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第六章 变声与伪声的区别与优劣
伪声是指“伪装的声音”,通过伪装来达到混淆真伪,能够像到欺骗到他人的地步。
伪声不局限于人声的伪装,可以伪装成你能发出的任何声音,如物体、乐器、人声等等。
此为百度百科上对于伪声的解释,不过我认为后半段,不适合称之为伪声,它更适合被称为口技。

通常意义上,我们所了解的伪声,大部分为男伪女,女伪男虽然也有,但数量远远比不上男伪女。
在这里不得不感叹一下,现在网络环境,以女性身份出现是相当的吃香呀,如果是相同技术的陪玩,男女之间的价格可能相差数倍,即便如此,男陪玩的生存状况也很堪忧。
啧啧,此非正文,就不多感叹了,进入正题。
伪声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伪声是一部残篇的声音使用技巧。
看到这里,有的人可能立刻会疑惑起来,残篇?什么意思?难道还有完整篇?可网上的很多教学都说的很详细啊,怎么看着也不像是残篇的样子……
别急着疑惑,接下来,我会用很长的篇幅去阐述,伪声的前世今生,帮助大家更好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说起伪声的起源,大家可能众说纷纭,五花八门,有人说是起源老祖宗的口技,有人说是起源于配音PIA戏,还有人说起源于声乐。
我来一一批驳。
首先口技说,口技是不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大部分伪声呢?我觉得不是,‘京中有善口技者’这篇古文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过,也对其中提到的各种声音技巧感叹瞠目结舌。
但不管你们怎么心驰神往,这种偏向玄学的内容,实在是很难作为某种依据来支撑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不管是视频,还是音频,都相当稀少。
我只能善意的理解为失传了,若是真正没有失传,仅凭文章所描写的那精妙绝伦的口技,那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所以伪声可给正统的口技提鞋都不配。
光会变个女声算什么?别人一张嘴什么声都能变,老人,壮汉,小孩,少女,车马声,厮杀声……将这两者联系到一起,的确太扯蛋了点。
配音PIA戏
配音圈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他上到广电上戏央剧,下到几个人上个YY念个稿子剧本撕B,严格来说都属于配音的一种。
很多伪声人认为,伪声是配音圈的大佬发明的,但遗憾的是,别说广电上戏央剧了,就说比较时尚年轻的边江工作室,我也没见到哪个CV是以伪声出名见长了。
任何一部动漫,不管是日漫还是国漫,压根就没有任何一个女性角色是用男人用伪声装成女声配音的。
道理很简单,我有更好的女生CV,我为什么要用一个假的CV呢?我剧组再砸锅卖铁也不至于一个女CV都请不起啊?
另外,伪声的声音呈现也完全到不了配音级的标准,说的难听点,你弄出来的那个动静,广大观众是接受不了的,你自己圈地自嗨没问题,想出圈,想让所有人都赞叹,水平差太多。
我记得伪声圈有一个叫做姜峰的大佬,水平相当之高,还去参加了一个配音的综艺,很可惜,在节目在完全没展示过自己的伪声,只是介绍时简单提了一嘴,在参赛时最后的节目也只拿了垫底一名。
我们不去讨论他垫底是否是因为他练伪声的缘故,总而言之,一句话形容,伪声,和配音没有半毛钱关系,伪声,也依旧上不了台面。
声乐
伪声起源于声乐其实是稍微贴近一些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戏腔的歌曲,比如李玉刚的作品,再比如JAY的作品,以男生去发出女声进行演唱的这一形式,其实并不罕见,要是追溯源头,也有着足够源远流长的历史。
但是唱歌,和说话,这又是两个概念了,声乐和播音虽然基础有相近之处,但两者发展到后期,不说是大相径庭,也可以说是毫不相干了。
我们常见的男生女声的歌手,比较火的可能就是周深了,我也很喜欢他演唱的大鱼。
但周深的女声并非是使用的某种技巧达到的,而是他天生声线如此,他正常说话也是一个偏向女性化的声线。
但谁能说周深用了伪声?说出去便是贻笑大方,招人嘲笑。
言归正传,如果你去学过声乐,并且和老师聊一下伪声,我相信你会很理解我所表达的内容,因为在正经的圈子里,它完全就是一种被严格杜绝限制的东西。
道理很简单,没有哪个音乐老师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学生毁嗓。
那有的人会问?那戏腔怎么说?算不算伪声?
戏腔和伪声的区别呢,我建议有精力愿意钻研的人自己去学习了解一下,我对戏腔涉猎不多,也只到了点皮毛的水平,所以在这里不多评价。
总而言之,在主流价值观的声乐领域的体系下,伪声并不属于声乐的一种,它也不会被应用在歌唱表演里,更不会出现在教材中,男生发女声这一领域,的确有,但属于民族的戏腔领域,但和伪声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全不沾边。
以上三点说完,我相信大家已经对网上普遍的论调有了一个思考理解。
进入主题,我刚才提到,伪声并不属于口技,配音,声乐,而是一种残篇的声音技巧。
那么到底是什么残篇的声音技巧呢?
裹声。
很多人对这个词可能相当的陌生,闻所未闻,很正常,因为这个词压根就不存在于国内。
伪声最早起源于日本,在日本并不叫伪声,而是叫做裹声,含义和国内的伪声大致相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的伪声的祖宗便是日本的裹声,日本的裹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了一套相当独立完善的体系,并且也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大佬。
注意,我所说的‘大佬’是真正的大佬,这些大佬的作品我听过一些,对比于国内的伪声大佬,我只能说是门外汉和大师的差别。
他们可以随便演唱各种歌曲,哪怕是相当具有难度的歌曲,一些歌曲甚至连我都做不到变声轻松的驾驭,他们却能随心所欲的唱,不只是唱,还唱的相当的有水平,有想法。
承认别人比自己强的确很难,不过事实就是事实,既然写到这里,也没什么好隐藏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从我接触伪声的第一天起,我就在疑惑,为什么一个领域,一个体系,无法正常的批量培养出一批批的熟练掌握技能的人才呢?
如果说是因为门槛高的原因,那为什么失败的人的比例多到如此恐怖呢?甚至哪怕是失败后,也会留下不可逆的损伤,后遗症呢?
十个学伪声的九个废,可能有点夸张,但要说八个废,我想并不离谱。
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怀揣着疑惑,在自己终于有着足够的能力见解了解到足够的知识后,我才终于明白了真相。
因为真正的伪声压根就不在国内。
为什么你学伪声学的费劲,学的磕磕绊绊,学到最后反而把自己的嗓子学废了?
因为你学的压根就不是伪声啊。
那学的到底是什么?
你学的只是被人搬运过来塞了各种私货的四不像鬼屋教学啊,按照这种畸形的东西,你能学成就有鬼了,正常的教学哪有一练就大概率毁嗓的?你见过哪个学唱歌的学着学着变太监音的?哪个学播音的学着学着嗓子学倒嗓的?
最早,受限于翻译等各种原因,第一批接触到裹声的大佬的的确确是学出了一些东西。
他们可以在不受到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声音自由的变声,不管是说,还是唱,都相当的游刃有余。
然而在这些人中,就出现了一批离谱的人,将别人的内容据为己有,灌上了一个“伪声”的名字,自成体系,想逆天改命。
若是能力足够,倒也无妨,关键是他们自身的水平的确太差,放眼日本,可能也就是个二流,三流的水平,但在咱们国内,便成了大佬!
我举一个例子,在日本,你伪女声,必须做到,能说能唱,有两三种不同的女声声线,并且唱的歌也必须有各种技巧高低音起伏才能算大佬。
因为在日本的圈子,变出女声根本就不是什么值得称奇的事情,这太普遍了,在一套完善体系理论的支撑下,只要你不是天赋太差,基本都能做到变出一个女声。
而在国内,你只要能开口,能变出一个女声,那就是大佬!
这就是高端水平的差别。
别人的大佬,满分100分,90分。
我们伪声的大佬,满分100分,40分。
大佬都这么拉垮了,那下面的人自然有样学样,越来越拉,圈子也越来越混乱。
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震惊,要么不以为然?要么不屑一顾?觉得我在夸大其词,或是无中生有。
可各位仔细的想一想,你们所能接触到的那些能够发教学的大佬,诸如‘慕容云磊’之流,他伪出的女声那是女声么?抛开事实不谈,你在现实中看到的哪个女声和他声音一样了?
再说其他伪声人,尤其是男伪女这一块,简直是离谱给离谱儿子开门,离谱到家了。
不要说歌唱,也不要说配音,就正常的聊天说话,有几个能听着自然的?
国内伪声最大的通病,问题,就在于无法处理金属芯。
金属芯是什么?大家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支撑点,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力量。
我一直在强调,不管是男声,还是女声,都必须要有力量。
就算是柔弱的女声,说起话来也是有力量的,这和声音粗细,音色薄厚无关,一个没有金属芯的声音,说短词短句没问题,长时间的沟通交流必然出问题,时间越长问题越大!
很简单的道理,人是有情感起伏的,说话也是有抑扬顿挫的,一个人的声音一直处于一种虚浮的状态,没有支撑点,谁听着不别扭?
试想一下,如果你和一个人聊天,那个人一直用一种语态,一种情感,一种音色和你聊天,你不会感到违和感?说的可能比较抽象,大家直接理解为siri、小爱就行了。
这就是国内伪声的最大弊病,无法掌控金属芯,所带来的一连串恶果。
我在之前的文章就说过,新人变声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自己的颗粒感,气泡音,决不可让它进到变声里,这就会导致你直接化身小黄人。
而在伪声领域,他们对此也有着同样的看法,他们对此的处理是相当的简单粗暴,通过抬起软腭强行改变音色。
我这么说大部分人可能听不懂,我们很多人应该都看过伪声教学。
那么伪声教学最常见的一个词是什么?没错,“咽腔”。
咽腔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口腔,这个说法在十年前就已经被各大教材弃用了,现在已经全部划分到了口腔之中,也不知道为什么伪声圈子还对这个词津津乐道。
‘抬起软腭’大家听的可能有些朦胧,三个字理解,挤嗓子。
我们但凡有点声乐常识的人都知道,改变音色的正常做法是改变发声位置,人的发声位置越高,声音越细,反之,发声位置越低,声音越粗。
发现问题了么?伪声教学大部分的篇幅重点都在强调咽腔,也就是口腔,它不通过正常的改变发声位置去改变音色,而是在发声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去强行挤压嗓子,去改变音色。
这样一来,音色虽然改变了,但对声带的挤压撕裂是相当的明显,而且负荷巨大,试想一下,正常的声带你非要把它挤在一起,卡着,不出毛病才有鬼。
有的人会问,挤压声带怎么了?卡嗓子怎么了?伪声不还是有人学成功了么?说明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我觉得这位仁兄说的非常有道理,我建议这位仁兄也去学一下胸口碎大石,胸口碎大石也是有可取之处的,流传了近千年,也有胸口碎大石的高手碎了几十年毛事没有,所以胸口碎大石也是非常健康的,不但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还能在酒桌饭局让朋友们掌声雷鸣!
言归正传。
对声带的过度压迫,虽然改变了音色,但这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个问题。
伪声很少,基本不会去改变发声位置,因为该体系架构的主体在于对喉咙软腭的操控,对口腔位置发声的操作。
那也就是说,你学完之后,基本不要考虑伪声唱歌了。
有的人看到这就很奇怪,我都能说了,我为什么不能唱呢?
这个嘛,你就理解一下KTV那些大白嗓就行了,别人唱歌都是发声位置随便转换,音色比例随便调控,你伪声嗓子一直卡着,一直憋在喉咙,你唱个口水歌还行,你唱个稍微有调子的歌你不跑调?别说跑调了,唱两句都要断气了。
那有的人会说,哎呀,无所谓,我这人没有音乐细胞,能变出女声就行!
这类人我见了很多,下面就讲讲这种情况。
如果你侥幸的,把伪声学会了,并且凭借自己声带的技能天赋,能够无视声带挤压所造成的极大负荷(写到这里我都惊叹了这真是百里无一的天赋)。
再加上你天赋异禀,并非是那种只能说几个字的伪大佬,而是那种能够一直说,一直讲的真正大佬高手!
那么你就会面临一个我之前所说过的不可逾越的问题,那就是声音缺少金属芯。
几乎你们所能见到的99%的学伪声的人都会存在的弊病,那就是声音空虚无力,怎么形容呢,就像是一个感冒的女人,鼻子塞住,虚弱无力。
不管情感再怎么丰富改变,但一开口永远只有那一个音色,我说的不是什么御姐萝莉这种音色,我所说的是人与人正常交流一句话的音色的抑扬顿挫的转折。
虽然不像小黄人那么尖锐刺耳,但是那种沙棉感,还是相当明显,大家自可以搜集点伪声视频和真正的女声好好对比对比,看看到底如何,至少在我耳中,这是相当的明显与刺耳。
可能,可能还是有极少部分的人看到这里,会不服气的说,你说了这么多,讲了这么多,无非就是认为伪声不好呗,伪声副作用多呗,伪声问题大呗,但我还是觉得伪声好,我学了伪声就能随便变女声,摆脱条件的束缚。
嗯,我觉得这类仁兄说的非常有道理,我非常支持这部分人去学伪声!
……
伪声篇讲完了,接下来简单聊聊变声。
坦白的来说,对我而言,变声到没有什么太多要聊的点,因为身份原因,我在这里夸赞变声效果如何如何优秀,如何如何吊打伪声,未免有王婆卖瓜之嫌。
而我个人也没那个能力,去代表整个变声行业,我也不想去挑这份大梁,因为行业里确实有很多坑蒙拐骗之徒,捞的嘛甚至还不如我上文提到的一些假大佬,假伪声大佬至少还能出两个教学说出个一二三四,这批人当真就是狗屁不通纯粹挂羊头卖狗肉了,我拒绝给这类人背书。
我就简单的说说,目前在我手中的变声,对比传统的伪声的优劣。
我不想去对比同行,没什么必要,懂的都懂。
软件,设备方面,我就不谈了,之前的篇幅都有讲。
我着重讲讲技巧方面。
对我而言,一个人的变声下限如何,是由调试,软件,设备来决定的,坦率的来说,虽然你音色一般,并不适合变女声,但遇到高手的调试,配合适当的软件,以及良好的设备。
依旧是可以变出女声的,当然,这个女声是否好听,是否达到了你心中的标准,这是另外一回事。
女声里也不个个都是声优,有些女声的确是女人发出的,但你要不说是个女的我是真听不出来,毕竟,声音的组成部分我已经讲过了,一共六大方向,六者皆具备的,日常生活中的也没几个。
一个人的变声上限如何,则是由调音师决定的,这并非是调试技巧,改音色来决定的。
一、纯干声
二、共鸣(口腔、鼻腔)
三、颗粒感(气泡音)
四、金属芯(边缘闭合俗指声音质量)
五、咬字(方言口音)
六、情感
我一直所做的,便是在调试过程中,尽量的去帮助各位去改善这六种,但我不是神,不可能打个响指就能抬手间去改变别人的本音。
但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会尽力去做,一个人能达到70分,我不会让他只达到60分。
当然,如果在我判断,这个人目前来看现在只能70分了,我也不会强行给他拔到80分,还是那句话,我不是神,而且对有的人而言,60分都完全够用了,也完全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去钻研变声。
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对变声的要求也不一样,这是事实,所以找我调音的人,一般我都会先做一个了解,推荐他们看我日志等等,这一切就是为了避免信息差所带来的无效沟通,节约你我时间精力。
也就是说,我能够做到的,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改的,我会在调试的过程中,改完,一些声音发声的小瑕疵,我会指导一二,少许提醒。
这也是我的工作时间的基本比例,在我这里,是不存在我一言不发动动手指安个软件然后下一位的情况的,至于别人那里调音什么样,我不清楚,欢迎对比。
说完调音过程,简单聊聊咱们【变声学院】目前的这套变声体系。
与伪声不改变发声位置硬挤喉咙不同,我所使用的技巧以声乐基础为主,所以有声乐基础的人调音效果也会相当的不错,当然比例很稀少,大部分人都是小白嘛。
对于小白来讲,也是相当的好上手,因为我自己就是从愣头青一路摸石头过河过来的,所以我更清楚一个新人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立竿见影的取得改进效果。
因为是以声乐基础为主,各位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教你科学发声,既然是科学发声,就不会存在任何后遗症,挤嗓子,卡嗓子,通过自残方式强行改音色的方式自然是完全不存在的。
通过引导,去使用更优秀的便捷的发声位置配合软件的调试修饰所达到自己理想中的女声效果,这就是我们变声学院,所制作的一套体系。
能说,毋庸置疑。
能唱,前提是你稍微懂点唱歌。
音色随意变化,技巧掌握完毕后,通过改变软件音色以及自己本身的音色比例,调整金属芯,并非天方夜谭。
这套体系的组建完成,前后大概花了我接近十年时间,说起来也有些唏嘘,这些年发生了很多变故,所幸一直也没放下变声,能够把那些积累的经验感悟理解作为变声学院的构成部分,我很满足,也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