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的使用小技巧

MBTI的心理类型,是建立在荣格的类型论基础上的(内向/外向*感觉/直觉/情感/思维)。MBTI也是从四个维度考察个人偏好——精神支配(内部还是外部)、接收信息的方式(感觉还是直觉)、处理信息的方式(思考还是情感)和生活态度(判断还是知觉)。
下面,分别解释一下这些角度。
精力支配,指我们倾向的信息、能量获取方式。如果是内部的,则该个人更喜欢通过个人思考和内在的体验来获得能量,投入在内的精力较多;如果是外部的,则该个体更喜欢通过人际关系等外部角度获取能量,投入在外的经历较多。
接收信息的方式,分为感觉和直觉,这里需要注意,感觉和直觉的含义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略有差异。感觉,倾向于通过感官获取外部信息,接收到的更多的是客观世界的讯息。而直觉则是通过内部思维想象来获取信息,通常收集到的是主观世界的信息。
处理信息的方式中,思考指决策客观,善于客观分析一切,凭借客观信息决策;而情感则是凭借喜好来做决策。
生活态度,指生活中的个人风格,判断型的人,条理性强,喜欢生活井井有条的样子,凡事追求结果;而知觉型的个体,生活随意,更注重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的意义。
几种类型又可以简写如下:外部E,内部I;感觉S,直觉N;思考T,情感F;判断J,知觉P。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如何解读MBTI的测验结果(测试网络上都有)。
在MBTI的结果中,是这么排序的:ISTJ、ESTJ、ISTJ、ESTP(即每个维度按照顺序出一个特征组成最后的四个字母)。以下说的功能,指的是该特征给个体带来的影响,分别排序为主要功能(影响最大的特征)、辅助功能(影响次要的)、第三功能和第四功能。
注:每个人首先发展的是支配性功能(即主要功能),继而发展出辅助性功能。青年期是发展个人偏好的时期,而生命中后期,个体才开始需要发展其早期被压抑和忽视了的偏好(即第三和第四功能)。
第一步:在解读时,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最后一个维度(生活风格J、P),如果结果是P结尾,则指向(关注)隔位的特征(字母),该隔位特征是个人的主要功能(在未考虑内部外部的情况下);如果是J结尾,则关注临位的特征(字母),该临位特征是个人的主要功能。可以理解为,判断型J的人,更倾向于信息处理(临位的“信息处理”维度),而知觉型P的人,更依赖接收的信息(隔位的“信息接收”维度)。
第二步:之后还需要关注首位的特征(精力支配E、I),如果是E(外部型),则上一步骤找到的主要功能便是“真实”的;而如果是I(内部型),则上一步骤找到的功能是辅助功能,真正的主要功能是排在中间的两个特征的另外一个。可以这么来理解,外部型的人,本身表现出来的便是他最主要的特征(功能),因而测试结果中,通过最末尾的字母可找的就是主要特征(见第一步);而内部型的人,外在表现和内心所倾向的是不一致的,所以,在第一步中找到的“主要特征”是“表现出来的”,而非他真实的主要特征。
第三步:找到主要特征(功能)后,中间剩下的那个便是辅助功能,第三功能则是辅助功能的对立面,第四功能是主要功能的对立面。
举两个个具体的例子:一,测试结果为ESTP,先看末位(为P),指向隔位(即S),而加上首位(为E),则可判定该个体的主要功能是S(感觉型),辅助功能是T(思考型),第三功能是F(情感型),第四功能是N(直觉型)。二,测试结果是ISTP,先看末位(为P),指向隔位(即S),而再看首位(为I),则第一步中找到的S并非主要功能,而是该个体外在表现的功能(辅助功能),其内在的真实的主要功能应该是T(P的临位),第三功能是N直觉型,第四功能是F情感型……
当然,在给当事人解释时,还是需要以当事人为中心,且多问一些诸如“你觉得这个结果符合你自身吗?”“哪里符合了,可以说说背后的故事吗?”“哪里不符合了,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呢?”之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