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萨斯的熊孩子们的剧情解析


本章是对于活动剧情的解析与未来剧情猜测,想要看干员原型的,可以去看前一篇文章,其中还有对“熊肉论”的探讨。

首先,我们还是要强调一下yj的“刀片”问题。就我而言,我从没有觉得明日方舟的剧情多么阴暗,或者是丧尽天良。可能因为本人是看奈须蘑菇、虚渊玄作品起家的原因,断头、分尸都成了小场面。但是,这些包括明日方舟在内的作品,都不是猎奇向,没有为了惨而惨,所谓的“黑深残”只是一种工具,是为了衬托中心的。FSN中的金闪闪绝不是因肉质鲜美才安排樱吃掉;《魔法少女小圆》的巴麻美绝不是为了玩梗而掉头;《斩赤红之瞳》的主角团也不是为了凑人头而团灭的。一切都是用于推动剧情,塑造氛围,或衬托中心思想的。明日方舟也是如此,当到达一个合适的点时,用角色的死亡完整剧情是完全可行的,运用恰当的话,还能对该角色进行升华。比如ace大哥、scout、霜星、爱国者,他们的死是合理的,对剧情有益的,干净利索地领便当是一个好的结局。Yj没有因为某些角色的人气或是魅力改变其走向,而是专心服务于剧情和人物形象,反倒是她的优点。反观青山的柯南,正反派的严重失衡一直柯南的诟病,至少现在看来,这样造成的危害很难补救。


而且,我们还要清楚,明日方舟的末世废土世界观,是要走现实,残酷路线的。美术风格也是一致偏冷色调,以悲剧为基础是必然的。如果战场上死亡的,只有无名小卒,最后是集体大团圆的结局,对于泰拉来说不是很奇怪吗?除非泰拉人均大老师,你看,没有人受伤的世界完成了。我敢大胆预测,明日方舟的剧情一步步扩大,死亡角色会越来越多,凯尔希领便当的概率尤其大(老婆我错了,今天我枕钉板睡)。当然,yj刀厂说大多数都是玩梗就像《宝石之国》那样,对剧情观感的影响不大。但玩梗终究是玩梗,不要过度,否则“大团圆”式烂尾还是有可能的。
回归正题,接下来,我们把一章章剧情联系起来探究。(比较长,谨慎观看)
注:本人不是专家大师,想法和普通人一样,对布莱希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什么的一窍不通。只能尽力做到说大白话,让诸位听明白。

明日方舟的微型故事集都有一个优点:在扩充剧情与设定的同时,完善暂无剧情安排角色的形象,使其不那么空洞,令玩家的了解不仅限于档案的寥寥几笔。比如我心中yy的顶级战力之一远山,即使只有了一丢丢剧情,身为单推人的我依然很高兴。当然还有新出现的优点,yj文案的带入性更强了,让人完全不想跳过一点儿剧情。同时也是我一直期望的,人物语言白化的优点。毕竟现实中没有正常人满嘴神仙话的,小说中也很少,更能真实地体现人物形象。而且,明日方舟也没有把对话的信息性忽略,每一句话依然值得揣摩。
其次,剧情的叙述方式也更加严谨了。从古米开始,由现在逐渐过渡到过去,再到凛冬的高潮,再一步步弱化,回到现在。这种层层递进,有序地展开剧情是对玩家很友好的,能给我们足够的适应空间,留住大量的眼球。

一、习惯
第一篇的主角是古米,对于其的形象塑造非常到位,比之前有了明显进步。能看出来,yj近期在尝试塑造现实、完整的角色。每一个主要角色都不应该是简单的,而是多面孔且复杂的。典型的单面角色,守林人,心中充斥着复仇,没有明显相对的一面,当然也有剧情不到时候的原因。还有临光,临光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角色,人如其名,就是罗德岛的太阳,没有一点儿影子,即使卡西米尔骑士已成为了梁上小丑。唯一能够猜测的,只有她的家庭背景。这种角色也没有问题,但真实性欠佳,不会有人是单纯的好坏。

典型的立体角色拉普兰德,为什么拉狗的人气如此之高,就是因为她的塑造非常全面(虽然大多人只记得那一句刻在dna里的话)。拉普兰德很疯狂,但不是自始至终的,即使是现在,也只是战场上比较明显,私下里还会讲一些幽默的笑话。拉普兰德的疯狂还会伴随着冷静,在攻击敌人前,她总能敏锐地观察出弱点来;对德克萨斯的态度亦是如此,与同人中的形象是有很大差别,拉普兰德非常关注德克萨斯,但从没从未做过过激的事,甚至不会影响德克萨斯的生活。但拉普兰德不是跟踪狂,她也是想与德克萨斯有正常交流的,因为她曾许多次向企鹅物流投以热情,只是对方并不打算理会。所以这些疯狂,都是她经过许多筛选所得出的。疯狂与冷静矛盾的充分结合,这就是拉普兰德,一个立体而有魅力的角色。每一个人都是太极图,阳中必有阴,阴中必有阳,这才能达到平衡。

曾经的古米,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可爱、童真、做饭一流,也是单面化的。这一章的剧情就在不破坏角色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塑造了相对应的一面——古米的习惯。为什么没有破坏基本特点,因为这些习惯里读不出恶来,更倾向于“本能”。动物趋利避害,饥饿时渴求食物,无意识地恐惧、逃避一些事物,都是为了生存。古米的习惯就是为了生存,因为粮食紧缺,饥饿时什么都吃;对于黑夜的恐惧,她无法待在阴暗的房间里,晚上必须开着小夜灯睡觉;她惧怕高处的“悬崖”,即使有栏杆保护;。这些习惯是完全正常的,如果把我们放进封锁地带,活下来的也绝对会养成各种各样的习惯。不用去刻意描绘血腥的一面,因为古米改变不了“古米”,那些本能的习惯没有忘记,但纯真的心也一直都在呀。依然会因为别人对自己饭菜的称赞而高兴,依然会珍惜乌萨斯自治团的大姐姐们,依然会由衷地发出微笑。她还是原来那个,可爱、童真的小马来熊。

二、被选择的
本篇中,真理也不再是那位沉着冷静的政委,她也有弱小、无助的一面。我曾经推测,真理的原型是托洛茨基,但现在看来,二者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真理确实拥有卓越的头脑与预见性,是她指出火灾不过是学生混乱的导火索,能够在绝境中保持如此冷静头脑的,学生中也只有真理了。值得一提的是,真理名为安娜,凛冬的母亲也叫安娜,凛冬对她的情感也是不同于其他团员的,也可能是真的在寻找另外一种爱吧。真理的确拥有一种可靠感,总能给人一个依靠。如果说凛冬是自治团的领袖,那么真理就是她们心灵的护盾。这也是早露总是下意识寻找她来倾诉的原因。

至于薇卡的死因,我是从与梅的对话中得出来的,杀死薇卡的凶手就是真理。梅说过,侦探的本职工作是调查真相,而不是审判罪恶。这个道理真理绝对知道,只不过是再次强化、认可了她的想法。薇卡犯了“罪”,可能是自治团的叛徒,连她自己都意识不到,认为自己只是个受害者,伙伴们一定会再次接纳她。保护她。可真理,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薇卡造成的危害比她自认为的要严重许多。自治团不能接纳她,也不敢接纳她,也许凛冬会不计前嫌,认为薇卡的心还是属于自治团的。但真理能意识到,薇卡是一颗毒瘤,绝不能再留着了。于是,薇卡便被真理秘密杀害,她到死都无法相信,杀死自己的,竟然是我最信任,最温暖的真理。

真理对此是非常自责的,乃至影响她一生的抉择。她确实擅自审判了薇卡的生死,即使这是为了大局着想。薇卡临死时的表情,会永远烙印在真理的心中。真理终究是个小孩子,没有足够的处理经验。她拥有智慧的头脑,恐惧才会被映射得更大,造成的伤害也就更深。但真理又要为大局着想,不能再增加自治团的不稳定性,只能把伤口捂在心里,却又迟迟得不到抚慰。这是真理身为学生而非“无产阶级领导者”的局限性。正如档案中所说,也许只有时间才能治疗这道伤口吧。

其中还涉及了一位干员——梅。我对四星干员的发展一直很关心。没有突出的实力,在剧情中总是充当陪衬作用。偶尔会有法国干员、龟龟JOJO说让某些角色在奇怪的方面有了热度。可实际上,他们是十分值得挖掘的,yj并没有在他们身上省工夫。SWEEP的清道夫,专门处理见不得光的工作,可以说是凯尔希设立的暗杀部,她也是官方唯一认定的同性恋。“驴外四女友”的砾小姐,是唯一对博士主动表达感情的干员,她是“商品”出身,却能一步步走上骑士的道路;占卜师远山,可以说是明日方舟最神秘的干员之一,在一个满是细节的游戏中,她的每一句话都值得研究。如果不是星级与剧情进度限制,他们的热度绝不会低于高星干员。Yj也一直在尝试弥补这些不足:从不大成功的红云,发展到主线的霜叶,又到近期活动里的伊桑、梅、猎蜂等等。其中有不大明显的,也有效果显著的,但大多还是配角。我希望在未来的剧情中,四星干员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至于一、二、三星干员,一星是小车们,二星的作用已被定格了。他们的档案与语音都相对简单,形象也不够有魅力,从其出现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成为绿叶的事实。除非yj心血来潮,出一波过去罗德岛的故事,那么二星老牌战队才会大显风采,不过这应该都是后期了。而三星干员,不用担心他们单薄或者没有故事,因为三星干员大都粘合于罗德岛,写他们的剧情不会影响其他地区的挖掘,可以对新模式起到试水作用。比如新年的炎熔,精英干员米格鲁,王牌牛郎月见夜,他们总能在新剧情的第一批出现。确保模式可行后,再引入其他干员。因此,三星干员的出场机会意外地多,从而确保他们的故事与形象。所以,我才会把目光放在四星上(也有可能是我太非了,没什么高星干员)

三、在梦中相遇
本篇将整段剧情代入高潮,本篇中,凛冬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位还处于萌芽期的卓越领导者。
纵观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领导者,都并不是学富五车,但他们都有统一的特点——足够的人格魅力,从而获取相当多的群众支持。

最典型的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非常喜欢演讲,尤其喜欢人多的场合。他总会选择一个各阶层都能够踏入的广场。演讲中,希特勒不会端着架子,总会身体微斜,对着特定的人群,而那群人,往往是学生、妇女。起初他会比较平静的说,增加与群众的亲和力,接着一步步地提升感情,群众的情绪也被一步步提上来,又附着各种手势来增强张力。希特勒演讲的内容没有多么高深,都是民众心坎里的问题,通俗易懂,同时强化众人的心理暗示。仿佛他就是最理解这些问题的,可实际上,大都是把人们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从而获取百分百的认同。正是这一场场演讲,希特勒背后洗脑的群众越来越多,造成的影响有目共睹,德军的可怕令全世界惊叹。这就是领导者的魅力,相似的还有拿破仑,他们往往能靠自己的魅力,让许多人不自觉地成为追随者。

凛冬的个人魅力就是很强的。她实力强大,人们往往会支持强力、强制的人或物;她心中有股足够旺盛的正义感,这种正义感使得自己即使陷入迷茫,也不会做错事,自然也会有人仰慕这股正义;凛冬还拥有十足的责任感,打抱不平、为弱者挥拳,总会把保护弱者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为了学生自治团,她都可以直捣贵族的老窝,第二次火灾、团员的死亡。都会为此责怪自己,即使旁人眼里凛冬的某些行为并没有错。我想早露的变化,也绝对是因凛冬无意识的领导与影响造成的。

凛冬也是有常人的软肋的。凛冬会做噩梦,会因为学校的肃清惨剧而作呕,这之中我想是有恐惧的,对于绝望与屠杀的恐惧。以及她心中愈来愈明显的迷茫,对于领导者来说,迷茫是万万要不得的,因为全体群众都会随之慌乱。我曾经推测凛冬的原型是列宁与四大林,从个人角度来看,只猜对了一半。凛冬虽然做过肃清工作,但她不是一个能实施铁血政策的人,即使她拥有了足够的阅历。而“泰拉马克思主义”,也唯有凛冬读物中的恩格斯,可能根本没有对她造成太大影响。乌萨斯学生自治团是远远无法到达政党的高度的,她们终归还是群学生。即使凛冬是个好苗子,但她已经处于罗德岛这个温室,能够推翻乌萨斯政权,只有霜星口中与列宁相似的男性才有可能了。

四、表里不一
说实话,我对早露的第一印象,谈不上喜欢。当时的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贵族”,起初,“小贵族”们互相撕咬,争夺领导人的位子。直到早露的出现,即刻便坐上了这个位置。她的行为,与其说有领袖气质,倒不如说是大贵族的优越性。在他们眼里,领导人象征着更高的地位,就应该让更高级的贵族坐上去。身为下级,就应该听从上级的贵族;而对于平民,对待他们的态度和父辈们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平民就是“劳动力”,就是“商品”,理应成为贵族的价值,理应受贵族压榨掠夺。这样令人发指的野蛮行为,为什么被早露默许了?很简单,因为身为贵族气最深的高层贵族,她根本意识不到贵族血腥的本质。压榨平民?听起来奇怪,但好像也说得通。早露潜移默化地选择了保护自己所在群体的利益,因为曾经的她,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

有人说,这是贵族阶级的局限性,可以理解。是的,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历史上相同的例子,法国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一出手就是天价数字,都是从民众身上弄来的。她邪恶吗?与其说是邪恶,更多的是无知。无知到说出“那他们干嘛不吃蛋糕?”这样的话语。(但历史上玛丽并没有说过这句话,是人民将愤怒宣泄后的产物。)即使如此,在她危机的最后关头,依然能产生清晰的自保念头,暗中向一批流氓贵族请求支援。当然,并没有任何人想救她。最后,这位戏称为蛋糕的王后,被送上了断头台。早露虽然没有玛丽那么严重,但其贵族的本质是一样的。她曾私下救济过平民,不过这是出自个人意愿。每一个好心的贵族遇见饥民时,都会给予施舍。但最终还是会融入贵族的群体,进行有意无意的压榨。

早露优于其他贵族之处,就是她慢慢认清了贵族野蛮的事实,也对此发出厌恶。但是此刻,早露脱离这种贵族了吗?并没有。因为早露认清后的第一反应,是自杀,就像是走投无路一般。这么来看,她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改变,没有影响到贵族们的掠夺,没有影响到平民的残杀。早露在逃避,逃避这个击溃认知的事实,她最先想到的,还是自己。这种行为可怕但不可耻,不管早露是不是贵族,都没有义务去顾及天下或者是一个集体的疾苦。可正是这一点,早露不及于凛冬与真理,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早露真正开始做出改变的,是到达罗德岛后。阿米娅把她安排到后勤工作是十分明智的,因为这可能是乌萨斯学生自治团最特殊的一员。直到与凛冬的谈话,早露逐渐开始面对,正视贵族的性质,走向前线来改变自己。同时,我认为凛冬的领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换作真理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
不过,我们也要客观看待早露。贵族给早露带来的,绝不只是那些丑陋。早露的沉稳、礼节,优秀的为人处事能力,是其他团员都不具备,也是罗德岛不可或缺的。而且,经历绝望后的早露依旧是善良的,她那颗心出淤泥而不染,如同白莲,难得可贵。

五、胡言秘语
相比于其他干员,烈夏是比较特殊的。未实装是一个原因,另一点就是她的立体性不强,大都是单面的性格,当然,这不代表角色刻画的不好。烈夏可能是全学校最阳光的,整个劫难里会有这样的角色,难以想象她的大脑构造。烈夏与凛冬有许多相似之处,强大的实力,强大的内心,但烈夏更加阳光。学校里,她不仅没有绝望,甚至还主动去找曾经变态的梅菲斯特对线,出来后也只是受了一点惊吓,就像刚从动物园的猛兽区出来一样。或许心思粗也是优点,不管你多么恐怖,你的气场多么黑暗,只要我搞不明白,就当一阵过堂风,着个凉就完事了。试想一下,当全体团员心灰意冷时,突然蹦出来了小太阳,心中的恶犬就立刻化作草泥马奔走了。人如其名,热烈如夏,将所在的每一处都烘成热的。

但是,这都是靠目前的剧情分析出来的。烈夏可能也有对立的一面,毕竟还没有实装,了解的信息也不够充分。到以后干员实装时,我们才能看到真正的烈夏。(我比较担心烈夏迟迟不实装,什么结局大家都懂。)

六、在春天之前
春天来临的前期,暴风雪往往是最激烈的。
苦艾并不是自治团的一员,设法逃出了学校。尽管如此,苦艾很可能是学生中最痛苦的。学校终究是学校,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来说,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而苦艾面对的,正是这个奄奄一息,处于惊恐、愤怒与绝望的社会。

苦艾出来不久,就与部队相遇。由于从小在警局生活,她可以随部队一起救援。按常理来说,苦艾很幸运,因为这是她从小就开始打交道的警察们,本应是很受照顾的才对。但罗德岛最终发现的,是废墟中极度饥饿的苦艾。这只部队因为粮食短缺,与平民发生了冲突。更可怕的是,档案中明确记录了——“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苦艾的尸体都不一定剩下。”这句话,有着非常强烈指向,比那些学校中不确定的细节要恐怖许多。

虽然没有详细描述,但我们仍然可以猜测出中间的过程。首先,苦艾为什么要叫自己苦艾?苦艾酒是烈酒,上一章有详细介绍。由于酒中含有与大麻构成相似的“苦艾脑”,产生了致幻作用。梵高等内的许多艺术家都为此痴迷,因此又有“绿色缪斯”的称号,还与艺术、灵感等词挂钩,其原料也具有药用价值。但直到1905年,瑞士的一位法籍劳工酒醉后强杀妻儿,瑞士政府禁止了苦艾酒的生产与销售。紧接着,几乎所有欧美国家都颁布了苦艾酒禁令,并持续了近一百年,甚至将其与暴力犯罪与社会混乱划上了等号。苦艾酒的联想不再是艺术,而是迷幻、堕落与恶魔。

我们是不是可以就此猜想,苦艾的经历就类似于苦艾酒?整场暴乱绝不是单纯的暴乱,而是整支部队的意志崩溃了,包括苦艾。如果单纯是自己的父亲与其他警察军人们战死,但并没有得到回报,这并不是一件能够击垮信仰的事。因为单看父亲的行为,为理想献身,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吗?苦艾的父亲应该不是那样死去的。他收到了理想的背叛,或是他背叛了理想,亦或者那些东西根本不是他的理想,不足以称为理想。自身力量的弱小,群众的摧残,整合运动的正面打击,都催化着结局的产生。其他的警察们亦是如此,露出了自己兽性的一面,他们不再去保护,而是单纯的暴乱,混斗,如同致幻一般。哪儿还顾得上什么人民、战友,更不用说是某个警官的女儿。一切的崩溃也都发生在苦艾身上。

那么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不用想什么人性、时局等高深莫测的东西,就是最直接的天灾。陨石一般的源石块如暴雨般砸进地表,挤出一块血幕。在天灾面前,一切生命都微不足道。我想起许多电影与纪录片描绘的,不要试图夜晚在海洋上漂泊,人类会对海中的黑暗产生本能的巨大的恐惧,一阵巨浪、乃至一次淹没,都能轻易击碎我们的意志。
恐惧、暴乱、绝望、天灾,数位暴君抓着他们的头颅,谁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理智呢?如果在学校,苦艾可能凭借顽强的意志与生存能力活下来,但如果被扔进一个淌着黑血的社会,能够击垮她的因素太多太多了。被吃掉,对于天灾下的人来说,简直太幸运了。这里鱼龙混杂,什么人,什么动物,什么危害,根本无法预测。

但是,这些内容要结合苦艾的档案来看,熊孩子的主要内容,还是在学校。并不影响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整个基调还是冷酷中带着温暖的。

我们应该庆幸,暴风雪已经过去,她们的春天也来临了。不管怎样,那些伤害是无法抹去的,罗德岛能做的,就是陪伴,争取一个真正春天的到来。
本篇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点一个赞,有想法的可以在评论区讨论。长达7000多字,这是我目前写过最长的解析了。或许精减一些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