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市场未来可期!
当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共享多元经济业态的兴起,相关法律法规与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就业形式更加多元化,改变了许多企业的管理和用人方式。基于就业优先战略的背景下,灵活用工成为这两年人力资源领域热议话题,不仅我们熟悉的外卖员、快递员、网红达人、网约车司机,还有网络写手、互联网开发、会展模特、美妆微商等行业都在使用更加多元便捷的“灵活用工”模式。
尝试过“灵活用工”模式带来的红利后,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这一用工模式,其主要原因是能解决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并能降本增效。
这种方式更显灵活,它将人才作为一种资源,让多家企业共享,让闲置的时间、人才得到优化配置和产能最大化,使得供求双方实现利益最大化。
顺丰:“灵活用工”大户,各行业有工作需求人员可以申请加入;
盒马:通过共享员工形式租用西贝等餐饮行业员工,实现人力资源灵活流动;
苏宁:推出“人才共享计划”,实现包装、配送等岗位员工再就业......…
我国布局灵活用工的大企业名单正在飞速增加——华为、阿里、京东、滴滴、美团、饿了么等,都开始广泛使用灵活用工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

用好灵活用工,企业可大大节省人力成本
如何降本增效,是我们企业经营者最重视的问题,也是可靠的灵活用工平台能够解决的问题。
行业龙头公司不论是用工模式还是财务管理都是相对完善的,却仍然要通过灵活用工不断优化自己的人力成本,足以说明灵活用工的重要性。
对于资金不那么充裕的企业,就更需要节省人力成本了。
华为首任人力资源副总裁张建国提出过“从人才为我所有,转向人才为我所用”的观念,而灵活用工便是实现这一观念的优质途径。
就拿直播行业来说,直播平台每个月都要发放成百上千名主播的酬劳,因主播个人不熟悉完税流程、不愿意向直播平台提供税前合规扣除凭证,导致企业面临大量用工成本无法列支的问题。
主播也未自行申报个税,面临个人税费管理挑战。
但如果直播平台采用灵活用工方案,就能减少企业用工成本和税务管理成本,并通过灵活用工系统进行数字化人才管理,实现人、财、税的高效合规协同。
比如一个不含税收入约1000万元的直播机构,有300名未签约的活跃主播,人均月收入1.5万元,每月共支付主播报酬450万元。
采用灵活用工方案之前,该直播机构的这些人力成本支出难以进行税前列支,主播的实名认证和酬劳结算也很难进行管理,可能违反新出台的网络直播法规;采用方案后,主播认证和完税问题统统解决,企业还可提升收益约108万。
灵活用工的好处
对于企业:
通过灵活用工平台,企业可以最大化将人才为我所用,这种用工模式免去了不必要的费用成本,同时可以使雇主将工资支出从固定支出转换为可变成本,企业节约了成本,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企业对内部组织结构做出相应调整,将部分工作内容进行拆分,非核心工作内容给到灵活用工任务中,把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像这样通过灵活用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节省成本的有效方式。
好的灵活用工平台能够很好地解决现阶段下企业的用工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空间;能够灵活地因需而变,满足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
对于劳动者:
首先是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标准化就业机会,每家企业岗位的标准无法完全对标,劳动者需求与岗位需求也是不对称的;
其次从劳动者个人长期期许的角度看,他们的认知不断升级,社会财富不断变化,他们想与企业自由组合的心态也趋于常态化。
未来中国灵活用工的市场发展潜力无限
据了解,目前全球3.75亿人正面临着重新就业,而10年后预计将有近1亿中国人失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全球预计将有8亿人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而未来中国会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将采用灵活用工者完成企业一个个具体的常规的项目。可以预见到的是,灵活用工将在未来十年进入爆发期。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日本灵活用工在人力资源行业中占比已到42%,美国占比32%;中国仅占 9%。阿里数据预计未来三年内,中国的灵活用工比例会增加至50% ,这个比例还将不断攀升。
由此可见,在未来,中国灵活用工需求缺口巨大,市场发展潜力无限。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年消失,劳动力人口快速下降,进入职场工作的人群越来越少 。
加上当今年轻人对制造业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学历就等同于知识。于是遇到技术岗位纷纷绕道而行,导致蓝领技工呈现巨大市场空白 。
劳务市场无序流动成本增加导致当今企业管理成本非但居高不下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企业创新用工模式层出不穷,但依然不能为不断增长的企业用工成本“降温”。
未来中国就业市场的用工矛盾将持续存在,需要探索更为新型灵活的用工模式,呼唤着灵活用工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