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资备考】教师资格证笔试 | 科目一综合素质合集【中小学通用】【完结】

笔试基本情况介绍
综合素质
单选29题
职业理念4题
教育法律法规8题
职业道德4题
文化素养9题
基本能力4题
材料分析3题
职业理念1题
职业道德1题
阅读理解1题
作文
教育知识与能力
单选21题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5题
中学课程2题
中学教学3题
中学生学习心理2题
中学生发展心理2题
中学生心理辅导1题
中学德育2题
中学班级管理和教师心理4题
辨析4题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学教学
中学生学习心理
简答4题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学教学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心理辅导
材料分析2题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德育
各章节分值权重
25%中学生学习心理
19%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6% 中学教学
15%中学德育
9%中学生发展心理
8%中学生心理辅导
5%中学班级管理和教师心理
3%中学课程
职业理念之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以教育者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
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学生课业负担重
素质教育的学生评价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应试教育的学生评价
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
素质教育的实施误区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素质教育不要求学生刻苦学生“减负”就是少给或不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职业理念之学生观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顺序性
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
阶段性
童年期学生的思维特点
较强的具体性和形象性
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少年期学生的思维特点
抽象思维有很大发展
但仍需具体的感性经验作为支撑
不平衡性(抓关键期)
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
互补性
身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
心理机能中也存在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教育的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育公正
教育机会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均等的
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共同发展
有差异的学生共同发展
性别差异的共同发展
民族差异的共同发展
地域差异的共同发展
家庭背景差异的共同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差异的共同发展
职业理念之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社区的开放型教师
教师行为的转变
对待师生关系,强调尊重、赞赏
对待教学,强调帮助、引导
对待自我,强调反思
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强调合作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复杂性
教育目的全面
教育任务多样
劳动对象差异
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需要教育机智
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理论)
关注生存
关注人际关系
关注情境
关注成绩,关注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
关注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
五阶段理论(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非关注阶段(成为师范生之前)
进入师范院校之前的阶段
形成的“前科学”的教育教学知识、观念一直延续到教师正式执教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师范生和实习期间)
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
主体身份是学生
开始对合格教师的要求进行思考
有了对自我专业发展反思的萌芽
生存关注阶段(新教师)
由教育专业的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
所学理论知识和具体教学实践的“磨合期”
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
关注他人对自我的评价
关注与同事、学生的关系
任务关注阶段(留任教师)
关注自我转向关注教学任务
“我能行吗?”转向“我怎样才能行?”
焦点集中在教学任务上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老教师)
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自我发展
关注学生整体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道德素养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专业知识素养
通识性知识(科学文化知识)
本体性知识(任教的学科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育科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教学法)
能力素养
设计教学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创新能力
心理素养
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抗压能力
教育专业发展途径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
进行专门训练
反思教学经验
终身学习意识
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和权利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
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勤恳敬业乐于奉献
关爱学生(道德灵魂)
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
严慈相济、良师益友
不体罚不变相体罚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
教书育人(天职、核心)
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创造力、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内在要求)
以身作则-服装、言谈举止
尊重理解家长
与同事合作
自觉抵制金钱的诱惑
终身学习(不竭动力)
不断学习、钻研业务、勇于创新
提升自身能力(专业素养+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行为与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关系
尊重 理解 合作 平等
阅读理解
题型介绍
篇幅在1000字左右,两道问题
第1问
概括--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概念或句子
第2问
分析--分析文章中心论点或作者态度等
考查知识点
速读能力
书面语言理解和分析能力
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解题方法
带问题读文章
速读定位
精读关键信息
略读不懂的内容
根据原文,组织答案
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教师的权利
教育教学权
科学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
获取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
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
遵纪守法
履行教学职责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爱护尊重学生
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提高业务水平
学生的权利保护
人身权
隐私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生命权
健康权
姓名权
名誉权
肖像权
荣誉权
财产权
★财产所有权
知识产权
继承权
受赠权
受教育权
★参加教育教学权
★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获得经济资助权
获得学业证书权
申诉起诉权
作文
审题立意
关键词法(简单的鸡汤文)
定位高频出现的词语
和教育相联系
明辨关系法
看材料观点更倾向于哪个
明确褒贬法(时政热点类)
判断是好还是坏现象
联系到教育
主体分析法(人物故事类)
人物的行为
引入教育情境
五段三分式(结构布局)
P1开头
形式-短小精悍、观点明确
内容-开门见山、开篇点睛
方法-设问、排比、引言
P2分论点1
P3分论点2
P4分论点3
分论点的阐述
What-观点
Why-意义
How-对策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递进式
并列式
凑字数的办法
照抄-职业理念、职业道德
引用-名人名言、政策文件
例子-名人轶事、热点新闻
P5结尾
总结+怎么做
总之,作为一名老师……
分论点+作用意义+展望
分论点+我相信……的未来/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