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灵活用工缓解社保入税的压力

2021-12-28 09:39 作者:企税宝  | 我要投稿

近日,多地公布社保由税务局征收,灵活用工平台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到底合不合规?能不能用来税收筹划?


税务总局最新回复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765号建议的回复中,明确了对灵活用工人员从平台获得的收入作为经营所得的问题。




内容如下:


这表明了税务总局对灵活用工平台本身是认可的同时,也明确了灵活用工人员注册成为个体工商户,或者未注册个体工商户但在平台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取得的收入按照“经营所得”计税。


灵活用工平台到底有哪些优势?



疫情发生后,“灵活用工”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开通了灵活用工模式。
灵活用工通过众包、外包等就业形式,实现精确匹配、弹性管理、敏捷适应环境变化。许多大中型企业选择灵活用工形式,除了将基础的职能岗位外包出去,当临时性项目需求紧张时,企业还会通过外聘业务岗位的形式灵活满足项目需求。
比如互联网大厂华为、腾讯、阿里等,企业里除了有自家正式员工,还有许多跟软通动力、中软国际、文思创新等外包研发机构合作下的外包员工。但灵活用工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双方都受制于税收的影响。




对于劳动者

取得劳务报酬用人单位要按照20%预扣预缴个税,开具发票时还要缴纳3%的增值税,税负无疑是高的。


对于企业由于劳动者不愿意提供发票,缴纳增值税,无法获得合法的税前扣除凭证,面临企业所得税调增的风险。
 灵活用工平台作为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平台 

  • 可以替劳动者申报个税

  • 能给用工单位开具专票,对双方都更有利



同时,灵活用工平台通常与多地政府签订委托代征协议,能对劳动者视为个体工商户进行核定征收,税负是非常低的,通常月收入10万元以下,个税税负只有1.5%左右。因此,灵活用工平台,具有税负低、更便捷的优势,在共享经济的大势头下,尤其是今年疫情影响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注意


这里需要注意,灵活用工平台与劳务派遣是不同性质的,劳务派遣公司需要取得劳务派遣的资质,并且,接受劳务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但灵活用工平台一般只需要取得人力资源的资质即可,劳动者数量也没有限制。
灵活用工平台运作的核心业务是与税务局签订委托代征的协议并申请个体工商户的核定征收。因此,按照规定成立,具有资质的灵活用工平台是合法的。同时,纳税人还是应该擦亮眼睛、仔细分辨、筛选出那些不合规的平台。


灵活用工3个风险点一定要避开!



灵活用工成为趋势,合法合规风险仍需警惕。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合适的招工渠道,无法及时找到满足需求的个人劳动者,而劳动者找到适合的企业用工也并不容易;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规模小,对于劳动风险、社保保障、税务风险等问题也存在合法合规风险。


灵活用工节税方案对于企业来说  是一种节省成本的方式 
通过对于人力资源的调整和转变,将工作内容进行拆分,非核心工作内容给到服务外包中心,把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




同时,将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转变为个人经营收入。通过核定征收,进一步降低税负率。比如网红主播、美团骑手、猎头行业、建筑行业、家居行业、教育行业,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节税。
在今年的个税改革中,灵活用工也被凸显了出来,个人所得税作为税改的核心,本轮改革并没有触及个人劳动所得收入的明目,保留了薪资所得、劳务所得、稿酬所得的你劳动性所得的明目。
劳动所得多元化仍然保持原有的类别,在这基础上,劳务所得仍然被保留。向个人支付劳务所得仍然是允许的,对于个人来讲允许由多种劳动经济来源,而对于企业来讲,不与劳动者形成常规劳务关系,减少社保缴纳,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灵活用工是现在比较火的一种企业用工形式 
它较传统的企业用工模式来讲,用工更加灵活,随时停止,企业与员工之间不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解决企业的难题。但是不是任何的岗位都是适合灵活用工这种方式的,这要基于你团队管理来考虑到底该不该使用灵活用工。
 对于企业来说 
那些需要日复一日地进行重复劳动的工作岗位,你可以考虑使用更加灵活的用工模式,借此机会为组织输入新鲜血液,或者替换那些对工作内容产生倦怠的人员。


灵活用工缓解社保入税的压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