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第七章 变声的含义
在我调音近十年的经历中,我不止一次的回答过这个问题,讲了又讲,说了又说。
但我发现了一个滑稽的现象,那就是不管我说多少次,重复多少次,都没用,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不同。
在一些人的眼里,变声就是和柯南变声器一样,打开之后立刻随心所欲,只要开口,那就是第二人格显现,仿佛身体之中有两个灵魂一样,变声器只是开启的媒介。
而在一些人的眼里,变声基本神化,它更像是一种‘同声传译’,在他们的认知里,在变声器之中是存在另一个人的,这个人完全理解他们脑海中的一切想法。
只要他们开口了,那么在变声器中的‘那个人’就会立刻理解他们的所想,一个一米八五的糙汉子大叔,在瞬间就会变成一个软萌嗲嗲的小萝莉,而且他自身的声音语态毫无任何变化,并不需要自己做出任何的变动。
所以我不得不大书篇幅的去写一下这——变声的含义。
如果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你的脑海之中对变声的认知第一时间的想法如我刚才举例的两种,先别急着尴尬与羞愧,这实属正常。
为何正常?因为市面上的很多所谓视频的确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辟谣总比传谣难,我在这里写十篇,一百篇干货,也顶不住营销号发个充满噱头的“全网最强变声器大汉秒变小萝莉”。
第二点则是因为行业的不透明性,变声的含义嘛,说清楚了,到底好不好呢?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你是一名调音师,一共有100名客户,60个普通人,30个小白,10个聪明人。
普通人认为,变声可以变成女声,自己自身只需要做微小的调整。
小白认为,变声随便变女声,别说变女声,变什么声都行,变形金刚,海绵宝宝,奥特曼,只要你想得到,动动手指便可轻松达到,自己自身不需要做任何调整。
聪明人认为,变声不一定可以变女声,变女声需要自身的努力配合,调试,个人缺一不可,至于大汉一开口变小萝莉这种事儿,是不符合常理的,所以不可能存在。
综上所述,你费尽心血科普,唾沫星子乱飞,很可能只能赚到聪明人的钱,甚至聪明人的钱都不一定赚得到,因为聪明人也要权衡自己所付出的时间精力能否达到变声所需求的这些。
而那些小白,普通人在看到你这些长篇大论后,自然望而生畏,当场劝退,来回的加群退群询问,不但不能让你得到任何的好处,反而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在重复的对话中惹得你烦躁不堪。
相反,你不去做科普,让大家都是朦朦胧胧,似懂非懂的样子,这样,普通人,小白,聪明人的钱你都可以赚到手,又省去大量的口水,何乐而不为呢?这也就是所谓的‘行业共识’所产生的原动力。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科普呢?
如果一件事,你做了之后没有任何的好处,甚至还会对你自身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你做它的动机何在?
所以我认为,完全没必要因此去责怪其他的同行们。
有的人看到这会疑惑,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在这里大费周章的去讲,去说,去做呢?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哑然失笑了,可能是因为情怀吧,因为我的确希望在自己的手中,能够出现更多更好听的声音,我也很享受帮助别人达到自己需求的满足感。
已经看了太多太多人天天懵懵懂懂迷迷茫茫的去进群,问变声器呢?下了变声器,又问,为啥不像啊?
而我又很难做到对每个人都心态平和的认真详细的回答。
所以,这篇变声学院的创作初衷,便诞生了。
那么,言归正传,变声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在讨论这一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声音,它到底包含了什么内容?通俗的来说,就是一个声音里都包含着什么?
细化剖分来看
一、纯干声
二、共鸣(口腔、鼻腔)
三、颗粒感(气泡音)
四、金属芯(边缘闭合俗指声音质量)
五、咬字(方言口音)
六、情感
请认真记住这六大项,它将是奠定你对变声乃至声音理解的基石。
依照六点来看,一个完整的声音,是包含了这以上六点的声音,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大部分的声音是不完整的,很可能以上六点只占个两点,三点,这很好理解,毕竟每个人都不是播音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谁也做不到天天情绪饱满的朗诵。
但是,遇得到遇不到是一回事,想要理解变声的含义,就必须明白声音的组成部分,我会在文章的后续部分对以上的内容做详细说明,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言归正传。
变声的含义是什么?变声所能改变的,主要是音色,也就是很多人口中的声线。
那么音色包含着什么?
纯干声,共鸣,颗粒感,以上三点,是你打开变声软件后,会被瞬间改变,明确给你反馈的内容。
那么我接下来简单的讲讲这三点的含义。
纯干声,顾名思义,就是你声音中最纯粹的那一部分声音,这一部分声音是不包含任何其他要素的,包括共鸣和颗粒感,它是你声音组成的核心部分,也是你天生的音色。
共鸣,这个听起来既陌生又熟悉的词汇,就是我们变声之中的重头戏,它很重要,在接下来的一些篇幅中也会不可避免的讲到它,请记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些FM广播电台中主持人的声音,主持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他们都有着一个共性,那就是“富有磁性”,你很少听到一个主持人的声音是干干巴巴的,尖尖细细的,至于又沙又哑的那更是不可能存在。
那么这个“富有磁性”的特性是如何产生的,这便是共鸣的魅力,共鸣的存在就是为了修饰单薄的声音的,共鸣在声音中的占比,将决定你声音之中的主体音色。
但共鸣增强,占据主体时,也就出现了很多所谓的‘低音炮’,尤其是男低音,几近让你听的耳朵‘嗡嗡嗡’。
共鸣的作用,不单单用于电台广播,在声乐歌唱,PIA戏配音,主持直播中都相当广泛,当然,在变声中,它也尤为的关键,是万不可缺少一环。
颗粒感,俗称气泡音,网上对之的阐述讲解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多赘述了,唯一要讲的只有两点。
一、颗粒感是新人变声最大的问题,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禁忌,任何人不管声线天赋如何,一旦掌控不好,让颗粒感输入到变声之中,那么最终变声效果,会不可避免的变得异常沙哑,最终导致‘小黄人’。
所以对新人而言,如何避免颗粒感,气泡音进入到变声之中,是不可逾越的一道难关,成则脱离小黄人,朝着新世纪大门的女声之路迈开最关键的第一步,败则只能开口小黄人,不管你如何改变咬字,情感,甚至共鸣比例,也依旧是小黄人,最多变出一个‘女版小黄人’。
二、颗粒感是声音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它与生俱来,我们国人并不像国外习惯提高腔体发声,可能只有在唱歌的时候在会用到混声平时在日常生活里大部分人所发声的位置都在喉咙部位这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出气泡音,变声也是如此。
对变声研究的深入的大师,宗师,可以通过惊喜的操控以‘伪颗粒’的形式借助变声去变出女声版的颗粒感,也就是用变声模拟出女声的喉咙位置发声,通俗的来说就是模拟出一个‘正常说话’的女声,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了不起的,然而想做到这一步,我所见到的变声使用者屈指可数。
……
当然,这也和缺少系统性的教学有关,毕竟一个人天赋再怎么牛B,没有人引路指点,没有方向指引,光靠着自己胡乱摸索,天花板瓶颈自然很快卡死,这也就显得那些‘第一个吃螃蟹’‘摸着石头过河’的人尤为可贵。
我常常感叹,如果当初我在玩变声的时候,也有一位大佬,能够将这些内容讲解阐述,像黑夜的明灯一样指点一二,我必能够节省海量的时间精力,少走无数弯路,当然,这些也就是我的奢望而已,毕竟大佬没有义务将自己辛辛苦苦钻研的心血无私的公开奉献,甚至于,当时是否有着这种大佬存在,也是个未知的事情,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变声,声乐,这是两个完全迥然不同的领域。
前者小众,不入流,在很多人眼里等同于小黄人。
后者显赫,但枝繁叶茂,太过复杂,哪怕是真正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也不敢说自己就把声乐彻底理解透彻了,光是一个SLS就足够很多人研究一生了。
将这两点做融合,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大胆行为,因为之前从来没人这么做过,变声玩的好的人不一定懂声乐,而声乐的大神也未必对一个小小的变声有兴趣。
种种原因导致的结果,就是本人,在很不愿的情况下,在自己已经成了同行天花板的情况下,只能硬着头皮做一个探索者,在没有任何教程资料的帮助下,自创体系,并且用数年时间将之完善丰富,这其中的耗费,堪称魔幻,甚至我自己当初尝试,也没抱着多大的信心,然而所幸,我运气不错,从缥缈朦胧的分叉路中,选对了一条小路。
而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们也很幸运,从海量的网络文章中找到了自己所最需要的变声内容,不得不说,我们都是幸运儿。
那么言归正传,纯干声,共鸣,颗粒感这三项是可以通过变声去改变的,而调音师的工作,也是调试这三项之中的内容。
金属芯,咬字,情感,这三项,则是变声无法调试的地方,不光变声无法调试,任何的声音插件都无法调试,因为这三项,是属于只有人能掌控的范畴之内,非机器可修改。
以金属芯为例,你大喝一声,音色饱满,极具穿透力,不管前期后期,任何插件,都不可能将之修改成一个弱弱的声音,这不是音量大小的问题,而是声音的内核金属芯,支撑点所产生的核心,这很好理解。
咬字,你一开口东北话满嘴,嘎哈啊,咋地了,任何插件也不可能将之改为四川话,湖南话,方言咬字是不可抗力因素,汉语拼音一二三四声不可能因为某个插件就当场将之逆转。当然,通过后期手段是可以处理的,不过再怎么处理,痕迹也是相当明显,基本等同于B站电音鬼畜,我相信这种效果也不是大家所需要的变声效果。
情感,你开开心心的哈哈大笑,同样,任何插件也无法将之变成呜咽苦笑,你愤怒的一句话,也不可能经过变声插件的转换就变成了温柔开心的问候。
以上三点,是任何声音插件都做不到的事情,切记明确,如果你们在网上看到一些视频能够做到改变金属芯,咬字,情感的变声,那不用怀疑,必是假冒伪劣,因为这违反常理,而我视频已经揭露过无数此类骗子了,就不多赘述了,切勿把‘同声传译’当做‘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