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计划管理如何影响成品库存?
供应链三大流程,物料流,资金流,信息流。其中物料的流动,物料“走到”不同的环节,形成不同节点的库存,信息流动的效率和控制,是计划角色的精要。可以说,计划不只是信息流,也是对物料流动的直接负责人。
不同的计划角色,所要控制的物料流环节不同,自然对不同的库存类型负责,形成不同阶段的库存策略。这个系列文章,我们深入讨论下计划和库存管理的关联。
这篇文章我们从最下游的客户订单出发,去看看需求计划对库存管理的影响。
需求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的,这里聊两种最典型的:
企业可以对客户需求提前做预测从而减少自己的前置等待时间,这是面向预测做内部驱动生产;
另外一种典型的是对实际收到的客户订单做资产/产能匹配,这是面向客户订单做内部供应安排。接下来,我们也会从这两个方面拆解,看下其各自对库存的影响。
需求预测
最直观地,需求预测准确性是需求预测最核心的指标。如果某个产品的这个月的预测准确率很低,比如预测会有5万台的客户需求,如果实际收到了1万台的订单,相当于产生了4万台的库存积压;而如果实际收到了8万台的订单,相当于有3万台的库存短缺。
这两种情况都是我们想避免的,前者积压库存成本,对企业的库存周转率有影响;后者影响客户服务水平,可能面临影响客户后续合作订单的数量甚至长期客户合作关系。
因此,需求计划是需要对成品库存水位直接负责的,如果是面向预测生产,那么库存周转天数即DOS是较为常见的衡量指标。具体每个企业对DOS的算法,或者不同产品的DOS的算法,可能有差异。
客户订单
如果企业有收到客户订单后再启动生产的情况,这种行业一般生产前置期需要一定的周期范围,且客户对于这个时间范围是可接受的,即下发订单后,预计需要多久的 lead time可以交付客户需求。
听起来,我们只要按时按量交付产品,就不会有成品库存的问题了。确实,这种情况比面向预测生产而言,客户订单的不确定性,以及面向库存生产下库存水位的提前配置这些情况相应会减少。但是实际情况又哪有完美呢?
常见的是,我们假设,如果客户急需要订单,给的需求交付周期比平均交付周期短,或者客户订单交付时间那个时间段,目前的企业产能资源占用已经饱和,这种情况下就要么把客户需求前置,提前生产;要么把客户需求后置,销售端和客户协商一个更晚的可交付时间点。类似地,前置生产产生库存,后置生产产生了客户等待时间。
更进一步地,假设有多个客户,收到多个产品的客户订单,那么基于不同产品的整体 lead time,不同的运输时长等,前置计划不同成品的完成时间,月度,或周度去定期评估客户订单的及时交付情况,这些平衡的过程和算法逻辑的设置,都会形成物料流中成品节点或物料节点的库存等待。
这篇我们聊了聊成品独立需求计划和成品库存的关联,那么如果对BOM做展开,以及计划解耦点的选择,对半成品库存,在制品库存等又有什么影响呢?欢迎持续关注本公号,后续我们展开讨论。
加入公号《供应链图书馆》,陪你一起实现思维跃迁,走上供应链管理者的精进之路
推荐阅读
供应链领域推荐书单(三)
华为为何成为2B&2C端的供应链领先公司?
供应链职业规划定制咨询服务上线
供应链运营之S&OP销售与运营计划
供应链控制塔系列:“迭代”发展路线图