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最炙手可热的他,《看见恶魔》《熔炉》背后的男人藏不住了!(1)
看了金知云导演的《看见恶魔》,发现的不仅仅只是人类内在的凶残和无情,还有一直以来成为禁忌的戈尔美学。
通过这部电影首次出现在商业电影界的这位叫做Moog的怪物新人——电影音乐家的登场也让人欣喜不已。

在血腥的盛宴中,在激烈的复仇攻防战中,Moog悲切地注视着逐渐成为恶魔的两个男人,并为此落泪,这种既无情又感性的配乐是难以忘怀的共鸣。在这部颇具争议的电影中,得到全场一致喝彩的Moog的电影音乐既强烈又美丽,同时又令人毛骨悚然。
作为已经达到顶峰的卓越贝斯手,他特有的平衡感也非常突出。作为职业演奏家和艺术家,他以越过爵士乐和拉丁、摇滚和布鲁斯、电子琴等体裁的模式,以新尝试获得了高度评价。托了从小在各种环境下本能演奏的福,他具有灵活的感性与敏锐的直觉,在充满野性的律动下,细腻而丰富地表现了忧愁和特有的抒情。将贝斯这一乐器的局限升华为优点的他,在专辑中充满了时尚感和热情、实验和冒险的混合精髓,是浪漫的终结。

音乐市场明显被改变的2000年代中后期,以几个短篇和纪录片为开端,投身电影音乐的他,被任弼星、金知云、张俊焕、黄东赫等导演看中。在《街舞开战》之后的5年时间里,他扎扎实实地积累自己的作品数量,切实留下了自己在电影界的脚印。这是不分长度和体裁、还有国籍,共同作业的全面行动。
Moog是目前韩国最炙手可热的电影音乐总监。以2010年《看见恶魔》为首,2011年《熔炉》,2012年《光海》,2013年《华颐》,出道后连续4年在国内电影颁奖礼上获得音乐奖。其中《熔炉》和《光海》共吸引观众1700万人次,获得了很多共鸣。
此外,他还曾凭借《背水一战》作为韩国电影音乐总监,创造了韩影史上制作首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历史。真想知道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俘获大众、满足电影导演期待感的秘密是什么。
Q你之前负责过《华颐:吞噬怪物的孩子》的音乐,真的是一部非常厉害的电影。
我从以前开始就喜欢看这种冷酷无情、惊悚类型的电影,抛开兴趣作为工作来说,电影是需要很多要素的,例如为了顺利拍摄需要投资。就像名声的“毒”一样,与有名的演员和工作人员们组成梦之队,第一次用这种形式带来的作品是《看见恶魔》。当时觉得如果没有这样的演员和导演,大概这辈子也做不到吧,同样看《华颐》的剧本时,也觉得如果不是这样的组合,很难制作出这部电影。
Q你是在选角之前先收到的剧本吗?
不是的,当时大概知道选角的情况,之前《山茶花计划》中的《Love for sale》是和张俊焕导演一起拍摄的,所以偶尔会有来往。在询问近况时,他提议一起拍摄《华颐》,然后就说“送你本书吧”,就开始工作了。张俊焕导演是通过洪坰杓摄影导演的介绍认识的。洪坰杓在电影《Love for sale》开始前就通过熟人认识了,所以《Love for sale》是经人介绍后一起合作的作品。

Q和张俊焕导演合作得怎么样?工作风格或者别的可以简单说说吗?
导演们的风格都不一样,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导演们有想要从演技中提取出来的东西,也有想要从音乐中提取出来的东西,所以为了能够很好地完成这样的向导作用,付出了很多努力。因为有了期待值,对那部电影的期待值,我更需要被折磨,“这种程度就可以了”的标准也在逐渐向上调整。
Q看来是有压力的。
是啊。结束后会感到很空虚。

Q张俊焕导演不是被称为天才嘛,在片场是那种很仔细地指导吗?
是的,我是属于比较细心的类型。张俊焕导演对每个细节部分都很执着,所以满足这种执着是最难的。《华颐》中有很多只看一次就看不见的部分。我也看过很多次,发现了很多地方。看着剪辑版本,为什么在这里只能出现这个画面,为什么在这里会发出这个声音?连音响都考虑到了。在《拯救地球》当时也展示过一次,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象征性的东西。
例如在《华颐》中弹壳脱落后滚动的场景(中间部分的医院),在音响设计和混声时,只是弹壳滚动的声音,我就找了几个小时。在滚动的同时,为了杀死华颐生母而来的杀手轮椅上轮子的声音被掩盖掉,形成了很多奇妙的象征性点。如果要避开那个音响效果,音乐一定要存在才行。
Q是关于怪物的故事嘛。成为怪物的人和正在成为怪物中的人之间斗争的故事,之前还谈过关于恶魔的话题。音乐整体上似乎很强,具有破坏性,但好像又包含着忧伤感和抒情,是故意这样的吗?
如果和导演提出这些,通过电影的主题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向观众展现,就会产生很多不便之处,所以用音乐来调节情感的深浅。耳朵里听到的都是爱情音乐,在这期间,无论是简洁单调的音乐,还是我自己设计的装置性音乐,都为整体电视剧和事件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刚开始设计的时候,为了扭转故事局面,会设计很多东西。
但不管怎么说,在电影院看两个小时这种虐心场面的时候,因为是商业长篇电影,所以只能考虑大众。影片《华颐》是一部少年成为杀手、从命运角度上来说展现了一个悲惨的人类面貌,因此有必要持续触动观众的感情,达到能够互相呼应的效果。

Q主题曲由Yozoh作词作曲,名为《Alice in weird land》,当时是怎么选择Yozoh的呢?
与其说是做选择,不如说是我拜托了Yozoh。我小时候迷上的七八十年代的电影里不是有主题曲嘛。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也有单独的主题曲奖,还有单独的乐谱部门。我好像没有制作过主题歌,近作中看007的话,杰克·怀特单独创作主题歌,乐谱由大卫·阿诺德负责,与其像那样写歌送给歌手,不如展现场面,所以从中得到灵感,开始制作歌曲,写歌词。
所以所谓的“weird land”是因为让人觉得诡异,怪诞,才会让人产生恐惧感。给人带来恐怖感的电影《华颐》,“爱丽丝”承载了少年华颐的故事。在音乐进入的场景中,需要这种风格的歌曲,所以我把Yozoh作词作曲的曲子改编了,我想通过编曲或乐器声将那个场面和电影所具有的情绪加倍。
Q结尾的画面场景和歌曲很配。
张导演不想失去少年感性的感觉。看《孤胆特工》这样的电影的话,是感觉不到人类感性的,但是《华颐》里的人物角色虽然那样,但是一定要有少年感性,想把杀手和少年的感性融合在一起。所以画画、听音乐、穿校服,展现出想要和同龄孩子过一样生活的欲望,穿校服开枪的场面会产生一种扭曲,奇特的感觉。

Q《华颐》只以音源的形式上市,没有计划以CD的形式发售吗?
最终为了买CD到处跑,也没地方买。除了在网上订购的方法以外,因为看不到商店,所以没有什么意义。像《华颐》这样的情况是以非卖品的形式,制作的数量也比较少。
Q就像所说的电影音乐原声CD一样,很难在实体店购买。《光海》已经绝版了,《公司职员》和《男人使用说明书》连音源都没有。
我考虑过要出音源,电影本身在一定程度上票房不错,但也需要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同意。《公司职员》当时和音乐著作权协会有问题时正在制作,所以投资发行公司害怕可能会有一些风险,承诺以后再做。但是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Q你和金知云导演合作过很多次,从短篇电影就开始了,你觉得在哪些方面配合得比较默契?
因为我喜欢电影,所以站在做电影音乐的立场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导演在电影方面的说明和指导做得非常好,跟随情况,什么地方需要什么,都会好好地告诉我。首先会放心的让我施展灵感和想象力,有想法一致的地方,也会有他会作为商业电影导演,认真地确认其专业性的地方。像我这样会贝斯演奏的电影音乐总监们,创作的过程中会偏离既定的轨道,他就可以起到把我拉回来的作用。
Q张领圭导演也和金知云导演合作过,很多人都说导演会听很多次,参考意见好像也很明确。
金知云导演平时喜欢找各种音乐来听,非常想用这种类型的音乐。会在拍摄某些场面的时候,问古典音乐用在这样的场面如何。也有提前想好的部分,拍完后会讨论这个音乐用在这里是不是更好呢。

Q商业片处女作《看见恶魔》的尺度很大。从接到剧本开始就预想到了是这种程度的吗?
我没想到电影里面的人物会那么辛苦。从我的立场来看,这是一个从美学角度出发,讲述人类内心世界的故事。虽然以前《发条橙》等作品没有出现赤裸裸的杀戮场面,但主人公魔鬼般的悖伦性却一直展现到最后。
在现实中无法接触到这些,通过文学等艺术可以接触到,还有把这些放到视觉世界,很多照片和画也有展现。但是因为是电影,所以更加生动栩栩如生。一直以为这样会很有商业性,但是我也渐渐地改变了。我深切体会到,在与大众沟通上,我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看见恶魔》也是通过反馈才知道电影的血腥。
人们都说“看不下去了”,可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看不下去了呢?好像和很多电影内容都差不多,不知道歌剧是否枯燥,但就像有些人自己看的时候一样,每个人理解艺术的幅度都各不相同。
Q那么通过《看见恶魔》您感受到导演的尺度与普通大众不同。那之后对音乐制作有影响吗?
是啊,看作品的视角在不断变化,世界也在变化。从生活周围环境中学习的东西也在慢慢不断积累。

Q但不管怎么说商业电影的第一部作品就受到了这样的冲击。
是的,我以为会好起来的(笑)。电影跟《孤胆特工》相隔一周的时间上映,我以为《看见恶魔》上映的话,《孤胆特工》就会成为第二名。因为我不是女人,所以也没有想到有元斌的颜值这一层阻碍。(笑)
Q本以为这部影片的音乐也会非常强烈,但是好像又有《华颐》一样的感性。还运用了波萨诺瓦音乐。
作为音乐导演,重要的是要证明这不是一般的暴力电影。从剧本开始,导演想展现的就是与普通暴力电影是有不同之处的,暴力电影是不会走到人类内心深处的。但是该电影的主题是从人内心涌出的凄惨复仇心,一直到解除怨恨为止。这是一部把每个人拥有的恶都具象化的电影,这一点必须传达给观众。从某种角度看,内心所拥有的恶也是一种悲哀。如果没有那个的话也不用感到痛苦。人内心中的那种善与恶的抉择,就交给法律吧。
主角其实也是人,不是命运让他那么走,而是从自己选择和感受到的点出发。电影场景中的报仇场面,让这种悲伤更加强烈,音乐本身也更多地感受到了情感上的顽固执拗。我第一次接到剧本时的题目是《亚热带之夜》。所以刚开始做的音乐初稿,把热带的火热和顽固执拗的情感作为点睛之笔。不是有南美电影吗,在接到剧本之前,有一部叫做《圣血》的电影,之前就想过我一定要尝试做一次这种类型的电影。我喜欢里面的歌,也喜欢那部电影带有的的强烈感。

QOST的扉页上写着“惊悚片之最是电影音乐”,但其实观众不太好接受惊悚音乐的风格。从某种角度看,它也可能是具有功能性的音乐,很好奇您是如何制作的。
在此之前,我做音乐希望的是自己可以达到形而上学音的排列和某种节奏与和声这样的部分。像惊悚片、特别是古典音乐,在希区柯克电影里看的话,从古典音乐方面的现代音乐、当代音乐等技法开始,爵士乐类的自由音乐这样的风格也经常使用。因此,每当看到这些电影时,就会涌现出很多我向往的音乐,非常有趣。
听伯纳·赫曼的《出租车司机》,就会感觉格调很高,旋律很抒情,但听着听着整体感觉突然就朝着形而上学的方向发展,肯定是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所以《看见恶魔》的音乐好像也走得很抒情,但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突然扭曲了。录音的时候也是为了尽量避免在一般古典音乐录音时出来那种温情的效果,使用了合奏或管弦乐演奏时不使用的麦克风等装置。
听的时候心情有点说不上来,与其说变坏,不如说是有不方便的地方。为什么这样做了呢?不是有那样的嘛。(笑)过度使用回音,过度使用低音等等,但如果不是电影音乐,我单独制作唱片的话,很难制作出那样的音乐。
Q您喜欢看什么样的惊悚片?听说参考了很多80年代以前的惊悚片。
有《出租车司机》,喜欢看希区柯克电影。参考过伯纳·赫曼的乐谱,还有莫里斯·贾尔制作的《谍魂》等作品,比起伯纳·赫曼,我更喜欢莫里斯·贾尔。

Q希区柯克的后期音乐从某种角度看,有浪漫的部分。
我还喜欢《法国贩毒网》。在那个电影中,在爵士乐中使用的乐器制作了很多形而上学的音乐。
Q像《看见恶魔》的情况,是属于转场提示们比较短的类型。电影音乐以这种方式受到了时间的制约,对创作方面有没有限制和不便?
刚开始觉得不舒服,但后来发现其中也有乐趣存在,因为会有挑战。构成短提示,将其效果最大化的时候,发现其实也有我的功劳啊。(笑)

Q据说收录了40多首歌曲,不会都收录在OST里了吧?
因为写了很多像ambiance一样的音乐,所以为了欣赏这些歌曲而推出专辑有些不妥。
Q您是先收到剧本的吧?就像《看见恶魔》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在拍摄、剪辑结束后开始编曲工作吗?还是说一接到剧本就开始投入编曲。
其实每部电影都不一样,像《看见恶魔》这样的电影,对于商业电影来说音乐制作也是不容小觑的。再加上金知云导演也是第一次挑战惊悚片,所以接到剧本后就马上开始制作了,和导演商量电影中的片段如何配合情感因素来加音乐。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一步进行音乐创作。像《背水一战》的情况,在最终编辑工作全部结束的情况下加入音乐工作团队。
像好莱坞电影,因为音乐是不会停的,会持续播放,就像爆米花电影一样从头到尾都要有趣,所以必须让音乐从始至终充满连续性。每部电影好像都不一样,至于哪种类型的音乐可以让电影的效果加成,则由我和导演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
(未完待续)
翻译 / 书云 排版 / 优琪
你们的 “点赞”、“在看” 、“评论”、“分享”
就是小画(mai)前(zhou)进(bian)的动力^^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拥有者所有
*禁止二改二传截取部分,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请勿摘抄复制
画外音VoiceOver
微博画外音voice_over_
微信号voice_over_
B站畫外音voice_over_
投稿p78i6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