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被JUMP拒绝的《进击的巨人》,难道真不如“死火海”吗?

最近的谏山创有点“忙”,因为一系列主动或被动的轶事,他居然屡屡成为了二次元圈的话题人物。
比方说前段时间因《进击的巨人》临近结尾而接受的采访,谏山创便因为一句“想在完结后开办桑拿店”而引起了海内外动漫迷的热议,均表达了“不务正业”的调侃。

而再近一段儿时间,又因为另一个大名鼎鼎的日本动画制作人“山本宽”的吐槽:“我不屑看《进击的巨人》”而成为了舆论关注的中心,当然,这一次动漫迷的矛头可是一致对准了山本宽,均认为此人只不过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已---


谏山创真的很忙,除了如上轶事之外,他居然也在近日因为日本网友的“八卦”倾向,又再度登上了话题榜单,而这一次似乎算是有点儿“黑历史”的味道呢。
01.被JUMP无情拒绝的男人
初看小标题,或许很多小伙伴都会深感不适,并喃叨出这样一番说辞:“什么?谏山创曾被JUMP拒绝过?你这是在开玩笑吧?”。
首先不可否认,自2013年推出第一季动画之后,《巨人》便成为了无数动漫迷心目中的神作,而它在豆瓣的均分也达到了9.0以上,每一季的品质都拥有着霸权番的魅力---

但即便如此,即便《巨人》算是近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佳作(能够与之媲美的也就只有《一拳超人》和《鬼灭之刃》了),不过谏山创被《周刊少年JUMP》拒绝的事情可真是千真万确的存在。
而且当初拒绝的那部作品,正正就是《进击的巨人》!


如上所示为日本媒体针对此事的报道,明确指出了日本网友将谏山创“黑历史”挖掘出来的事情,而我们国内的媒体也进行了转载,并且点明了《巨人》之所以被拒绝的核心原因:当年的JUMP阵容实在太强悍了!

如上所示为日本网友挖掘出来的当年谏山创被拒绝时候的“JUMP阵容图”,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诸如《海贼王》《火影》《死神》《全职猎人》《网球王子》《家庭教师》《银魂》等等曾叱咤日漫行业的作品的身影。
正因为上述作品的“强悍”,于是乎当谏山创带着《巨人》的稿件和创作理念前往JUMP编辑室的时候,便遭到了无情的拒绝,从而错失了这家在王道日漫领域中位列大哥大席位的杂志上,刊登连载的机会咯。

那如此说来,《巨人》的品质果真的不如前文提到的死火海等经典日漫吗?而如果答案正是如此,那它们究竟相差在哪些方面呢?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给各位解读的内容---
02.《巨人》真不如“死火海”吗?
先开宗明义:在我看来,《巨人》可能真的“不如”死火海!
当然,我的不如是打着双引号的不如,而如此做法的用意就在于强调评判事物的时候必须寻找一个基础立足点。
也就是说对于《巨人》的评价,站在不同的立足点之上我们能够得到完全迥异的答案,比如站在所谓的内涵价值尺度,谏山创赋予作品的“高墙、巨人、内乱、岛外文明”等等隐喻均可谓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存在,而这也是这部日漫之所以能够在后来封神的本质原因---

但千万别忘了,JUMP杂志自始至终都是针对青少年群体发售的,而长久以来的标配风格当属“热血+励志”,甭管《灌篮高手》时代的台柱,还是后来的死火海,面对动漫迷诠释的都只是友情羁绊和青春记忆。
值得强调,如上所述的系列理念其实并无高低之别(别认为死火海庸俗,它们只是相对通俗易懂,而要将一部通俗作品做成台柱,这也绝非常人能够轻易达成的),它们只是面向不同的定位而已---

于是乎在十多年前的JUMP公司里,当谏山创带着引以为傲的《巨人》稿件前往投递的时候,JUMP编辑便只能用“风格不太匹配”的说辞将他拒之门外咯。
况且依据谏山创在后续漫画公布的《巨人》“前传”的画风,想来当年前往JUMP编辑社投稿时的《巨人》稿件,也理应没有多高的观赏性吧?那如此说来,被JUMP拒绝又怎么会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呢?

当然,在谏山创身上我们还是品味到了所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豪情壮志。
就在他惨遭JUMP“抛弃”之后,谏山创终究成功被体量相对羸弱的讲谈社旗下的《别册少年Magazine》收录进去了,并自此走上了一条“脱胎换骨”的道路。
不仅在绘画技艺上突飞猛进,甚至还凭借现象级的人气增长,狠狠地掌掴了当年的JUMP编辑们的脸蛋,让这群家伙深刻的明白到自己究竟错失了何等宝贵的“时代的门票”(自15,16年完结《火影》《死神》作品后,JUMP就一直被视作为青黄不接后继乏力了,但如果当年真把《巨人》收入囊中,那想来也不至于被如此吐槽吧)---

《鬼灭之刃》是近几年来JUMP的荣光点,但可惜的是,这部日漫也在前段时间正式完结了...
03.最后
了解了上述信息,相信各位也都大致清楚为何谏山创会被JUMP拒之门外了。
事实上如果回到当年的时间,如果我们站到了JUMP编辑的位置之上,那想来你我也会做出相类似的“错误决定”,狠心的拒绝《巨人》的连载。
相类似的道理其实也早被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明确道出了:“大公司往往会依托过去成功的方法去开拓未来的市场”,而这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

站在结果去回看整个历史,我们往往会觉得那些大公司愚昧无知固步自封,但殊不知很多创业者都因为激进的革新想法而陷入至痛苦的失败囹圄当中,成为了历史的一个句点,而这就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

因此错失《巨人》也不一定就是JUMP的错,但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了讲谈社,那谏山创的这部神作可能就真的会夭折难产了。
所以内容最后,请允许我向讲谈社说一声“谢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