法)

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6、语言特色:

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

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亲情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绪、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为何写”方面:

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解答古诗词鉴赏题注意的几点

答题的角度即鉴赏的角度,有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主题等。答题的角度不同,所运用的术语也不同。除前边列到的相关术语外,下面再补充一些,以供我们选择运用:

(1)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性、有艺术感染力……

(2)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3) 反映诗人心情的:愉悦、欢欣、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

(4)反映诗人风格的: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商隐的朦胧隐晦、“孟贾”的郊寒岛瘦、“韩孟”的奇崛显怪、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总之,如果我们能熟悉这些命题方式,清楚各种答题技巧,再认真审读题意,根据试题要求,扣住原诗,抓住要点组织语言,就能极大的避免失分。  

(1)诗歌答题模式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常用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识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记叙文六要素:(when)(Where)(who)(why)(how)(what)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议论文四种结构:总分、并列、对照、递进

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三种记叙方法:顺序,倒叙,插叙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十二词性: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议论文

方法:举例子、对比、喻证、归谬

结构: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解决观点




说明文

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

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补、介宾、的字(名、动、形)

描写方法包括:D动静结合E点面结合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

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




语文学法归类

1.预习六步法

扫清生词、朗读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听讲五法

听(listen)、看(look)、写(write)、说(speak)、想(think)



3.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译析字面(通译全文,分析景情)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

依据表达方法

找寻明暗线索

依据时空顺序or逻辑顺序


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 点题句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 中心句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悬念句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 过渡句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 照应句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 烘托句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铺垫句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修词句



6.七类文章写法

对比、象征、烘托、以小见大、先扬后抑、虚实结合、夹叙夹议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2


(2)现代文答题模式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

一、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

①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②开篇点题 ③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④概括论据证明的观点 .

方法: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二、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剖析论据.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引用这一论据作用等.

②补充论据.原则:必须真实;要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方法: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A、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B、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③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格式:人物(事物)+主体特征(发生发展结果)

④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子)

⑤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三、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 ……,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反驳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

五、议论文的段落作用:结构加内容

开头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②提出论点.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六、议论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准确、严密.

常见考点:修饰、限制、强调等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的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

七、开放性试题:写读后的认识和感受.

八、引用小诗、故事的作用:增强趣味性,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若是在开头,还有引出论题(论点)的作用.





【王淏然】寒假语文课合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