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借调乱象,须严把“三关”,实现“三到位”
近年来,不少地方机关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存在借调乱象,虽然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借调单位相关工作开展,促进上下级单位的交流沟通,被借调人也能开阔视野、学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滋生基层“失血”现象严重,上级机关“人浮于事”,劳资关系错置,助长“跑部钱进”、权力寻租等不正之风,影响被借调人的工作生活等一系列“机关病”。欲彻底破除借调乱象,须严把干部借调的“入口关、程序关、纪律关”,实现制度、法律、纪律“到位”。
严把借调“入口关”,须以制度为原则,实现制度“到位”。“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借调是属于体制外、制度外的一种“非正式”的人才流动和公务协助方式,不具有法律规范的支撑,相对来说,挂职、轮岗、交流都比借调规范,在《公务员法》中,规定的公务员交流方式只有三种: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借调只字未提。这必然要求自上而下制定施行统一制度或者法律规范来专门规范借调行为,让制度“到位”,强化制度执行,切实把住借调的“入口关”。
严把借调“程序关”,须以法律为准绳,实现法律“到位”。“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借调就是各部门一把手的权力”“没有制度的约束必然导致借调的随意性”。正是由于借调在制度上的缺位、在法律规范中的失语及在具体操作中的随意性,使得借调过程中较易出现腐败现象。因此,干部借调必须实行依法规制,严把借调的“程序关”,首先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统一确立借调的基本制度,并通过一系列的程序、标准和准则,甚至通过必要的授权立法,全面建立和完善借调的相关法律规范。
严把借调的“纪律关”,须以纪律为标尺,实现纪律“到位”。“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党内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在干部借调上,为避免借调决策者的权力滥用甚至是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借调单位和相关组织人事部门应严把借调的“纪律关”,针对部分单位人力资源结构不够合理问题,为确保短期内顺利完成某项重大工作,可按照规定的时间、程序、要求,有序做好干部借调工作,充分保障借调干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